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帝说“不”时(2)
我们可以看到一件事情,就是当孩子生了重病时,大卫是进入内室在那裡祷告,而不是陪着那将要死掉的孩子,在他的身旁,这很特别。如果你的孩子已经病入膏肓,你应该是陪伴在他的旁边吧?可是大卫不是陪着孩子,他是进入内室,所以我们比较倾向解释说,大卫的举动不是为了那个孩子,而是为了自己的罪在那裡哀伤痛悔。当然他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赶快好,所以当上帝最终给大卫这个请求的回答是孩子仍然死亡,我们看见大卫他接受了。我们可以从大卫回答僕人的话中可以感受到,他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撒下12:22-23)大卫的目标是希望上帝怜悯他,透过他的哀伤痛悔。但上帝给大卫一个很清楚明确的答桉是No,孩子死了,他便停止他哀求的举动,他也没有对上帝抱怨。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大卫是顺服的,在孩子没有死之前,他仍然是顺服的,虽然他在那裡祈求。
当大卫做这个行动之后,他的请求被否决,孩子死了,我们看见他的臣僕有一些特别的举动。因为当孩子死时,大卫并不在现场,所以他并不知情,他的僕人也很怕去禀报大卫。如果我们去看原文,它的意思是,大卫的老臣在那裡想像说,也许他会做出什麽更激烈的手段,「到第七日,孩子死了。大卫的臣僕不敢告诉他孩子死了,因他们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劝他,他尚且不肯听我们的话,若告诉他孩子死了,岂不更加忧伤吗?」(撒下12:18)我不晓得他的臣僕想像大卫的激烈手段是什麽,到底大卫知道后会有什麽反应,没有人知道,所以没有人敢告诉他。这件事情让大卫的僕人觉得非常为难,没有人想要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大卫,大卫则是看到他的僕人在那裡窃窃私语,便很直觉的知道孩子已死。之后,大卫的反应非常神奇,连那些跟着他很多年的老臣都猜不透那是什麽意思。当孩子死掉后,大卫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敬拜上帝,「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耶和华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撒下12:20)请注意「沐浴,抹膏,换了衣裳」是为了要去殿裡敬拜上帝,所以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去耶和华的殿裡敬拜。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反应,孩子死了大卫没有生气、哀伤、抱怨,他反而是很慎重的跑去敬拜上帝,不晓得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这样?当大卫结束他的敬拜,回到宫裡便要求吃饭,这些举动困惑了那些跟从大卫多年的僕人,他们觉得惊奇、讶异,他们预期大卫会做出一些很夸张的举动,可是大卫却没有,反而变得很平静,为什麽?大卫自己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却不能回我这裡来。」(撒下12:22-23)大卫知道一件事情,他的哀伤痛悔没有改变上帝的决定,他也完全接受上帝的安排,大卫接受上帝的安排,一定不是孩子死时才决定要接受,是在孩子还没有死他就知道了。「但我要试试看,如果不行的话,就不行。」大卫心裡早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了。我们要从今天的经文中来思想几件事情:
四、回应
1. 恩典与怜悯
第一,我们怎麽样看上帝的恩典与怜悯。我们要说大卫孩子悲剧的死亡,是大卫犯罪的结果,但不是对大卫罪的惩罚。圣经告诉我们说「罪的代价乃是死」,通姦和谋杀都应该被判死刑,这该死的大卫是要死两次的,可是拿单他很清楚的宣告大卫的罪被除去了,但那个罪的结果还是要面对。之前提到耶利米书第十八章中我们看见,一个人对他的罪表现出后悔这件事情是值得鼓励的。珥2:12-14「耶和华说:虽然如此,你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神;因为他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或者他转意后悔,留下馀福,就是留下献给耶和华―你们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
我们看到在这段经文中,即使上帝已经宣布了他的审判,上帝也可能会向那些痛苦呼求的人发出慈悲,免去刑罚,但这是基于上帝的慈爱和慈悲,不是罪人他认罪的功劳,这就是恩典的原因。这也是弟兄姊妹我们不管做错了什麽事情,或者你发生了什麽,你都可以「放胆谦卑」的来到上帝的面前祈求,而不是大胆地妄求上帝一定要听我的祷告。要知道你是不配、是没有资格的,你只有谦卑在上帝面前求他怜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事只有这样。在这段经文中,我们被鼓励去期待上帝可能发出他慈悲的怜悯,而不是说上帝一定要怜悯你。大卫知道上帝能够救他的孩子,如果上帝愿意施行怜悯的话,这是上帝的主权,如果上帝真的救了大卫的孩子,我们相信大卫会非常的开心喜悦,但是孩子死了,此时大卫仍然能够坦然,因为他知道恩典是上帝的主权、是上帝的决定,不是人的意志、功劳、努力或是人的自我相信可以改变的。上帝说No的事情就是No,你再怎麽积极思想也没用,不是我们的自我相信就可以改变的。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