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美国女诗人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也曾写下诗句:「说出所有真相,但要委婉道来(Tell all the truth, but tell it slant)」,这「委婉道来」或「间接迂回」,就是所谓真正的文学艺术。在文字里不开口见喉,反而带一点曲折,留给人一个想像的空间。
比如说比喻,就是一种间接迂回,有形象,有联想,不直接陈述,而是暗示呈现的文学表述方式。毕德生也说耶稣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颠覆大师,我们可以效法耶稣,学习善用比喻或故事的方式来传递信仰。且不急着回答大命题,因人们不见得知道如何问正确的问题,也不见得在乎。大命题会让人「硬碰硬」,也只有少数思考型的人会一直在理论上绕:神到底存在不存在?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人生为何会有苦难?……然而,大部分寻常老百姓在乎的是「生活」。
文学的作用,便是让对方从生活日常中受一点撩拨或一些刺激,也许能甦醒,产生好奇,想要探究,然后再来受颠覆。柔声细语的声音,便是把福音生活化,教导由平面化为立体,将信仰的种子落实在生活的土壤中。这些,最好是藉大众媒体、文学、艺术、诗歌等来呈递。
IV. 基督教文学是渗透而非促销
作母亲与幼稚园老师的,都知道在教导、影响上,有时轻声细语要比大声疾呼有效。尤其对一些在信仰上毫无根底或稍有根基的人,他们的属灵生命还很幼小。对他们谈信仰就像对幼儿说话,要有耐心,要迁就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力,一步一步地慢慢带,慢慢地引人入胜。
有部好来坞拍的电影「教会(Mission)」,电影一开始,是耶稣会教士在初期想要接触那些深藏丛林中,尚未开化的土著。但遭拒绝,那些土人部落用讽刺又丑恶的方式,把一个个宣教士绑在十字架上,然后随水飘浮至万丈高的瀑布边缘再坠落深渊。
后来,有一位耶稣会教士在好不容易爬上万丈崖顶,走入丛林后,却出人意表地,不先敲锣打鼓开布道会,也不四处寻人发单张作个人布道,他只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拿出一枝小笛悠然吹起。
镜头一转,一边有一个脸上画著凶恶色彩、裸体的土著,举着矛一步步逼近。对方是那么有敌意,俩边的语言又不通,但是还有什么比音乐和艺术,更能自然地敲开陌生人的心门?果然,那土著听着听着,高举的矛便放下了。
我们要捉摸的,不就是这吹笛来引人就我们的艺术么?在对方不设防下,他们自动受吸引,愿意吸收基督教文学艺术里所埋藏的邀请讯息。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利用他们的媒体,不标明目的地「渗透」,成为他们身边的一份子,再轻轻细语我们的见证。
渗透,有时比促销更有力、更能捉住人心。
IV. 文学里怎样呈现信仰?
1. 改写《圣经》故事
2.《圣经》故事现代背景化
3. 在现代文学中有耶稣形象人物
4. 灵修式文学
5. 用话题文章带出属灵观点
6. 生活道的见证分享
7. 采访或写人物文章
8. 带信仰价值观的文学
更多、更多的轻声细语
在文化中轻声细语,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内敛表达。要耐得住细火熬炼,而不莽撞地冲锋陷阵。老实说,至今在文化中,我们所听所闻,虽不够,但并不缺乏基督教的大声疾呼。然而在文化中柔声细语吐出永恒盼望的,实尚不多见。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便是针对各样述说《圣经》的可能,开发了话题写作、采访、编辑、小说、灵修文学、回忆书写等多种课程,栽培作者在文化中发出更多,更丰富的声音。盼望基督教信仰能如一曲交响乐,在文化中成为主流的声音。
(《用故事向深渊下战帖》,是创文主任莫非在香港文字研讨会上分享的信息)
我的更多文章:
(2012-08-20 07:52:02)
(2012-02-02 07:50:14)
(2011-10-08 14: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