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神:理念篇(5—7)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只作父阿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的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路11:1-13 有两个祷告的小故事:第一个是奥古斯丁的母亲玛尼卡,她完全是用祈祷和眼泪来浇灌‘教育’儿子。奥古斯丁十六岁时,因得同乡之助,赴迦太基读大学。但因恶劣环境之暄染,他竟然未婚同居。这叫玛卡尼在家为他忧愁,朝夕祷告。奥氏毕业以后决定要到更远的罗马寻找幸福。罗马的社会比迦太基更坏,恶风败俗较之有过而无不及。玛卡尼听闻之后,十分恐惧,亟谋能与儿子再晤一面,令他回心转意。那天一夜不能成眠,心灵深处不住向神祈祷。那知她的儿子已经起程了。孤独的孀母,站立海边几乎发狂,口中连连哀诉呼号。她回到家中,重新为自己的儿子祷告。她深信祷告必蒙垂听,不过神的时候尚未来到。以后奥古斯丁由罗马到了米兰,结识了安波罗斯主教,从此对他的宗教观念产生改变,决定作一位信徒。母亲闻讯欢喜异常,经历艰险航程赶到米兰,与她儿子同住。奥古斯丁初信脚步不稳,犯罪之故态复崩。母亲又受了很大的痛苦,屡次迫切祷告。直至奥古斯丁在花园中听见邻屋儿童之声音,翻读圣经罗马书十三节十一章的话,得到圣灵的光照,蒙了重生。母亲由此放心了。在玛卡尼死前,曾嘱咐儿子说:『儿子,我一生中没有更大的喜乐,大过你悔改得救的。我的工作仅此为止,我的希望已经完成。但有一事,令我留恋,就是我愿在死前,能看见你轻看世俗的快乐,成为神的仆人。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奥古斯丁对于他所敬爱的母亲,有如此的追述:「她为我的堕落,九年之中哭泣没有停止,痛苦丝毫没有减轻.直到我悔改以后才停止。她实在是外穿妇人衣服,内藏男性的信心,包围母亲的慈爱,显出基督的虔诚。她最后的成功是儿子信了她的信仰。」第二个故事:有一传道人,在慕勒将死之前,问他说:“你一生所求的,有没有什么事是神所未应允的。”慕勒答说:“我曾为两个人得救的事祷告了六十二年三个月五天零两个钟头,记得非常清楚,可是二人毫无悔罪改过的样子。”传道人说:“你希望神救这两个人吗?”“一定,你想神会把他孩子六十多年的祷告搁在一边么?”慕勒死了不久,那位传道人接替慕勒在瑞司特礼拜堂讲道,就对大众提起这件事情。一位太太马上说道:“你所题的那二人,其中一位是我的舅父,已经得救,前几周故去。另一位在柏林,也已蒙恩归主了。”第一类是经过长时间的祷告看到上帝成就的故事;第二类是经过长时间的祷告并没有看到祷告的事成就。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祷告正是出于上帝的旨意,并不是妄求。所以祷告一个很重要的前题就是要乎合上帝永恒的旨意,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在具体的某事件中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祈祷的是不是神的旨意,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应验,我们就会想到:雅4:3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或者是出于小信才没有得到应验。关于信心的祈祷我想跟大家澄清两点:第一点就是传统的农村教会里所使用的信心,一般是指某事没有得到应验是因为信心小、或没有信心所导致的结果,而所谓的信心就是人的一种自信,相信神一定会给你成就的。另一种信心的祈祷恰恰相反,认为为某事多次祈求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信心吗?就是祈祷之后就交托给神,就不用为同样的事坚持向神祷告了,若再祈祷就是一种没有信心的表现。我曾经为某一件事叫许多肢体代祷,其中有肢体就有类似的回复。这种看似‘成熟的灵命’,但已经超越了基督的层次,基督也为同样的事祈祷三次。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就是基督要教导我们持久的祷告,这也是祈祷操练的功课。 1、祷告的对象是父---发生生命的关系 为什么要持久的祷告呢?是否上帝喜欢这样的方式,还是上帝像比喻中的朋友睡着了,起床比较麻烦。耶稣讲这个比喻并不是类比,而是一种对比;类似的比喻还有:不义的官,因寡妇多次的祈求,他终给她断案;这个比喻并不是说上帝是不义的,而是指明上帝是公义的,一个不义的官都能如此,何况公义的上帝呢?并且第二个比喻又指向人类自身的生活,你做父亲的都知道拿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何况在天上的父呢?我想这个比喻对任何父亲而言都是极大的喜悦,可能你的生活、环境、心情等受到极大的困境,或者说信仰对你根本没有产生某一种力量,信仰也没有实质性地改变你身处的环境,不管你如何努力、祈祷,好像这位上帝根本不存在,你也没有从他那里得到实质性的帮助,现在你可能有些灰心,对上帝有些失望。你可能认为信仰、祷告真的有用吗?这些所谓的有用,可能是见证会、书藉、电影里所分享的,而我的信仰中根本没有体验到信仰的力量。我的生活还是我的生活,跟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毫无区别,没有信仰的人可能还有运气不错的时候,而我根本没有运气可言,也不能使用运气。反而信仰给了我某种的约束,这个不行、那个不可。可能你现在的情况没有像我所说的这样糟糕,可能也没有意识到类似的问题。但在信仰行为和意识里都反映出我们是没有神的人;基督、神只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我们的意识里,神也没有跟你有实质性的发生关系;神跟我只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我们有向神祈求过,也有向神敬拜过;但你有没有想到,你的祈求有达到上帝的宝座前吗?可能你认为今天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呢?好像这是一个比较简单内容,不!我不这样认为,你的祷告、敬拜、读经;有碰到过这位圣经里所启示的神吗?这位神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还不是他的儿女,你的祷告是不能穿透云层直达父神的宝座的。父亲---一个生命直接产生关系的人。上帝是你的父亲,你的生命是从他而来,在你的生命里就可以体验到父神的那生命。做基督徒并不是惟心主义者,并不是一种纯精神主义者;基督徒就意味着跟基督有直接的生命关系,而这种生命是一种亲切的、渴慕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对神的感情失去了这种生命的成份,那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所以我前面提到过,在祷告中提到父亲是多么的喜悦,因为你祈求的对象是父,并不是县长、局长。他在你的面前并不会说我‘要研究!研究(烟酒!烟酒)’;你也不用向父神送‘烟酒’。因为这正是我们的为父之心,将更好的给儿子。这种更好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理解为物质,其实父母跟儿女的关系好,并不是父亲给孩子多少东西,送多少珍贵礼品,而是一种关系。有时候家里贫穷到一个地步连基本的食物都没有,但只要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最大的喜悦。有时候孩子跑到你身边,你问他要什么?他说什么都不要,只要跟你在一起坐坐就可以,其实我自己也一样,有时候回家抱抱孩子,跟妻子聊聊天,都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好的东西,比吃山珍海味都要幸福。但关系不好,两个人在一起还没说几句话就很烦,这说明这对父子关系出现问题。我们在信仰里也是如此,你跟神的关系如何呢?可以在你的祷告、读经生活中可以表现出来。 2、祷告的内容是----照着神的旨意求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