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得主李爱锐的一生(2)
每天清晨六点,他们静静地读经、祷告,思考这一天所应尽的责任,以及该做的事情。他随时随地和上帝交谈,而且很自然地,正如进入“祷告的学校”般,从其中经历到许多内心的操练。他的心灵似乎不让什么重大的问题长久盘绕住:他的生命奠基于上帝、信心及信靠之上。 在最后一天,伊利克亲自到邮局寄信给他太太,因为那封信上的日期是一九四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当时限制这些拘留者所写出去的信,字数不得超过一百字,这么一来,他们的信就必须像电报文体一样。佛罗伦斯好几个月后才接到这封信: “因担负过重的责任,轻微神经衰弱,住院一个月后进步良多。医师建议我改变工作,放弃教书,做些不用脑筋的工作如烤面包……。和我保持联系,安慰话语和包裹已享用。将挚爱献给你和孩子们。──埃里克。” 临终前,他对护士安妮?布倩说:“安妮,这是完全的降服。”降服!一个英雄临终时,说出这样的字眼,特别是对一个即使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也从不放弃的人,的确叫人纳闷。这话就他生活重心所在的信仰而言,才真正有意义,也就是如今他已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了。1945年2月21日由于被迫过度劳动和营养不良,埃里克·利德尔因脑肿瘤病死在集中营。 直到战后,英国人才获悉这一消息,《泰晤士报》等纷纷报道,“苏格兰失去一位杰出的子弟,他的一生中,每一时刻,都使大家以他为荣。”埃里克·李爱锐在战后被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烈士陵园,那里还长眠着白求恩、柯棣华等人。 1991年爱丁堡大学用苏格兰的花岗岩为他树立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圣经·以赛亚书》中的一句话:“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潍坊市z /-府在2005年纪念潍坊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活动中为李爱锐(埃里克·利德尔)的纪念碑献了花环。 1991年的6月,他的3个女儿把李爱锐平生获得的最后一块金牌以及另一枚银牌,赠送给其父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天津17中学,作为永久的纪念。他的三个女儿:特利西亚(Patricia),席瑟儿(Heather),玛琳(Maureen),现在都居住在加拿大。小女儿此生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 1995年,一位日本教授发现了一份用英文打印的李爱锐在山东潍县日本集中营的死亡证明书,他及时地将这份死亡证书,无偿捐献给了设在香港的埃里克·李爱锐基金会。 2008年8月8日,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的日子,英国《苏格兰人报》把埃里克评为苏格兰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 2014年《火的战车》续集《完全降服》将上映,描述的是埃里克·李爱锐精彩的下半生,片名源于他的临终遗言“这是完全的降服。”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