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看过影片《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后,也和许多人一样有很深的感触。《基督教论坛报》出了一本介绍此片的小册子《为何受难》,提出了七个问题,也访问了七位有识之士,内容相当丰富。本文愿意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并发表一点个人的感受。 许多中英文资料及《为何受难》均提到,《受难记》所讲的是耶稣在最后十二个小时的故事。但是按圣经看绝对多过十二个小时。从客西马尼园到他被钉上十字架约有十二个小时,耶稣被钉以后在十字架上又有六小时。所以,《受难记》所涵盖的时间应是十八个小时左右。当然还不算最后有关主耶稣复活的那几幕。以下是个人对《受难记》的观感。
一、《受难记》是视觉上的暴力
这个影片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残暴。福音书中记载耶稣被捕受鞭刑时,用字不多。但本片几乎用了全片四分之一的时间,来突显耶稣在大祭司与彼拉多手下的受难。罗马兵丁的手法,所用的各样刑具,其残暴让人目不忍视。这使人想起诗篇上的话:
“有许多公牛围绕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它们向我张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狮子。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我的精力枯干,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你将我安置在死地的尘土中。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他们瞪着眼看我。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诗篇22:12-18)
编剧、导演将此片拍得很极端,要让观众超越极限,希望有震撼性的效果,这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
然而,圣经还描述了与暴力残忍相对的另一面,本片却没有表现出来。这另一面,就是马太福音27:27-31与马可福音15:16-20所形容的,耶稣在衙门被戏弄。这两段经文里,特别提到他们用苇子打他的头。苇子打头不会那么痛,不是那么残忍。这代表什么呢?苇子在圣经里代表我们这些世人看为不值钱的人。首先是用来形容施洗约翰:“他们走的时候,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马太福音11:7)约翰就是那被风吹动的芦苇。苇子也形容我们这些蒙怜悯的圣徒:“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马太福音12:20)耶稣被罗马兵丁毒打时,他手里拿着的是苇子,又被苇子所打,圣灵在此启示我们,他受辱时一直是把我们握在手中,让苇子所预表的我们去打他,见以下二(2)。
二、《为何受难》 小册子里问道:
耶稣为何受难? 答案是:
(1)神要将他压伤。“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以赛亚书53:10)“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希伯来书9:22)
(2)我们这些压伤的芦苇以我们的罪孽压伤了他:“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以赛亚书53:5-6)
(3)他的受难也是他自己甘心情愿的:“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利比书2:6-8)“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希伯来书2:14)
三、耶稣的人性里有“软弱的”挣扎吗?
《受难记》是从耶稣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揭开序幕,《为何受难》说:饰演耶稣的吉姆卡维佐以沉重的叹息与挣扎,表现出耶稣人性的软弱挣扎。耶稣的人性里真有“软弱的”挣扎吗?为什么耶稣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这杯”是指什么呢?通常这杯被称为“苦杯”,大家的领会是主在十架上的死,就是他流血、舍身、救赎我们。这是主“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的大使命。他不可能叫此杯离开他,可见“这杯”是另有所指。
细读圣经,我们在马可福音中找到了答案。同样是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他说: ‘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马可福音14:35-36)原来他求父撤去的“这杯”是“那时候”,指一段时间,这又是指哪一段时间呢?这是指十字架上被神离弃的那一段时间。
希伯来书5:7如此形容这一祷告:“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是耶稣的人性害怕痛苦,于是恳求天父救他免死、免他钉十架么?按原文“免”是“out”(出),被他恳求的那一位,在本节被形容为那“能救他出死的”(原文无“主”字)。所以,他不是求神免死,本节末句说:“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最后死了,“且死在十字架上”(腓利比书2:8)。更证明他没有求“免死”。若求免死,又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那他就不必死,也不会死。若是按原文译为:“那能救他出死的”,那么三天后他复活了,也就证明了他“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的这一位,的确从死里救他出来了!认为耶稣人性里亦有软弱的人,会引另一处圣经说:“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
(哥林多后书13:4)。保罗还说:“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哥林多前书1:25)神愚拙么?神软弱么?世人看他被骂不还口,被打不还手,被讥笑也不从十架跳下,真是软弱!其实,这正是主的刚强,十字架正是主的智慧。他活在舍己、无己里面,神的软弱比世人的刚强,要高得多。
“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马太福音8:17)耶稣“因软弱被钉”,并不是他自己软弱,乃是因代替了“我们的软弱”而软弱。他“沉重的叹息与挣扎”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的主即使在世时,从来也没有与天父分开过,他曾说:“我与父原为一。”(约翰福音10:30)他“沉重的叹息与挣扎”,是知道他将要作“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他将有一段时间(从午正到申初)要被父神离弃。当他经历了近三小时的被弃后,他终于喊出了十架第四言:“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对主而言,只有一件事,是让他不能忍受、让他不得不挣扎的,就是与父分离、被父离弃的“这一段时间”,这才是他的“苦杯”,这就是耶稣“沈重的叹息与挣扎”唯一的原因。
四、耶稣踩住蛇头的象征
《受难记》里有一幕象征,就是在耶稣祷告时那蛇向他游过来,他用脚踩住了那蛇的头。《为何受难》小册子里说这“象征得胜了软弱,走向被捕的命运” 。其实这里不是象征得胜了的“软弱”。主耶稣从来没有“软弱过”,他一直活在父里,并因父而刚强壮胆。“踩住了那蛇头”真正的意义是: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参创世记3:15)耶稣上十字架,就是蛇的头被伤之时到了。
五、十字架是没加过工的“树”
《受难记》里所看见的十字架特别重,在“苦路”(Via Dolorosa)上,据说主耶稣跌倒十三次,而且这十架是加过工的,新约五次描述十架为“木头”(原文作树),表示主钉的十架是没有加过工的:
“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神已经叫他复活。”(使徒行传5:30)
“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使徒行传10:39)
“既成就了经上指着他所记的一切话,就把他从木头上取下来,放在坟墓里。”(使徒行传13:29)
“基督既为我们受(原文是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 ‘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加拉太书3:13)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4)
在十架上,主说“我渴了”后,马太、马可均提到旁边的人“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送给他喝” 。约翰则是说,“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然而在本片里,你看见罗马兵的海绒,是绑在枪上的。“苇子”或“牛膝草”与“枪矛”大大不同。“枪”代表罗马,代表强权,“苇子”、“牛膝草”却代表软弱。“他代替了我们的软弱”,表示若不是他的甘愿,罗马能奈他何?今天编导与世人只看见表面的“强权”,以为是“强权”将他钉十架,其实是他自己甘心被我们这些压伤的芦苇所杀伤。
六、真理是什么?
