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从圣经的历史看,保罗遭遇的身份尴尬给他的侍奉带来了不少麻烦。首先是信徒不断地质疑,在保罗的书信中,仅对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保罗就不止一次地不得不详细解释自己是使徒,具有使徒的权威(见林前9:1-15,林后11章等)。因为,一旦保罗圣职的身份被否定,那么,他所宣讲的一切都将被否定,多年的努力也将功亏一篑。使徒的基本权力就是第一,宣讲基督的救恩,第二,可以确定救恩的教义是否正统。因此,对于保罗的宣教事业,他需要比一般的使徒付出加倍的代价,一方面他要竭力宣讲基督的救恩,另一方面,他要不断证实自己就是使徒,以让人们相信他所宣讲的教义是来自上帝的。这确实增加了保罗布道的很多难处。而即使是马提亚到哥林多教会证道,信徒都不会怀疑他使徒的身份,因为人家经过使徒团队的认证。
保罗圣职身份的尴尬伴随了他一生传道的旅程。保罗晚年在罗马的监狱,一个人孤零零,惨兮兮,无家无子,在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说:“凡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弃(deserted/turnedawayfrom不理、不看、不接待)我!”(提后1:15)。人家为什么非要离弃他?保罗有道德问题吗?有经济问题吗?有教义问题吗?有人际关系问题吗?无论从什么书信看,保罗都没有这些问题!既是最仇恨保罗的敌人都找不到保罗有丝毫上述缺点。那么,对于这一带保罗亲自开荒布道建立的教会,至少常驻过三年之久的教会,亚细亚教会为什么非要群体性地离弃保罗?你以为是亚细亚地区的教会很糟糕吗?不一定,保罗写给提摩太的后书大概是63-68年间写成,而到主后90年前后,约翰写的启示录其实(主要)就是给亚细亚7间教会的。这七间教会至少有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教会都是比较理想的(参启1-3章)。那么,在保罗的晚年,这些教会为什么非要离弃他呢?这个悲惨的结果恐怕还是与初期教会对保罗身份的定位有点关系的。教会不可能离弃一个使徒,因为使徒代表了教会的权威,但如果一个人最后被认定为“自封使徒”,被离弃的命运恐怕已经是最轻的惩戒了!
保罗一生为福音受过很多苦(林后11:22-29)。这些都是为基督的缘故,多半来自外部世界。但保罗同时一生承受了另一份尴尬——圣职身份一直不被认定。这恐怕还是最大的心病。保罗说过他身上有那让他一生痛苦的刺,他曾经为此三次求问上帝,求主拔掉他的刺,(林后12:7-8)。我们无法确知保罗的这根刺到底是什么,但一生的圣职身份之争,对一位置性命于不顾的传道人而言,这无法承受之轻,又何尝不是一根难以承受的刺!?2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件事,一位至死忠心的使徒,为福音承受苦难,在一个皇帝以神自居的罗马帝国,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事。但还要为自己的圣职身份问题承受教会不置可否的刺,这实在是教会之不幸,使徒之悲哀!
回头再看保罗的身份。保罗确实是在履行一位传道人、一位使徒的责任,圣灵大能的印证也确实显示他的侍奉甚至超过所有使徒的侍奉和能力。但保罗又没有被按立过,算不算使徒呢?即使放在今天的教会制度下,我想保罗的圣职身份依旧会引起诸多争议。这便是保罗的尴尬。保罗的尴尬说到底还是传道人共同的尴尬,是教会的尴尬。教会既没有公开认定保罗使徒的职分,教会更不能公开否认保罗的圣职身份。保罗的圣职身份是教会避而不谈的一个忌讳问题。但问题是,你回避不一定问题就不存在,你忌讳,不一定问题就可以化解。保罗的尴尬其实如果说是保罗的一根刺的话,那它同样也是初期教会的一根刺。你怎么可能对一个布道足迹踏遍欧亚非的布道家视若不见?你怎么可以对一个人伟大的贡献和影响力避而不谈?你是把保罗的布道视为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这都是无可回避的问题?用保罗自嘲的话说:“似乎是不为人所知的,却是人所共知的”(林后6:9),对于这样有影响力的大使徒,教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似乎是有点鸵鸟政策的嫌疑。你避而不谈就能让大家视而不见吗?你回避就能让大家不想吗?事实上,越是忌讳的东西,越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如果保罗不是使徒,那么,他所传讲的道、所施行的教会治理就是不合教义的;但如果保罗以使徒的身份为福音所建立的根基来自圣灵,教会就应当肯定和接纳他的圣职身份。教会的回避实际正式自己的尴尬!是一种既不能否认,又不敢承认的尴尬!而一位将自己整个的身心灵都奉献给上帝,给教会的使徒,他因为个人身份所遭遇的尴尬和拒绝,不正是教会全体的损失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初期教会为什么不肯直面保罗的圣职身份?改变一个态度,改变一个称谓,最多举行一个仪式,多简单!为什么非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负责,伤人也不利己?!保罗的名字在整个《新约》其他使徒的书信中仅出现过一次,那次彼得称他为“亲爱的兄弟”(彼后3:15);而使徒教会对保罗等的官方定位也十分模糊:“我们所亲爱的巴拿巴和保罗(NIV:ourdearfriendsBarnabasandPaul我们亲爱的朋友/ASV、KJV、JND等多个版本:ourbeloved/)往你们那里去。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徒15:25-26)。教会并没有说所亲爱的保罗是什么教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说初期教会使徒们谁都没有否认过保罗自称的“使徒”的身份,但同样,谁都没有从官方直接确认保罗就是使徒!也许谁都不敢开那个头!但保罗的敌人,那些千方百计要寻找保罗破口的人,无论如何也会拿这点来不断攻击保罗。初期教会为什么不肯确认保罗使徒的圣职身份呢?原因估计既简单,又复杂。比如,保罗与耶路撒冷的教会接触较少,他是安提阿教会,而非耶路撒冷教会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最早提出Q本学说的那位德国神学家说早期教会一直存在彼得和保罗的矛盾,彼得派和保罗派的冲突,这种说法无中生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初期使徒教会对保罗圣职身份晦涩的态度,确实给保罗的传道生涯增加了不少的难度。而使徒们为什么不曾以一个公开的形式宣告,用我们今天的行话说按立保罗为使徒呢?同为基督的名至死忠心的这一群使徒们,并不存在什么钩心斗角,更没有利益冲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初期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们的观念决定的。以雅各为代表的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们信靠了耶稣基督,但仍然没有摆脱犹太教的“旧皮带”。犹太教的观念,犹太人优越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们的布道理念。当初以彼得为代表的使徒们拣选马提亚为使徒代替犹大,其理由很简单,又似乎很必要:要满足一个数——十二(参徒1:17),要他与使徒同列;而当马提亚成为使徒们选举的使徒后,使徒刚好满足了“十二”那个数。在犹太基督教的观念中,十二已经是完满的了,十二这个数字是犹太人特别看重的吉祥完满的数字,在圣经和合本中,有关“十二”一词至少出现过266次之多,其中仅旧约就有199次。比如,十二支派、十二族长等等。因此,他们觉得不能再增加什么使徒了,因为他们已经选择了马提亚代替犹大成为了使徒,已经刚好12位了,不能增加了!试问,有多少人会觉得有必要质疑观念,文艺复兴以前,多少人敢于挑战观念?观念决定发展!决定了保罗身份的尴尬。如果马提亚自称使徒,我想不会有谁持反对意见,但保罗自称使徒,确实让有些人有点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