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的篱笆,拥抱普世的朝阳(3)
所以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有一件事很痛苦,但又是不得不去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有限,特别是在认知上的有限性。古人都坦率地承认:“吾身有涯而知无涯”,我们是谁?我们还自以为是?除去我们自以为是的心理,无疑就是超越了自己的篱笆。 (三)谦卑自己向时代学习 使徒彼得被神光照之后,真正地谦卑下来,就能看到教会以外的人并不是一无是处,教会以外还有广阔的世界,还有神丰富的祝福,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尊敬和效法的人和事。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这就是说上帝是真善美的源头,一切真的、善的、美的事物都源自上帝,都为上帝所肯定,都为上帝所悦纳。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教会以外有许多可爱的、可敬的、美好的事物存在,也是上帝所肯定,所看重的事情。只是因着我们的心骄气傲,看不到这一切,但上帝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若被上帝一光照,我们存着谦卑的心,就能看到这一切可敬,可爱的事物,也是上帝的创造,也是出于我们所信仰的上帝。比方在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可贵的、有价值的成分。我们若谦卑自己,虚心求教,这对于我们的信仰和神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不是没有必要,而是非常必要。这正是中国教会的领袖一直在探索中国教会的路径所做的工作,从“文化披戴”(acculturation)到“文化融入”(inculturation),一直是我们中国教会努力的方向。我们是生在中国的基督徒,我们承载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使命,又有着向族人见证福音的使命,我们就该谦卑自己,向这个时代学习,并与时代对话,使我们所传的,所见证的能够被人明白和接受。一位神的仆人曾对教会作如此论述:“教会并非自我目的,好像它应独自地参与拯救似的,它是为上帝所垂爱的世界而存在的。可以说,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差别是暂时性的。教会必须持续不断地跨越它自身的界限而走向世界。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它也不可以容忍在它自己之内划定界限,无论是诸教派之间的界线,还是教会与以色列之间的界线。它的生命必须表达它所传布的福音所言说者:希望属于一切人。” 其实,上帝的真理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我们平心静气而论,初期的基督教与改教时期的基督教是有区别的,同样与我们今天的基督教也是有区别的,因为时代是不相同的。当基督教传到哪里,当上帝的福音到哪里,都有着与那个时代对话和融入那个文化当中的经历。一提起对话,我们不要神经质,以为是要改变我们的信仰,其实不是的,上帝是丰富的。我们说对话,是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上帝,来认识上帝,是要显出上帝是丰富的。正如我们从以救赎为中心的神学转到以创造为中心的神学来看上帝,岂不是显出上帝是丰富的吗?显出上帝的心比我们的心大。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