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一.三个比喻之间的关系:
失
落
的
物
寻 找 的 人
寻羊
未信人、信的人
容易迷失
圣子与信的人
寻钱
未信人
死在罪中
圣灵与教会
浪子
未信人、信的人
自由选择
圣父
路加福音中失羊、失钱、失儿这三个相连的比喻是有相互关联性的。在这个失钱比喻的一开始就出现了两个字——‘或是’。说明这个比喻仍然是接着上一个比喻说的。而且这三个比喻的内容风格也都非常相近,都是失去——寻回——快乐。为了能更清楚地做对比,我列了上面这张表格,我们按着竖着的次序逐一看一下:
【第一栏】
在寻羊的比喻中失落的物指的是两种人,既未信的人与已信的人。寻羊的比喻除了路加记载了以外,马太福音也记载了,并且记载的有一些不同,路加中的迷羊是对全人类说的,指所有的罪人,马太福音是指已信的人又失迷了的。这三个比喻中,也只有寻羊的比喻马太也记载了。寻钱、浪子的比喻都是只有路加福音记载。
寻钱的比喻中失落的钱是指未信的人。
浪子的比喻我们下次也会看到,很多人读完浪子的比喻之后,都只认为那个离家出走的小儿子是浪子。其实那个比喻很明显的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中那个从来没有离开家、离开父亲,天天帮家里干活的大儿子其实也是浪子。他虽然人在家里,但是他里面不是儿子的心,是浪子的心。这种浪子很容易被人忽略,他自己或许还会批评那个弟弟是浪子,却不知道自己也是浪子。
【第二栏】
是讲失落物失落的特点。寻羊比喻中的‘羊’的特点就是羊最容易迷路、没有方向感。其他很多的家畜都能找到家,而羊若不被牧人带领,自己就找不到家。
寻钱比喻中的‘钱’的特点就是它不像羊能乱跑,它是没有腿的,自己不会跑丢。有人可能会说,是妇人不小心弄丢的,妇人表示神,也就是说,是神自己不小心把人弄丢了。这样想就错了。解释比喻的时候,我们要看清楚比喻的重点是讲什么,而不是将每一点都去发挥。这个比喻的重点不是妇女为什么会弄丢这块钱,而是这块钱失落以后的光景和被寻回后主人的快乐。失落的这块钱如果妇人不将它寻回,它永远只会一动不动地躺在某个角落的黑暗里,而且它也绝不会自己来找主人的,这情形正像失落之后的罪人的光景。没有寻求神的,连一个都没有,都是一同退后变为污秽。
浪子比喻中的‘人’的特点就是他有充分的自由意志,他既可以主动悖逆父亲离家出走,也可以主动悔改所行起身回家。前两个寻羊、寻钱的比喻中,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牧人、妇人去把失落物寻找回来,而浪子比喻中,父亲并没有出去到处寻找浪子,只是在家天天等候浪子回来。当初浪子离家出走的时候,父亲也是尊重他的自由选择,没有强行禁止他走。有一次读经会上,刚好读到了这处经文,有位姊妹当时就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她说:“浪子的出走,父亲似乎也有一定自身的责任。如果我是那位父亲的话,儿子提出要分家的时候,作为父亲的我,只要坚持不给他家产,他就算有想走的心,也因拿不到钱而无法出走”。如果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或许我们很多人也都会采取像这个姊妹的作法。但是,神对人类却是象是浪子比喻中这位父亲的作法。因为神给了人完全的自由意志。这是神对人类爱的最大体现。在伊甸园中,神如果想让人不犯罪很简单,只要把人能犯罪的自由收回,让人类像一台机器一样只能执行祂预先设好的行善指令就行了。或者把分辨善恶树用电网、高墙隔离开,让亚当夏娃想摘都碰不到就行了。但是神都没有这样做,分辨善恶树就是普普通通地长在园子当中,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摘到。所以,曾有挑战信仰的人说:“按照圣经理论,今天人类的苦难都是在为上帝当初犯下的错误买单,上帝派儿子来救人,也不过就是为自己曾经犯得过错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而已”。这样说的人,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上帝给人自由意志是何等的宝贵。因此也就不懂上帝对人的爱与尊重。他们不知道,如果上帝不给他们自由意志,他们就连说出这些挑战上帝的话的功能也是没有的。他们是一面享受着上帝赐给的自由意志,一面却用这种自由做反叛上帝的事。
即使是圣经中很好的一些人,当他们用自己的自由选择去犯罪的时候,上帝也不会去阻止他们(除非这个人心态很正,不知道是罪的情况例外)。就算是神非常喜悦的仆人大卫犯罪神也不拦阻他,而是犯罪之后让先知宣告上帝对他的审判。我们真希望,如果大卫在平顶上看妇人洗澡的时候,上帝突然让一粒沙进他眼睛让他眼痛,或者大卫派人去打听的时候,上帝让去打听的那人扭着脚……,这样多好啊!人不就不犯罪了嘛。但是,神给了人充分的自由,也给了人关于神旨意的清楚的吩咐。接下来怎样选择是各人自己的事,上帝不会勉强我们的。在伊甸园里也是这样,上帝已经清清楚楚吩咐那棵分辨善恶树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必定死了。夏娃去摘的时候,上帝不会拽着她的手不让她摘。如果有人说夏娃没有记清楚这句话呀!这就是夏娃的事了。还有人会说:“为什么就不能收回自由意志呀?我儿子小的时候玩剪刀,我为了爱他,我就把剪刀藏起来或者从他手里夺下来。上帝为什么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爱我们呢”?我给他解释说:“亚当、夏娃一出现就是已经具备完全成熟心智的成年人了,如果他们都是不懂事的孩子,就算吃了也不必承担责任,上帝是很讲道理的。圣经也有这样的根据。旷野中的百姓都向上帝发了怨言,上帝都不许他们进迦南地了。但是,圣经说二十岁以里的人却可以例外,他们不必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再回到刚才的例子中。如果是你6岁的小儿子去摸剪刀,你会夺过来或把剪刀藏起来。但是如果我们对30多岁儿子还是这样吗?30多岁的儿子去拿剪刀,他清楚的知道他在干什么,如果他非要用剪刀刺人,那是他的选择,他必须承担责任。
所以,对浪子的出走,父亲没有强行阻止,对浪子在外流浪,父亲也没有去寻找,只是在家等候他醒悟回转。前两个比喻都是去找,第三个比喻没有去找。这三个比喻,不能孤立地只强调其中某一个,而是应该将这三个比喻结合起来看才能反映一个完整的思想。教会很久以来就有‘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与‘一次得救不是永远的得救’的争论。加尔文派认为,人失落了就像这块失落的钱一样,自己不会寻找神,是神主动来寻找人,这是对的。阿米念派认为,人失落了就像离家出走的浪子一样,父亲接纳的大门一直向他敞开,但是不会替他做决定,需要他自己悔改、回家,也是对的。所以,如果大家能将这三个比喻结合成整体来看,我想,也就没有什么那么多可以争论的啦。
【第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