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圣经:路加福音13:33-30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有一个人问他说:“主啊,得救的人少吗?”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上帝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上帝的国里坐席。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们。
今天的福音记载了主耶稣在奔赴耶路撒冷的路上,解答了一个人的问题。我们的救主耶稣奔赴耶路撒冷的原因,是因为他“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路9:51),在那里,他将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上帝的救赎计划,“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这本就是他降生来到这个有罪世界的原因(提前1:15)。此时,离开主耶稣受难还有六个月的时间,但他并没有停止他的事工,反倒是在沿路更加迫切的传福音,“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路13:22)就在某个地方,有一个人,这人也可能是主耶稣的门徒,因为他称耶稣是“主”(林前12:3)。他向耶稣提出一个问题,“主啊,得救的人少吗?”
关于“得救的人数”常常是犹太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次经以斯拉续编下卷七章就谈论过,并且认为,“现在、我看将来的世界、要使少数的人快乐、使大多数的受苦。因为一个恶心在我们里面生长了、引诱我们离开你的诫命、引领我们到朽坏与死亡的路上、将灭亡的道路指示我们、使我们远离生命。这也不是少数的人、差不多是一切被创造的。”(以斯拉续编下卷7:47-48)这里似乎认为,得救的犹太人也并不多,因为大家都在犯罪,走灭亡的道路。当然,也有犹太的拉比认为,以色列人都是得救的,只有外邦人才不得救,他们谈论外邦人的时候说,“上帝创造外邦人是给地狱添加柴火的。”就算持比较温和的观点的犹太拉比也认为,外邦人就算得救,将来也是给犹太人做仆役的。
在新约圣经的教导,我们很清楚知道,得救是上帝的恩赐,也藉着信德(弗2:8),真正的犹太人并不从血统来的,乃是藉着信德来的(罗2:28-29),但是到底将来有多人得救呢?圣经并没有提供一个答案,但这并不妨碍基督徒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ofHippo,354-430)主教就认为,得救的人数是为了弥补堕落天使的数目。他虽然这样说了,但是得救的人数具体多少,我们依然不得而知,也无从考察。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得救的人数在上帝那里是有一个定数的(罗11:25)。
我无法揣测提问之人的心理,他是作为犹太人而自豪呢?还是作为门徒而忧心呢?我不知道,不过我认为,作为一个基督徒,是不会为自己已经得救了而去藐视那些没有相信的人,因为,我们之所以得蒙救赎,并非因为我们比别人有什么长处,乃是上帝的恩典白白的临到我们这些罪人身上,我们本是不配的,救恩单单出于上帝的怜悯。
我想,这人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他已经看出当时那些跟从耶稣之人的信仰并非十分坚固。圣经中多次提到主耶稣在讲道和出行的时候有很多人拥挤他(路5:1,8:42),但是在这些拥挤他的人中,有几个人是真正领受主的话语,接受主的道理,悔改、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呢?主耶稣所宣讲的信息不断地吸引人,也不断地甄别人。圣经一直强调,唯独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道理才能吸引人,主耶稣自己也说过,“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但是,十字架的道理也是绊脚石,“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林前1:18)甚至是主耶稣传道起初,也有不少门徒,因为不适应“生命之粮”的教导而退出的,因为主耶稣说他的肉是可以吃的,他的血是可以喝,这对于犹太人,甚至是一般人来说简直是骇人听闻、匪夷所思的话(约6:66)。当然,也有不退出的人,但是,不退出并不表明这些人就一定是真正的基督徒了,他们只是继续混在圣教会的团契中骗吃骗喝、搜刮敛财,甚至谋得教会中的高位,诸如叛徒犹大、术士西门(徒8:9)、教霸丢特腓(约叁1:9)等人,面对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教会团体,发出“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思高本圣经翻译)这样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十八世纪的美国的新教曾出现过“大觉醒运动”,关于这个运动本身存在种种不同的解读,从一方面来说,大觉醒运动强调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注重重生、悔改、得救、成圣的道理,提倡基督徒过严格的道德和敬虔的生活这本是好的;但是从一方面来说,大觉醒运动高举了个人的宗教经验,也瓦解了教会制度、否定了教会神职、取消了教会礼仪,这无疑也给以后美国教派的泛滥开启了大门。
主后1741年,“大觉醒运动”的领导者、神学家、布道家、公理会牧师约拿单·爱德华兹(JonathanEdward,1703-1758)讲了一篇著名的讲道《落在愤怒之上帝手中的罪人》,按当时的记载,在讲道中途,爱德华兹不得不停下来,让会众安静,以便他可以继续讲道,因为当时听道的会众嚎啕大哭、呼声震天盖过了他讲道的声音。面对群众热烈的宗教情绪,爱德华兹并没有沾沾自喜,似乎拥有了圣灵的大能的恩赐,反观今天某些所谓灵恩派“大师”,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方式激发会众的情绪、煽动会众的情感、挑动会众的激情,并称之为“圣灵的感动”。相反,爱德华兹却开始反思,狂热的宗教情感并不代表真正的宗教敬虔,故此,他在1746年出版了一本书《宗教情感》(ReligiousAffections,或译:宗教情感真伪辨),专门论述这个问题。他在书中提出,“撒但会在许多人面对自己的灵性状况时蒙骗他们,藉着这个方法,撒但使他们永远沉沦。”爱德华兹提出有些情感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可以经验到的,所以并不能证实这些情感就一定出于上帝的恩典。
他提出十二个方面:
1、宗教情感热烈,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恩典。
2、某些宗教情感对身体具有强烈作用,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具有真宗教的本质。
3、流畅、热烈、滔滔不绝地谈论宗教事物,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恩典。
4、情感不是自己营造也不是靠自己酝酿或努力激发出来,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恩典。
5、宗教情感伴随经文强有力地进入人心,这不能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圣洁属灵。
6.、某些宗教情感显然包含爱,这不能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具有救恩的本质。
7、多种宗教情感互相交织,这不能证明其中是否包含恩典情感。
8、认罪以后,安慰和喜乐显然按照某种顺序随之而来,这无法证明情感的真伪。
9、某些宗教情感促使人长时间进行宗教活动,或积极履行外在的敬拜责任,这不能证明这些情感是否具有真宗教的本质。
10、某些宗教情感使人常常开口赞美荣耀上帝,仅凭这点无法确认情感的本质。
11、一些人确信自己已经得救,坚信自己与上帝有正确的关系,这既不能证明他们的情感必定正确,也不能证明其必定错误。
12、一些人的人际关系令真基督徒非常感动和喜欢,并且极大地赢得基督徒的爱和信任,仅凭这点不能确定其宗教情感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