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我们活在世界上,安息是我们的根基。我们活在世上,当然需要有品格的要求,但品格的要求,一定要有相应的恩典配合。神每一个要求都带着供应。我们上面知道,我们的品格,也即我们的心,决定我们一生的态度:这个态度包括我们里面的价值观和动机,也会带出我们外面的态度和结果。那么什么决定我们的品格或者心呢?是我们的地位。罗马书8章15节谈到两种心:"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两种不同的心会带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动机,也会带出不同的态度和结果。实际上,我们做什么,得到什么,不是我们的行动决定的,而是我们的地位决定的:奴仆的心带出奴仆的动机和结果,儿女的心带出儿女的动机和结果。所以没有学会座的人,就不会懂得如何行走和站立。这个座代表我们对地位的认识,行走代表我们的每日所做的事情,站立代表我们的立场,而这是有顺序的:只有认识了自己的地位,我们才可以有正确的行为,否则我们越位,以为行善,却可能在行恶。圣经里提到的行恶,基本的意思就是秩序的混乱;而正是因为有正确的对地位的认识和正确的行动,我们才能持守正确的立场,这就是为什么保罗认为:所信的道我已经持守住了是最困难人生境界的原因。
今天我们的重点在于看清安息来自于哪里?我们看到,并非只有基督徒追求平安喜乐,世人都在追求,但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是平安喜乐呢?我常常听到人们说:平安就是淡定从容,或气定神闲,或怡然自得,或处风暴而不惊,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外面的表现,而不是平安喜乐的本质。就如冰山,水面上只是这个冰山的20%一样,外面需要认识的是这个冰山。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平安喜乐(安息):以赛亚书30章15节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没有得救的确据,我们怎么可能归回安息呢?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活在死亡恐惧中的人,怎么可能归回安息呢?如果我们没有在与神连接中不断得力的第一手经历,我们怎么可能平静安稳呢?我们说我们得救了,但我们整天活在自己的血气之中,甚至情欲之中,我们就不会有平静安稳。因为里面有得救的确据和盼望,所以外面有归回安息;因为里面有神每日同在的印记,所以外面有平静安稳。因为神如此同在的恩典,所以哈巴谷先知才可以说:"我只可安静等待灾难之日临近,犯境之民上来……因为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现在让我们回到今天的重点,安息绝非一种感觉,而是可以具体的。我们可以根据以赛亚书的原则,总结出安息的两个重点,我们要得到安息,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是有一份恒久不变的,无条件的爱,无论我们是何等的人,都按我们的本相,来接纳我们、爱我们并救我们脱离一切的凶恶;第二是有一份我们的 产业,因为那神赐给我们的力量,如果不能带给我们果实和产业,我们就是在枉然劳力和警醒。
一,从浪子的故事看真正的产业:
说到真正的产业,是因为确实有虚假的产业。在我们讨论一生的产业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产业。我们知道,一些错误的方向会带领我们去到错误的地方,最终可能会吞噬我们连一根骨头都不会为留下。马太福音6章19~21节记载到主耶稣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当然主耶稣所说的财宝不仅仅是金钱,其实也是里面的价值观。但我们从中可以明白一点,有些虚假的东西会吸引我们偏离方向。
这里我们需要对两种产业观做出回应:其一是我们只追求那看得见的产业,以至于"专以地上的事为念";另一个是放弃地上的一切寻求产业的努力,把地上的产业看成有害的认识,甚至"越穷越属灵"。所以我们反对"成功神学"和"贫穷神学",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按才受托"的管家神学。我们相信管家神学是真正符合圣经的神学,从旧约中神呼召亚伯拉罕开始,神一直赐给他的儿女们必要的产业,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神一直应许迦南是他们地上的产业,且是丰盛的,那么今天到新约,是否产业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呢?这里我们透过新约中的一段故事来看产业的例子:
路加福音15章11~32节记载了一个特别的故事,我们的重点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这段经文。
11~12节: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请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这件事情,就我们现在的情况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道德问题,在法律化的背景下,许多人在世时就立好遗嘱,甚至也有人将产业提前交付给儿女,让他们开始经营等。但在当时的以色列,这是一件完全违背道德的事情:因为以色列人在父母没有去世前,是不会将财产分给儿女的,这个小儿子要求将财产分给自己的要求,至少有两个恶劣之处:其一是在父亲没有去世之前要求分得自己的财产,基本上等于对父亲的亵慢和咒诅,似乎在提醒父亲总有一天会死去的;其二是,小儿子的焦点在哪里呢?我们知道,人的任何行为都在某些目标中运作的,尤其是一个成年人,而这些目标后面则是有一个焦点的,那这个小儿子的焦点显然不是他的父亲,而是财产,而这种行为是对家庭本质的一种否定,我们知道家庭的焦点应该是爱的关系,而不是产业。所以小儿子的言行,与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的犯罪,真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偷吃分辨善恶果,本质上是破坏了人与神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焦点应该是爱,而不是好处。令人更为吃惊的是,父亲对此事的回应竟然是:"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如果此事出现在人世间,我们恐怕会严厉的斥责小儿子,如此等等,进一步说,我们应该教育这个孩子,给他补上一个"道德课"。但这位父亲的反应只能是出于神的:如果这位父亲答应给小儿子,这绝非一件小事。我们必须注意到,父亲是将产业分给了"他们"--因为如果只是将产业分给小儿子,是不公义的,而这位父亲是绝对公义的,他必须完全公正地处理这件事情。所以"分给他们",意味着这位父亲在地上就一无所有了。但父亲允许了,如同伊甸园神允许亚当和夏娃吃下了分辨善恶的果实一样。神赐给我们的自由意志是毫无保留的,包括允许我们否认他,反对他,甚至当他仇敌的自由。这样反应,我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包括人与人的父子关系中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的,所以这位父亲预表的只能是天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