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故事要传给万邦(4)
从教训而言,殖民zh u义时期一些宣教士的种族优越感,不尊重当地文化、排斥原有本土文化,给后世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一些地方和观念中,仍然将基督信仰与西方文化等同。并因为某种政zh i因素,福音仍在不同程度遭到抵制和逼 -/迫。在建立发展教会的过程中,要求以西方教会的组织,移植到本地教会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制造矛盾并伤害了与本地基督徒的关系,阻碍了教会更大的发展,甚至造成一些畸形现象。基督信仰和当地文化的关系处理不当,“社会福音”与“基要福音”路线之争导致不仅在当时各执一端,绵延至当今仍有不少信徒对此各执己见,难以合一共荣。也有不同差会的宗派之见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忘了是神差派,不是机构和教会差派。
3、不打无准备的仗:必要的宣教策略。
“祈祷并不是恳求,而是一种在神生命中的参与。”(俄利根)宣教策略首先是靠着祷告、祈求和感谢,从神的开启和带领而来。而且任何一种宣教方式的应用都“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神同在。“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拣选来自于神,这是何等的恩典,当接纳同被拣选的人。”(马可福音3:13-15)无论做多大的工作,主呼召人的根本是“到祂那里,与主同在”。神最大的呼召是与祂同在。这样祂也容易差遣门徒出去。“差”和“使徒”同根,使徒就是被神差派的,是要做神要我们做的,做的事是神的旨意的计划。权柄乃是与神同在,所有的权柄、力量从神而来。宣教地从属灵来说每天都是战场,绝不能离开与神同在。我们遇到任何困难与挑战都可以回到神面前,与祂同在,从而重新得力,如鹰上腾。否则,很难胜过复杂的宣教境况和来自教会内、外的伤害。
同时要深怀谦卑的心,宣教是将真理籍着当时的文化表现出来。神普遍的恩典也在各族各方。当谦卑地学习了解宣教地的文化和时代处境,思考应对民族感与政zh i化的冲突。要尽我们所能地跟别人学,找出适合当地人的宣教方式。为此,我们要超过记者、医生那样的认真仔细地观察,抓住特征。参加他们的婚礼、葬礼、生活等,观察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变做了什么样的人。慢慢地被接纳,让对方认同,这是“道成肉身”的开始。也就是说先观察他们的行为,然后找出行为后的价值观,他们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该做的。再从价值观来看他们的信念或信仰——他们认为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继而从信念进入他们的世界观,包括宇宙观、时间观。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离开自己民族的优越感,不要从自我民族中心来看。
在宣教工作的进行中,一定会面对宣教和文化的冲突问题。既不能全面排斥,强力要求当地无条件接受。也不能照单全收,以迁就迎合来打福音的折扣。较好的方式是选择性接收和更新性处理。就如宣教学家希伯指出的“批判式处境化”,步骤包括:A、文化的解析。也就是将文化的符号及意义,仪式与功能加以诠释。B、圣经的诠释。这要从圣经作者的时代背景、字义、文法中去解析,以找出作者原意。C、批判式的回应。也就是由圣经所得的新亮光,去重新评估自己的文化。D、处境化的应用。将基督教的内涵,以适合当地文化与处境的新形式或新符号表现出来,也有可能以原有的符号系统,经由新的诠释,赋予基督信仰的意义。用极具创意的作法,既然福音信息不受损伤,又自然而然地被接受广传。
另外,在当今越来越全球化的背景下,宣教要懂得“法律法规知识”,尽量采用“NGO运作模式”。有效地带领当地人一同敬拜,建立教会,并逐渐让兴起的本地教会自传、自养、自治。在神与教会的灵里相交,充满盼望和力量地践行大使命和彼此相爱的命令并且我们当时时警醒谨守,撒旦也在新的时期、在新的宣教地,兴起各样的迷惑和拦阻,求主让我们更加认识神,行在神的旨意,为“万民都必跪拜、万口都必赞美”独一真神这样美好的异象而奔走前面的道路。
参考书目:
1、《更新变化的宣教——宣教神学的典范变迁》,DavidJ.Bosch著。
2、《普世宣教运动面面观》,Talons.winter/Stevenc.hawthorne/陈惠文。
3、《宣教披荆斩棘史》,Dr.RuthA.Tucke(禢嘉路得)著。
4、《祂将一切都更新了——圣经神学新探》,徐明富著。
5、《宣教神学的圣经基础》,贾礼荣著。
6、《福临中华》,梁家麟著。
7、《华人宣教心视野》,江荣义著。
8、孔老师《宣教学》的课程笔记。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