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铁门啦,铁窗啦,铁锁链……。这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是用来形容监狱的环境,但不知曾几何时,这些歌词已流行到家了,已实用在许多人家的生活中了。我们看现代都市的人家哪一家不是铁门,铁窗,铁锁链。一走进现代都市给人的感觉是人人都被关在笼子里,似乎这就叫做安全。这种用铁门,铁窗将自己关起来的做法,似乎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若人对自己的心也越来越多地加上了铁门,铁窗,在自己的心里树起了高高的篱笆,由此将会产生一个结果,人与人之间产生裂痕,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深。这种篱笆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如果我们不断地在自己的周围加上篱笆,那么这种危害性就更大了。
从刚才所读的经文来看,我们有时也会在我们的信仰周围去加上篱笆,喜欢去划圈,用我们人为的方法去限定上帝的恩佑。使徒彼得曾经这样做过,他以“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徒10∶14)为由在信仰上划圈,在自己的周围树篱笆。但上帝带领他,使他超越了自己的篱笆,使彼得成了上帝的一个媒介,使上帝的恩典向外邦人开放了。他遵照上帝的吩咐毅然决然的进了外邦人哥尼流的家,把福音带给他们,把上帝丰富的恩典带给了他们。我们有时也会向彼得一样无形中在我们信仰的周围去圈上篱笆,去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今天与大家要分享一个题目:超越自己的篱笆,拥抱普世的朝阳。
一、在自己周围树篱笆的危害
(一)树立篱笆会使我们成为井底之蛙
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隔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他们不断地在自己的周围树立篱笆,特别是犹太人。使他们自己区别于其他的民族,把他们自己置于上帝恩典的中心位置,以此来排斥那些非我族类。认为彼等之人都是不配与自己交往的人,把非我族类都看作是该承受上帝惩罚和震怒的一类。这种看法,这样的认识也深深地烙在彼得的心上,也深深地印在彼得的思想里。所以在他所见的异像中,当上帝吩咐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徒10∶13)。彼得最直接的反映是,“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徒10∶14)。他的意思是说,我是一个与外邦民族有分别的人,我是一个真正的犹太人,是要承受永生之福的人,我与他们是不一样的人,我从来不吃那些不洁之物,那是外邦人吃的,是那些不能承受上帝永恒之恩的人吃的。但上帝的回答是:“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徒10∶15)。
这一种篱笆,使彼得只看见自己的民族,犹太人是上帝拯救的对象,却没有看见上帝恩典是浩大无边的,却没有看见上帝在外邦人中,在非犹太民族中,充满着他的工作,并满有上帝的恩典。我想上帝当年警戒先知约拿的话也实用于彼得,也实用于今天。先知约拿因自己在周围所树的篱笆,因自己民族所树的篱笆,使他乐意看到尼尼微大城因罪大恶极接受上帝的惩罚而毁灭,而不愿看到此城的悔改而得拯救。当上帝因尼尼微城的悔改而没有惩罚此城时,却惹恼了先知约拿。他跟上帝生气,向上帝发怒。这时上帝警戒他说:“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4∶11)
当我们读到这节经文时,我们的感触如何?难道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周围树篱笆吗?难道还坚持划分此等之人是上帝所拯救的族类,彼等不信之人是活在上帝的震怒之下的人,是不能获得救恩,是不能承受上帝恩典的人?如果我们仍如此的认为,实际上是在限制上帝的恩典,岂不知我们今天能成为上帝的儿女是因为上帝的恩典与怜悯。既然如此,你怎么知道上帝不在那些还未归信的人身上和中间工作呢?我们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以我们的心来度量上帝的心,岂不知上帝的心比我们的心大,他的心比我们的心宽广。诚如使徒保罗所言:“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罗11∶33-36)。
因为我们在思想上,在心里树了篱笆,使我们自己就看不到上帝恩典的丰富,也看不到上帝对普世人说,“看啦,这是我手中的工作,这是我所爱的世界。”
(二)树立篱笆会使基督教一直处于“次文化圈”中
基督教是出于犹太教,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初期的教会在罗马人的眼里是被视为犹太教的一部分,当时的使徒们也是在圣殿或犹太会堂里作礼拜。但上帝的救恩不限于此,他不仅要拯救犹太人,他也要拯救普世的人。上帝要使他们超越犹太教的篱笆,使福音进入外邦文化,使更多的人理解福音,获得上帝的恩佑。
当时的使徒彼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他是在犹太教传统中长大的,犹太教的传统已经构成了他与外邦人之间的一道篱笆。在未见这个异像以先,在上帝未催逼他以先,他也许觉得基督教附属在犹太教中,或成为犹太教的一部分蛮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麻烦。但上帝的心不是这样,他要使那些被拒于犹太教之外的人,不受割礼也能成为上帝的之民。我们试想一下,使徒彼得若没有顺从上帝的旨意,超越自己的篱笆,今天的基督教很可能仍是犹太教的一个附属品,仍是犹太教中的一个弱小的部分。我们要成为基督徒,还必须要受割礼,可能还必须要守节期,遵守那些繁文缛节的规条。更不用说,当时的百夫长哥尼流一家和他的亲戚朋友当然是被传统的犹太教拒之于门外。但蒙上帝大爱的引导,促使彼得超越犹太教的藩篱,促使他走进了外邦人哥尼流的家,向他们传了福音,也为他们施了洗,接纳他们归在基督的名下。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开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因为是基督教渐渐地超越犹太教藩篱的开始。从路加在古代有限的草纸上重复记载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有了彼得在这方面开了先河,上帝也不断地藉使徒们超越篱笆,使基督教成为普世的宗教,使更多的人归在基督的名下。公元49年的耶路撒冷会议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次超越篱笆的会议,使基督教完全脱离犹太教的藩篱,藉着使徒保罗及其他使徒们,使基督教的福音融入了外邦文化,从而使更多的人不必要先接受犹太教的传统,再接受基督。
回顾基督教的历史,也使我们看到在教会历史中有过许多树立篱笆的事情。我们从历史中知道天主教曾经坚持一个教条即“教会之外无拯救”,这实际上是在基督教的信仰上树立了一个篱笆,将许多人拒之于救恩之外,也是将许多人排斥在上帝的工作之外。我们相信上帝的救赎工作不仅限于教会范围内,而是及于整个宇宙,正如天主教教会后来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梵二”会议所作的决议中说:“在有形教会之外存在着圣化和真理的因素,因此,对于所有遵从良心命令的人来说,得救所需要的帮助总是随处为他们预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