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餐礼的来历、意义及圣餐的领受
经文:太26:17-29;林前11:17-34。 基督教有两大圣礼,一是洗礼,二是圣餐礼。洗礼是一次性的,而圣餐则是持续性的,直到耶稣再来的那日。圣礼是神无形恩典的有形表达形式,因神的恩典借着圣礼临到信徒,所以圣礼也被称作神恩典的媒介。信徒在领受圣餐时会领受到神的恩典,故此,教会的圣餐礼不仅要正常举行,信徒也要正常领受圣餐。 一、圣餐礼的来历
圣餐礼的前身可追溯到《旧约圣经》中犹太人的逾越节,但在新约耶稣亲自设立圣餐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圣餐礼”的发展历程中,“预苦期”和“逾越节”是两个需要知晓的重要概念。 (一)“预苦期”。“预苦期”与“圣餐”的设立有密切的关系。大凡信徒都会知道,在教会历史上,一般将复活节之前的四十天称为“预苦期”。在这段时间里,教会一般会组织信徒特别思念耶稣的受苦和受死,信息强调的重点是记念耶稣为人类所成就的救恩,体会耶稣的大爱、顺服、勇敢、孤独和寂寞。较平时而言,在这段时间,信徒会在禁食、祷告、认罪、悔改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用自己的心灵与诚实亲近神,努力预备自己,以谦虚悲痛的感情迎接复活节的到来。信徒禁食,其意义不仅表现在吃喝次数、量的减少或停止等节欲方面,也是藉着禁食感受耶稣的受苦,体会饥饿与贫乏者的痛苦,操练自己的灵性,增强经过试练和战胜试探的能力。在“预苦期”,教会按照传统,在教堂的圣坛或圣台的布置方面往往以紫色为主基调,以突出体现反省和悔改之意,提醒信徒,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罪人,需要悔改,仰望耶稣的救赎。“预苦期”最重要的标记就是十字架。耶稣为人类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使人类与神和好。此外,荆棘、钉子等物也会帮助信徒更深地体会耶稣所遭受的苦难。“预苦期”最后一周是受难周,教会一般会组织信徒在周四的晚上纪念耶稣最后的晚餐,一起思想耶稣设立最后晚餐的属灵意义。周五“受难节”的布置则以黑色为主调,主要象征信徒的忧伤、痛苦和忏悔的意思。当然,到了“复活节”,圣台的布置主要使用的颜色是白色或金色,体现出真光和喜乐的意境。 (二)“逾越节”。逾越节是所有以色列人都十分重视的重要节日,主要纪念慈爱全能的神拯救以色列民,脱离法老王凶暴残忍的压迫,离开为奴之地的埃及,得以自由的日子。以色列民在埃及过着为奴的日子,欲摆脱而无能,这种苦况和哀声达到神面前,于是慈爱的神兴起摩西,借着他的手在埃及行了九个灾难的神迹实行拯救,但法老心里刚硬,不容他们离开。最后神发出要击杀埃及全地的长子并一切牲畜头生的最后通牒。神吩咐以色列民预备羊羔,在正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宰杀羊羔,将羊羔的血涂抹在门框和门楣上面,以便晚上那灭命的天使经过时,看见这些血的记号,就逾越过去,长子的性命得以保留。这样,以色列民浩浩荡荡地出了埃及,脱离了法老的辖制,得到了自由和释放。这件事对以色列人非常重要,所以神吩咐他们每年都要过“逾越节”,以此庆祝神的拯救,纪念神的拯救之恩。以色列人守“逾越节”,记念羔羊被杀而蒙拯救,凡头生的都要归耶和华(出13:12)。也正因如此,每逢“逾越节”的时候,以色列人的父母就会为儿女讲述出埃及的故事,让他们知道“逾越节”的意义,并代代相传。“逾越节”晚宴上的每一种食物不是随便安排的,而有其属灵的的象征意义。例如,他们守“逾越节”的时候,“当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出12:8)按照基督教教义,“逾越节”晚宴所吃的那个羔羊,就是预表着耶稣的代赎;聚餐时所吃的无酵饼就是预表耶稣的身体;所喝的酒则预表耶稣受难时所流出来的宝血。 (三)“圣餐礼”。圣餐礼是今日教会的重要圣事。在《四福音书》中记载,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天,正是犹太人过“逾越节”的日子。当天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照样按着犹太人的传统守这节。由于耶稣知道第二天在自己身上将要临到的重要事情,所以设立了圣餐。“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候,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6-29)在此之前,犹太人一直把逾越节作为他们纪念神拯救其出埃及的日子,但自从耶稣设立圣餐之后,逾越节的性质就大大改变了。从此以后,因为耶稣已经为我们的罪而死,成为祭坛上所献的羔羊,所以信徒不用再宰杀一般的羊羔作为祭物献给神。正如《希伯来书》所说:“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因此,教会把耶稣在逾越节晚上与门徒一同吃的那场晚餐称为耶稣的晚餐。这就是圣餐礼的来历。 二、圣餐礼的基本意义
阅读过教会历史的信徒都知道,关于圣餐礼的意义,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同质说。这是天主教的主要观点。天主教认为,弥撒进行时,就有神迹发生,尽管饼与酒的感官特质——知觉、味觉、气味保持不变,但这两种物质会真实地变为耶稣的身体和血;二是同领说。这是宗教改革的领旗人物马丁·路德及后来路德宗的主要观点。意思是,耶稣的身体与血,真正地存在于圣餐的物品中间,但饼与酒却保持不变。饼与酒没有按字面意思,变为身体与血,这与天主教观点不同;三是纪念加恩典说。这是宗教改革的又一主要人物加尔文及后来所形成的改革宗的主要观点。加尔文及改革宗反对按字面意思解释基督在圣餐时的同在,认为分圣餐时使用的饼与酒只是象征,不过守圣餐的人可以领受到基督教的恩典;四是记念说。这是瑞士宗教改革家慈运理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分圣餐是所使用的饼与酒只是象征,以纪念基督的死。参与者通过象征性的行动,表明对基督的信心。 今日教会分领圣餐时所持守的意义,依据圣经及对传统观点和现实做法的梳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