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 > 诗歌散文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基督教综合网     来源:未知 时间:2014-11-02 19:26 奉献支持
微信订阅号:




欢迎弟兄姊妹将我们的微信内容分享给朋友们。

如果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推荐给身边的弟兄姊妹。

我们的微信号:meirijidujiao





 前言


国庆纪念日,我和儿子一起吃早点。言谈间,我提到某类人的作风,用了一个词,“These people ”(这类人)……小儿子立刻郑重其事地纠正我,“Dad, don't use these terms.”(老爸,不要用这些词)我才意识到,我又犯了把人归类的毛病。

我的3个儿女,成长在后现代的环境。他们对那些不妥的表达方式,非常敏感,也常常给我适时的提醒。这让我不断改进,可以与年轻一代保持沟通。

今天的北美华人教会,处在两种文化之间。我们这一代,早年留学欧美,受现代主义文化的薰陶,思维通常是偏理性、实用, 也容易有自以为是的心态,不善换位思考。反之,我们的下一代受后现代文化薰陶,比较感性,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胜于实用价值,比较能换位思考,但不那么看重责任、后果。

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优劣,而且包含深广,不能三言两语概括。当然,也不能以一概全,认为按年龄必偏向某种思维。

一般而言,北美华人教会的领导阶层,多停留在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里。而后现代文化思潮,已席卷全球。教会中有大量的年轻人受其影响。这其中,自然包括在北美土生土长的华裔下一代。他们在英文事工的领域,渐渐成为教会的领袖,或多有不满现状,自创教会,兴起多元化的教会。且因和传统华人教会有沟通上的困难,轻则渐行渐远,重则教会分裂。

这是教会内部的隐忧。主耶稣即将离世的祷告,语重深长,切盼教会合一 (参《约》17章)。两千多年的教会历史,内斗、分裂多于和睦。我们能不重视这个问题么?

笔者因此想藉《举目》以简短的篇幅,分享一下本人这方面多年的心得,盼引弟兄姊妹关注这一问题。

一、底线

主盼望教会合一 :“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约》17:11)保罗在《以弗所书》里面,也特别谈到教会、弟兄姊妹的合一:“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

主耶稣还告诉我们,别人看到我们彼此相爱,就晓得我们是祂的门徒。所以我们的合一,是荣耀上帝的见证,并且要为此“竭力”。

从这两节圣经里,我们能感觉到,教会合一并非易事。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合一有底线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圣经所谓的合一,并非统一。保罗清楚地表明,这是“心”的问题,所以这个“合一”讲的是心灵层面。保罗的合一,是身体彼此联络的合一 ——肢体可以不同,但是目标和心态应当合一。

保罗讲到合一的重要底线:“身体只有一个, 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弗》 4:4-6)

这个前提,就是“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如果我们问自己:我们这些人相信同一个主、同一个上帝吗?我们在同一个圣灵里受的洗吗?答案若是,我们就具备了合一的条件,我们就必须“竭力保守合而为一的心”。

保罗这个底线,真的是低到不能再低。我们只要认识同一个主,在同一个圣灵里受洗,我们就没有借口不合一。

这个前提,让我们知道,现代和后现代不同的思维,不应该是基督徒不和、互相攻击的借口。虽然,现代和后现代思想方法的不同,导致对上帝、上帝的话语 ,对福音,产生理解上的严重分歧。然而,现代和后现代的基督徒,仍有保罗所说的合一的前提,因此无须彼此攻击、互相排斥。

二、陷阱

既然如此,笔者想就自己多年的经验,分享跟后现代年轻人接触和交流的心得,以期帮助弟兄姐妹避免陷阱,沟通更有效。这些方法的背后,还带着一些属灵的原则。操练纯熟的话,对我们的灵命会有很大的帮助。

陷阱1: 父权主义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头一个要避开的,就是父权主义(paternalism)。按照韦伯字典,父权主义的定义是:一些有权位的人所取的态度,或所施的号令、规条,因为认为是对对方有益的,就不管对方的意愿,强加在对方身上。

软性的父权主义,会把自认为对别人好的东西拿出来,虽不强制性地加在别人身上,但因为自身的身份、地位,造成了别人相当大的压力,甚至不得不服从。我们这些现代主义氛围中长大的人,最容易犯的就是软性的父权主义。

我认识一对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获取更高的成就。儿女已经完成了硕士学位,他们仍唠唠叨叨地要他们拿博士学位,说这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他们提出,资助孩子读学位一切的费用。甚至要自己的朋友,对孩子进行劝说。结果孩子不胜其烦。

孩子既然成人,就应有自主的权利。做父母的,当然可以劝勉,但要适可而止。不然,就是犯了软性的父权主义。

在教会里,长一辈的牧者,对年轻的牧者,或是对参与服事的年轻弟兄姊妹,有时候也犯这个毛病。常未征求许可,就在他们的事工上,加插意见。在后现代文化长大的年轻人,因为有不盲目服从权威的倾向,又特别尊重个人的自主权,对长辈的这种做法,会心存不满。他们未必当面立即反驳,但是不满积在心里,久了就会以各种形式爆发。

很多时候,长一辈的牧者不明这些爆发的原因,就妄把“不顺服”的罪名,加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然后心安理得,依然故我。

陷阱2:把人类型化

本文开头,笔者就是犯了把别人“类型化” (Stereotyping)的错误。类型化就是随便把人归类,对其产生约定俗成且公式化的看法。而这个归类,往往是负面的,把人丑化、贬低的。

华人在北美,有一段很长时间,被白人丑化。在好莱坞的电影里,常见到小丑装扮的矮小中老年华裔男人,以浓厚口音的英语唯唯诺诺。虽然“类型化”的动机,不一定都是种族歧视, 但是贬低其价值,是肯定的。

我们要小心,言谈间亦要注意——我们有无把别人归类?我们有无不经意地贬低了别人?

