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华人网移动版

主页 > 福音 > 讲章 >

十字架的诗(诗22)——牧人诗篇(2)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圣经记载神离弃人都是因为人的罪恶,例如:“耶和华因你行恶离弃他,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使咒诅、扰乱、责罚临到你,直到你被毁灭,速速地灭亡。”(申28:20)惟独神离弃主耶稣,不是因为祂自己有罪,而是为了我们的罪。

 

  神离开一个人,也是有原因的。例如神离开希西家王,是要试验他:“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代下32:31)但是,当神要试验一个人时,人常常是失败的,那些得胜的人都得到了极大的赏赐,而那些信心软弱的人,常常发怨言。诗篇的作者在此产生了疑问:“我的神为什么远离我?”不过这话也显明,人们何等需要亲近神,当神稍微远离人一点,人就会有不安全感,足见人的幼小。

 

  紧接着,作者受到了他对神离弃和远离的这种感觉因何而来,那就是神不听他的呼求。

 

  神“不听我唉哼的言语”,足见作者所经历的,给他内心所带来的创伤是何等大。“唉哼”,表达了作者的无望、无助与凄惨。神是发怜悯的神,神为什么不听这样凄惨的呼求?我们确实要有疑问?

 

  “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应允;夜间呼求,并不住声。”(2)作者告诉我们,他的呼求不仅语调凄惨,时间也漫长,白日、黑夜不断地呼求神。

 

  是的,这样向神呼求,神不垂听,没有任何答复,又有谁能继续坚持下去,不发出疑问?又有谁能不疑问,是不是神离弃我了?是不是神远离我了。

 

  “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或作“居所”)的。”(3)当作者发出这样的疑问后,他写到第三节,又笔锋一转,好像在否定自己前面的疑问,自己在说服自己。注意,“但”是转折。他说到了神两方面的是:

 

  其一,神是圣洁的。作者在此提到神是圣洁的,说明作者认为自己没有冒犯神的圣洁,不会因为作者冒犯了神的圣洁,致使神不听他的呼求。这是作者对自己的省察。这种省察排除了作者犯罪的可能性。我们在作者的环境中,也应该常常省察自己,先自己找原因,看神为什么“离弃”、“远离”我们。

 

  其二,神是“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这说明神愿意垂听人的呼求,以至于人们赞美神,神把自己的宝座安放在以色列的赞美上。作者知道神是极其愿意听人的呼求。他的知道,使他对神没有垂听他的呼求,产生更大的困惑。

 

  第3节说神“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这个观念丰富浓缩:神自己是圣洁的,既然如此,祂又为何不向受苦者施援手?既然祂以自己百姓的赞美为宝座,人们赞美祂的大能奇事,那么何以现在不施展大能呢?

 

  而神的圣洁与神愿意垂听人的祷告,都促使神应该对呼求神的人有所回应,但是现在神似乎离弃我,神远离我。这就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我们有许多时候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表现出来的是怎样的?我们又是怎样面对的?

 

  第二方面的疑问:为什么我得不到帮助。

 

  接着的第4-8节把基督的受难、与别人作了强烈的对比。别人的呼叫带来拯救;祂却得不到。

 

  比较太27:39-43,祂不属殉道者之死;神必不撇弃殉道者。人对祂而发的莫名、高声的嘲骂,起因于神的无回应。神似乎与他们一同对抗祂。如是,祂所有的宣告,似乎都是假的。

 

  “我们的祖宗倚靠你;他们倚靠你,你便解救他们。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他们倚靠你,就不羞愧。”(4-5)祷告不蒙垂听,急难中祈求,神长久缄默,情况似乎跟神的本性不符(3节),又跟前人的经历迥异(4、5节)。当作者得不到答案时,他回顾了历史,在历史中他看见祖宗们如何依靠神,又看见他们因依靠神而得到神的解救,以至于他们不羞愧。

 

  我们在痛苦中,眼睛在看哪里?能不能看见历史中神的作为?是不是看见了先祖们对神的信靠?有没有只叹息自己的“命薄”?我们在黑暗中的时候,如果看见别人得救,更会觉得自己命苦。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信心被神“辜负”了,就会感到耻辱,觉得自己的信心太愚蠢。但是,实际神一直在显明祂自己是可靠的。

 

  其实,在痛苦的经历中,我们才能和先祖们共鸣,借这痛苦的经历,我们与那些伟大的先祖走上了同样的路,可以体会他们的经历,慨叹他们的刚强,学习他们对神的依赖,体恤他们的软弱,感知神的保守与拯救。这是神的美意,把我们放在那些属灵的伟人所曾经经历的路程中。

 

  “但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6)当作者回顾历史时,他能得到榜样和信心,但是当他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时,他认为自己又是那样的卑微。他觉得自己被神藐视,像一条爬虫,不受神所理会,这是他自卑的心理,是一种灰心的表现。他知道自己无法与历史中的伟人相比。因为他看见自己是“虫,不是人”,这种极度的自卑,是因为他“被众人羞辱,被百姓藐视。”

 

  是的,我们常常活在别人的目光中,为着别人的称赞而高兴,因着别人的藐视和羞辱而自叹。作者的话也显明,这个世界上的人,常常说长道短、评头论足,他们常常把自己邪恶的价值观、荣辱观拿出来,左右那些正直人,而那些不刚强的人,就会随从他们,随从众人的恶,以至于作恶。所以,主耶稣告诉门徒,仇敌就是家里的人(太16:34-39),祂教训我们,要舍己跟随祂,不要随从这个世界。主耶稣的门徒彼得也教训我们:“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彼前4:4)

 

  其实,我们的先祖也曾经在他们的时代经历过同样的事,他们也会有我们同样的感受,正如圣经所说,以利亚是与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雅5:17)。只是我们常常看见他们的得胜,忽视了他们的软弱;常常知道他们的结果,却没有细究他们走向得胜的过程。

 

(责任编辑:jidujiao)

奉献支持

您正在访问的是基督教华人网简易移动版网页,请记住我们的主内域名(www.jiduai.com)使用电脑端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丰富更完善的主内音乐、讲道、在线圣经,在线祷告,主内书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