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得主李爱锐的一生
在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西蒙-拉特尔爵士带着交响乐团奏响了电影《火战车》中的经典主题曲,憨豆先生在里面充当了一个 “小角色”,这被认为是开幕式导演博伊尔在向英国的电影工业致敬。电影《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夺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最佳配乐奖。该片获奥斯卡大奖,在商业和舆论上的成功为80年代长期处于低谷的英国电影业带来了复苏迹象。 《火战车》讲述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两位英国金牌得主的故事:在巴黎举办的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把男子100米比赛安排在一个星期日举行,而李爱锐(Eric?Henry?Liddel)是虔诚的基督徒,他认为星期日应该是敬拜上帝的,所以他毅然放弃了比赛。他转而参加了原本没有准备参加的400米比赛,并出人意料地取得了400米比赛的金牌。他还获得了200米比赛的铜牌。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这和基督的教义是一致的,既然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而100米比赛金牌被另外一位英国运动员哈罗德·亚伯拉罕获得。他的这个故事,以及哈罗德·亚伯拉罕(Harold Abrahams)做为犹太人运动员顶着反犹主义的压力参赛的故事,被改编到1981年电影《火战车》中。 “火战车”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把埃里克(李爱锐)的故事拍成了一部记录片,以英国铁路史上享有盛誉的伦敦——爱丁堡的特别快车“奔跑的苏格兰人”(The Flying Scotsman)为名,全面地讲述了埃里克一生的动人故事。 李爱锐(埃里克·利德尔1902年1月16日-1945年2月21日),苏格兰运动员,基督教传教士。李爱锐出生于中国天津,他的父亲是正在中国传教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詹姆士·丹露帕?利德尔牧师。李爱锐在中国长到5岁。6岁时和8岁的哥哥罗伯特回到英国,进入专收传教士儿子的寄宿学校伊尔撒姆学院,而父母和他的妹妹珍妮都回到中国传教。在伊尔撒姆学院时李爱锐显示出运动天赋,曾当选学校年度最佳运动员,并且是学院的板球和橄榄球队长。他的短跑成绩惊人,很多媒体认为他在未来可以实现英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1920年,李爱锐跟他哥哥一样,考入爱丁堡大学科学专业。他在学校里参加100码和220码短跑,并是橄榄球队的主力。在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他大学毕业,取得科学学士学位。 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后,埃里克顷刻间成了英国举国欢迎的英雄。然而在喧闹的庆贺和崇拜声中,他却听到了神的呼唤,毅然决定放弃个人的荣耀和他人的羡慕,返回出生地中国。那时的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奥林匹克金牌的意义。 奥运会之后第二年埃里克像他的父亲一样到华北传教。他于1925年返回出生地天津,在教会学校新学书院(今天津市第十七中学)教授化学和体育,还管理一所主日学。新学书院是一所英国伦敦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对教师有一套严格的任用标准。李爱锐是经过考试,并写下一份决心书,才被校方录用。他到比较贫困的山东山村地区实习后通过了答辩。又到北京燕京大学学习一年中文,才登上了讲坛。 由于李爱锐在世界体坛上的名气,以及在各地参赛的丰富阅历,1925年英租界工部局邀请他参与设计对民园体育场的改造。李爱锐根据以往参赛经验,建议民园体育场的改造模仿他曾在此获胜并拥有他最欣赏的跑道质量的斯坦福桥球场(今切尔西主场)。在他的筹划与监督下,民园体育场终于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当时在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他曾培养出不少中国青年运动员,比如后来定居美国的全能跳高选手吴必显,就成为当时旧中国很少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选手。 1929年,他父亲从宣教工作岗位退休后举家迁回英格兰,只有李爱锐一人继续留在天津。同年,李爱锐参加了旧英租界当局举办的万国田径运动会。比赛中,他战胜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选手阿图·费尔莎,同时夺得了本届运动会400米跑的金牌,这也是他运动生涯中得到的最后一枚金牌。 1932年他被正式按立为牧师。1934年他和联合教堂的司琴、来自加拿大的传教士的女儿弗洛伦丝?麦肯兹结婚。他们的婚礼在英租界戈登道合众教堂(现保定道和唐山道交叉口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教堂被震毁)举行了婚礼,天津及北京的许多报纸都在头一页以极醒目的篇幅刊载了这位社会名流的新闻。 埃里克·利德尔和夫人弗洛伦丝·麦肯兹结婚照 1934年3月27日,埃里克·利德尔和夫人弗洛伦丝·麦肯兹在天津英租界戈登道合众会堂结婚 他们的新家安在今天的重庆道38号(旧英租界时期为剑桥路70号),现在那里有一块纪念牌注明了这所住宅曾是他的故居。
重庆道利德尔故居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李爱锐则到了贫困的河北农村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伦敦会在河北省的2个传教站之一)工作,去帮助在那里病倒了的他的哥哥罗伯特。罗伯特是一名传教医生。当时战乱、灾荒造成极度物资匮乏,病人很多。那里是日军占领区。 到了1941年,由于巨大的危险,英国z /-府劝告侨民撤离。李爱锐的已经有身孕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加拿大,而他本人却留在天津,直到1943年被日本占领军拘留并被押送到山东潍坊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李爱锐除了干每天的杂务,还主动教营区内一些想继续念书的青少年们功课,他为男孩和女孩们补习功课,希望这些孩子们在被释放后,能到大学里继续深造。他同时又主持了潍丝基督徒团契。“无可置疑的,他真正是我们里面最需要的人,同时也是全营区最受敬重及爱戴的人。”一位当时被拘留的人说道。“他宁愿做任何事,而不愿花时间去谈过去在奥运的光荣历史;倒不是他故作谦虚,而实在是他对‘现在’太感兴趣了。” “他是个朋友;当你有需要时,永远会出现在你身旁的人。他花许多时间,为一些体弱的人提水、送木炭……”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