彼拉多问耶稣:“真理是什么?”《为何受难》的小册子引约翰福音14: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很准确的说道:“是的,彼拉多与真理面对面了,可是彼拉多竟认不出真理来。”又说:“其实真理是上帝放在我们心里的一把尺,一个客观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良知,但若是主观太强,不但自己找不到真理,也会误导别人。”
圣经说,耶稣就是真理。今天对基督徒而言,我们或靠着里面的基督:“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利比书4:13)或随灵而行:“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马书8:14)或按着恩膏的教训:“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约翰壹书2:27)这才是真理,才是活出基督。任何活在“自己”里的,都不是圣经所说的“真理”。
七、《受难记》有关彼得的描写
关于彼得否认主,圣经里面有七次提到:“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马太福音26:34、75,马可福音14:30、72,路加福音22:34、61,约翰福音13:38)《受难记》里居然没有这一幕“鸡叫”的镜头。在他否认主后,《受难记》又演他向马利亚跪下,称他为"Mother"(圣母),然后向他承认自己的罪。这时,马利亚向他伸出手来,表示原谅他。他就走出去哭,说自己不配。圣经无此记载,也不符圣经教训。这是天主教高抬马利亚作“圣母”的结果。八、《受难记》有关马利亚的描写
本片在描述马利亚的事上,因受天主教的影响,有许多不符合圣经之处。其中一次,马利亚跪在石上,脸伏于地,镜头却显示在地下石室内,耶稣被吊在铁圈上,望着天花板石层上面,好像仰望马利亚给他属灵支援一般。当耶稣被鞭打受折磨时,耶稣也总是遥望马利亚的眼,然后就好像得着能力,继续忍受下去。
后来本片形容马利亚走到十架下面,然后说:"Flesh of my flesh, heart of my heart, please let me die with you"(我肉中的肉,我心中的心,请你让我与你同死吧!)马利亚怀孕时,圣灵就启示她,耶稣“要将他的百姓从罪恶里拯救出来” 。马利亚对主的话,常反复思想,如此深知主使命的人,绝不会说这种毫无圣经根据的话。如此表达,是天主教强化“马利亚有份于耶稣受苦和救赎之工作”的错误教义而加上去的,就是所谓“辅助救赎中保论”。
耶稣在十架上说:“成了!”表明神对人救赎之功,是神儿子耶稣单独完成的,并非有任何人的参与。保罗后来在罗马书,说到受浸归入他的死,又说:“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马书6:5-6)这是去经历基督的同死、同葬、同复活,并非指我们在主救赎的工作上有分。
当耶稣在十架受苦流血时,马利亚吻他的脚,影片显示耶稣的血流到她头与口。马利亚竟用舌头去舔口边的血,也似乎是借此宣传天主教之“圣餐变质说”。
九、恐怖的撒但妇人及片中血腥之事
影片中有许多对邪恶的描述。像撒但妇人手抱着“年老的鬼婴孩”,站在那里观看耶稣钉十字架。马利亚与抹大拉的马利亚跪在地上,用彼拉多妻子给他们的毛巾,抹流在地上耶稣的血。最后兵丁用枪矛刺透主的肋旁,大量血水如雨淋下(已在十架上流了六小时)从医学观点看,还能够血如雨下么?观众对这些都不一定了解其意义。这可能是出自天主教传统的影响,部分也出于电影艺术描写的手法。如此“血腥恐怖”,虽达到了编导者的原意,但却没有圣经的根据。
十、“成了!”便低下头
耶稣在十字架上,说了第六句话:“成了!”便低下头(约19:30)。按原文“便低下头”这两个字,就是马太福音8:20里的“枕头的地方”。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耶稣在世,真没有枕头之处么?马利亚、彼得、马大、撒该、西门和许多服事他的妇女,难道都没有为主预备“枕头的地方”么?原来,耶稣救赎之工没有完毕,他就没有“枕头的地方”。他是带着使命来的,唯一能让他枕头的地方,就是在十架上。他否认己,存心顺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这真是何等的忠心!我们对他又该是何等的感恩!
十一、结论:有汁水的树
看完全片后,里面却想起了《受难记》未曾引述,耶稣在十架苦路上所说的话: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能生育的,和未曾怀怡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遮盖我们!’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半来怎么样呢?”(路加福音 23:27-31)
平常我们没有太注意,耶稣对跟随他号啕痛哭之人所说的这些话(多少人也为此剧痛哭)。主说“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可见我们的主就是那“有汁水的树”。“那枯干的树”是什么?我们在约翰福音15:6找到了:“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
亲爱的主啊!愿我们不是那“枯干的树”被剪去。愿我们都联在“葡萄树”上,住在你这“有汁水的树”里。阿们!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