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耶路撒冷继续,安提阿腾飞
——在麦田第二牧区启动大会上的证道
各位亲爱的同工,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麦田事工温台甬牧区就要在今日启动了! 进入第四个年头的麦田事工在主恩手的带领之下,一如既往地聚焦主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传扬以基督为中心的因信称义的神本福音,稳步前进,恩上加恩。感谢主,神学论战的硝烟已经渐渐消散,外部环境渐趋和平,内部更有默契,凝成合力。于是,在2011年会上,我们提出了“深度委身,精耕细作”的年度主题。而推进牧区建设是“精耕细作”的迫切需要。 这是继2月20日,第一牧区(苍平鼎牧区)启动之后,麦田事工启动的第二牧区。 接到组委会的邀请,让我在这样重要的时刻证道,我诚惶诚恐,唯有在主面前等候……我请求我的主此刻在这里说话。阿门? “基督是主题,教会是器具,圣灵是能力”史廓治这样归纳使徒行传。在这卷书中,有三个被圣灵兴起来的宣教中心,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牧区,就是:耶路撒冷;安提阿;以弗所。 耶路撒冷是教会的发源地,在教会历史上的第一牧区。可惜她越来越跟不上圣灵的水流,成了不能盛装恩典新酒的“旧皮袋”,被神放在一边。于是神兴起了安提阿,成为面向外邦人的宣教大本营。以后,神借着炉火纯青的爱徒老约翰在以弗所长时间的驻足,使以弗所成为教会在生命上源源不断供应的基地。 苍平鼎牧区是麦田事工名副其实的耶路撒冷,我们希望第一牧区继续光中见光,恩上加恩,荣上加荣。正如他们的缪心醒牧区长所说:“我希望神祝福和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在同工们同心合意的耕耘下,使之成为目标明确、异象清晰、根基稳固的牧区,成为麦田事工的坚实的根据地。”哈利路亚,让耶路撒冷继续! 今天,我们更祈求第二牧区腾飞,成为新的宣教中心。我们来读使徒行传11:19-30,13:1-4。 与诸位分享两个方面。一是安提阿的DNA,二是安提阿腾飞之谜。 一、安提阿教会的DNA 安提阿位于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北俄朗迪河岸。人们把这地看作罗马帝国第三大城市,并给予绰号为“古代的巴黎”。 这么美好的教会一定有她优质的DNA,而这优质的DNA塑造美好的属灵传统。复兴永远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发生,一定有它的渊源。 我们在使徒行传十一章十九至二十六节,可以检测到安提阿教会的DNA: 1、十架印记——垦荒者拥有的属灵特质(11:19) 对于安提阿教会最早的拓荒者我们知之甚少,格连特说:“明显可见官僚主义在这一切事上是不可取的。在这工作上蒙神使用之人的名字,我们一个也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们的身上都带着十字架的印记。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殉道者的血是福音的种子。他们沿着司提反的足迹,与钉十字架的基督同负一轭。他们是一群以十字架的羞辱为荣耀的人。 首先,他们是十字架的经历者(19a):背井离乡,居无定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来11:37) 其次,他们是十字架的背负者(19b)。他们脚踪证明他们不愿放下这十字宝架。背十字架即甘愿为遵行神旨意而受苦。背十字架所受的苦,不是指一般人生的苦难,更不是犯罪而受的痛苦;乃指专心为讨神喜悦,甘愿按神的旨意而受苦。 最后,他们是十字架的传扬者(20)。那些遭患难四散的门徒把福音带到三个地方:一是腓尼基──地中海东北狭长的沿海地区,包括推罗和西顿港囗(今天的黎巴嫩);二是居比路──地中海东北面一个大岛(今天的塞浦路斯);三是古利奈──非洲北岸一个港囗城市(今天的利比亚)。 迈耳曾经说过:“安提阿在基督教编年史上永远是有名的。因为一群没有被按立圣职、无名的门徒,面对扫罗的逼 -/迫,从耶路撒冷逃走出来,完全脱离犹太教最初的礼节,放胆向希腊人传福音,聚集悔改归主的人成为教会。” 2、内在生命流——巴拿巴带来的属灵积淀(11:22-26) “劝慰子”巴拿巴是耶路撒冷教会派往安提阿的第一个传道人(牧者),他所带来的内在生命流对安提阿教会影响深远。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 (1)殷勤服侍的脚踪(22-23) 属灵的大复兴的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他们决定打发心地善良仁慈的巴拿巴到安提阿。从22-23节,我们回忆他殷勤服侍的脚踪: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他到了那里,看见上帝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古往今来,一切成就伟大事工的人,殷勤是必不可少的。懒惰的人连撒旦也不会要他。工作是劳苦的,巴拿巴的灵却是喜乐的,因他浸润于恩典之中。他发挥了神给予他劝勉人的恩赐,坚固了肢体们。 (2)内在生命的美好(24a)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不是那种令人不太愉快的“老好人”,而是内在基督生命洋溢出来的美好。让人一接触他,就经历了主。 (3)恩膏浸润的侍奉(24b) “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他的服侍被恩膏浸润,充满属天的能力。 邦兹在《祈祷出来的能力》一书中这样写道: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