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有一次,高尔基去拜访列夫?托尔斯泰,一见面,老人就对他说:"请不要先和我谈您正在写什么,我想,您能不能给我讲讲您的童年……比如,您可以想起童年时一件有趣的事儿?"显然,在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眼里,再没有比童年更生动更优美的作品了。
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固然是一篇捍卫童年的宣言,令人鼓舞,让人感动和感激。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后来呢?有过童贞岁月的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一个人的童心是如何从他的生命中不幸消失的?即使有过天使般的笑容和花朵般的纯净又能怎样呢?倒头来仍免不了钻进其父辈们的躯壳里去,以至你根本无法区别他们……就像"克隆"的复制品一样:一样的臃肿、一样的龌龊、一样的功利、一样的俗不可耐、无聊透顶……
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这也就是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的"生命丢失"罢。
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却实为一种"减法"过程:不断地交出生命中天然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经验、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从何时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崇崇地脸红了?
Rita喜爱童话。我则很多很多年不读童话了。她劝我去读,还推荐了《第四度空间的细节》这样的儿童文学评论书籍给我,建议我仔细去了解在儿童文学中存在的对世界的纯净认识,说这些对于作好教育将会有很大很大的帮助。今天,她在Crystal Mind中,贴出了一个我闻所未闻的儿童文学作家写的一篇童话,让我开了眼。象小王子、屎捞人、麦兜……这些都是Rita带给我的动画童话人物。无独有偶,前两天,安猪的MSN后缀改成“从今天起,认真温习童话”。又是一个好读童话的人,难怪,他作的事情那样的纯真与宁静。
他说:
我几乎忘了,因为身高的关系,儿童的眼光和大人是不同的。儿童更贴近大地,更专注于享受目前,他们去学习,去发现,去接纳。而大人习惯于高高在上地去审视,因为距离让他们感到安全。他们去判断,去拒绝,去保护自己。
但生活是用来享受,而不是用来评判的。评判是太监们干的活——因为无法享受,便只好指手画脚以证明高人一等。
所以阅读童话,必须是缓慢的,专注的。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儿童,必须让自己置身于童话中的场景中,用一个六岁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新鲜的,容不得半点是非的评判。
儿童比大人善于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向儿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