陷阱3:论断人

持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人,有时会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以黑白分明的眼光,看道德方面的事情。殊不知现代人生活非常复杂,能够用“非黑则白”断定的案例,非常少。

圣经教导我们不要论断人。我们应该遵守这个教导。我们的责任绝非论断人,而是传福音,教导、陪伴、辅导掉进罪的人,为他们祷告。所以我们出言的时候,切忌有论断的倾向。

什么是论断?论断就是将人定罪。我们能做到:辅导人,却不定罪人吗 ?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指明圣经的道德原则,但是,把个人性的审判留给上帝。当我们极力避免审判别人,让主耶稣的恩典说话时,效果是大的,比论断更有阻遏罪的作用。

后现代人对论断非常敏感。为什么教会内这么多年轻人,同情同性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常用论断性的语言批评同性恋,论断他们的生活,论断他们得救与否,引起了年轻人的反弹。

我们当然认同圣经对罪的鲜明立场,但个别人得救与否,还是交给主判断吧!是以,言谈之间,不要以上帝的发言人自居,好像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我们要常常表达这样的态度:我的理解也有可能有错误和偏差。这样,我们才能结交后现代的朋友,自己也学益。

三、正面的对话

谈过了应当避免的,现在要谈谈正面的、可以加分的方法。对这些方法,同时要注意其背后的原则,用起来才能灵活。

1. 用问号

懂得沟通的人,常是用问号的高手。主耶稣就擅长如此。他问瞎子:你要我为你做什么?他问瘫子:你要痊愈么?他问门徒:你说我是谁?

用问号沟通,避免父权主义,尊重对方自主的人格, 避免自己有论断别人的嫌疑,避免有攻击性……的确是与后现代人交流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问号操练自己不要太武断。要给对方机会表达不同的观点,也给自己机会学习。真是何乐而不为!

2. 用故事

后现代喜欢故事,不喜欢理性的论述。他们喜欢聆听个人的故事,不喜欢有统一性的元叙事 (meta-narrative,即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编注)。这是因为后现代对所谓“绝对的真理”,总是持保留态度。

作为真基督徒,我们相信绝对真理的存在。不过,我们不需要把这个理念加在还没有信主的人身上。后现代的基督徒,也不一定认同别人对真理的诠释。要以朋友身份沟通,不要强求。我们为真理作见证,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给听者留下更多的诠释空间。这样更能得到认同。

3. 接触当代文化

与后现代谈话,我们不能够对潮流文化一窍不通(这是保守的基督徒常犯的毛病)。主耶稣叫我们在世而不属世,所以我们需要与当代文化有所接触。我们的信仰,无需迎合文化,但必须关心文化。因为我们的信仰,是与人的生活有关的。

每一个世代,福音都有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适当地为主见证。现在在欧美社会,基督信仰给人非常负面的印象。假如我们认真于主对我们的呼召,愿做这个时代的福音见证人,我们需要好好地反省这一点。

4. 真诚,忌八股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也提醒我自己:与人交流,最重要的是真诚,切忌基督教八股言辞。我们要有勇气, 表达真实的自己,包括表达自己的失败和软弱。主已经无条件地接受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装圣洁呢?

后现代人非常在乎的,就是真诚。如果我们能做到,也会得到不少加分。

结语

当今的北美华人教会已进入多元化。我们这一代的基督徒,从留学到定居美国,深受现代主义的薰陶,思维倾向理性,容易使用黑白分明的态度评论事情,把真理简约化(reductionism)。

我们的下一代却非如此。他们受后现代文化的洗礼,对他人诠释的“绝对真理”存保留态度,对权威不敬且更远之。思维方式、沟通方式,与我们这一辈有极大的差距。

笔者浅谈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我们这两代人的交流有帮助。

走笔至此,想起中国古代曹丕和曹植的故事。他们是两兄弟,但是曹丕为了权力,连弟弟也不放过。曹植写了一首诗,后面的两句,很值得我们警惕: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弟兄姊妹,也是如此。“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合一的前提。愿主的爱,临到不同时代的人,让世人看见,把荣耀归于上帝。




百度分享



奉献支持


本站的所有音乐,讲道,视频都是自行上传,我们需要一些资金来维持庞大的服务器空间和带宽的支持
由于多数弟兄姊妹经济都很紧张,请大家凭感动和个人能力奉献!我们相信主定会预备!我们从未也决不会主动联系各位肢体请求捐助,请弟兄姊妹们知悉。
支付宝扫码奉献 :




上一篇:舌头这把钥匙开了哪扇门?       下一篇:秋天的哀思 打印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网友评论Comments
footer logo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事工团契 ┊ 网站地图 ┊ 奉献捐助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本站信仰

本站杜绝一切基督教异端信息,更杜绝一切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文章,如有相关基督教歌曲、讲章、讲道视频等信息因收集整理中疏忽而不符合圣经依据,不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请告知我们删除 技术QQ:1091852 基督教华人网 2001 - 2019 版权所有 服务事工QQ:497308408



友情链接: 360安全网址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