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华人网移动版

主页 > 福音 > 讲章 >

赐安息的主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在这纷扰复杂的世界上,安息成为大多数人的奢望,每个人的心灵都渴望找到一个安息之所,但是寻寻觅觅之后却发现,世上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人以为事业的成功能让自己得到满足和安息,但是却发现成功之后更大的失落感与纷扰随之而来。有人以为钱财可以让自己高枕无忧,平安度日,但拥有后才感悟钱财愈多愈加搅动你的心房不得安稳。但并非我们已经无路可走,有一位爱我们、甚至为我们舍命的主耶稣就能赐给我们所渴求的安息,并且他正等待我们来就近这安息。

  一、耶稣的感谢

  第十一、十二章集中讲犹太人拒绝耶稣及他所传讲的道这一主题。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湖北端,位置非常接近,耶稣的工作一直集中在这一带,而那里的人悔改的机会应该比任何其它地方都多。可是,他们亲耳听见耶稣的呼召,亲眼看见他所行的异能神迹,却拒绝响应。耶稣说他们比推罗、西顿这样的异教之城还要愚顽?按理说这种状况很让人灰心失望,但是耶稣却在此时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他什么时候说出这话,不是得胜时,不是群众拥戴自己做王时,而是在自己的工作看起来没有果效的时候。主耶稣的经历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另一面,当你忠心与主,尽心尽力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不一定就会获得成功。许多时候,可能我们尽力了,但是结果会一样不好。其实作为传道人,并不是当你忠心于主的时候,你就会获得的成功。我们常常歌颂那些把教堂建得越来越大,信徒人数越来越多,把教会办得红红火火的牧长。其实,有无数的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们,可能他们终其一生就是做那点小工作,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大手笔之作。我们将我们羡慕的,崇拜的目光放在那些教会大,气氛红火,信徒人数大增的教会或者牧者身上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小”也是另一种美。那些默默看守着主所赐的小葡萄园,坚守着那方寸之地的人更加需要一种境界和历练。

  在圣经中我们也看到两种命运截然相反的上帝的仆人。摩西可以说是忠心与成功两者兼得的人,他是上帝忠心的仆人,也是以色列人心中伟大的先知,永久的民族英雄,可以说摩西在选民心中的地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耶利米先知就不同,他受召于危难之际,在国难当头他听到了来自上帝的呼召。年轻的他是多么不愿在这风口浪尖上做这不讨好的工作,然而他又不能违背自己的召命去说迎合大众的好话。当他对百姓预言耶路撒冷悲惨的命运之时,并告诉选民最好的选择就是顺服巴比伦王的统治。假先知却为迎合大众假报平安:“平安了,平安了”,并要选民起来反对巴比伦王。结果在选民的心中耶利米反而成了假先知,投靠巴比伦的卖国贼,所以百姓厌恶他,用石头击打他,恶语中伤他。耶利米在他四十年的先知生涯中,没有过一天受百姓拥戴的日子。我们称他为泪眼先知耶利米,不仅指他所传的信息,也是指向他悲惨痛苦的人生经历。直到他去世后一百年,百姓才发现这才是一位多么值得尊敬的先知。

  信心与使命不是获得即时承认与成功的廉价筹码,但它能支持我们走更远的路,很多时候,我们开始的时候,有忠心,但是,为了获得即时的成功与那种渴望受爱戴的欲望,走不大多久,就被道旁的掌声吸引过去,专心炮制更多的掌声。耶稣不是这样,即使做工没有果效,他仍然坚守初衷,并献上感谢,因为他知道上帝要求的是忠心而不是业绩。

  二、耶稣对劳苦重担者的呼召

  按理说,耶稣在这种做工没有任何果效的光景中,应该心烦意乱才是通常的反映,但是我们看到主不是这样,外界的环境与成败影响不了主。他知道他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他有极大的平安,绝不因别人的不信任、疑惑而搅乱自己。这样一位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有安息的主才会赐给我们安息。所以耶稣说:“你们不要惧怕,在世界上你们有苦难,但是在我里面有平安,因为我已经胜了这个世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向犹太人发出这样的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从上下文来看,这段经文涉及到人的救恩,可以用在赦罪和心灵的释放上。但是耶稣在这里不仅指从罪中得释放与救赎,他在这里所指的是一个更广的层面。这个层面就是生活的层面,神要使我们在生活的层面中因着认识耶稣基督可以享受在主里的安息。

  当时的犹太人有什么样的劳苦与重担呢?第一,是信仰上的重担,也就是烦琐的律法规条使他们苦不堪言。公元前538年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归后,大多数人已经不会使用希伯来文,所以文士以斯拉和一些懂希伯来文的祭司、利未人口头诠释经典,慢慢地就出现了口传传统的“米士拿”。后期的拉比们又需对口传的传统进行解释和补充,这就发展成日后的“塔目德”,也是福音书所说的“古人的遗传”。在经历了巴比伦被掳的惨痛教训,回归后的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痛定思痛,开始在律法上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唯恐干犯上帝,所以有许多的规定去保证律法的实行。起初他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慢慢就发展到一种极端。例如对于守安息日的规定,他们规定安息日不能走超过三里的路程;不能拿超过一个无花果饼的重量;不能穿有鞋钉的鞋,免得让脚劳累;不能穿有鞋带的鞋,免得弯腰系鞋带时让自己劳累,妨碍安息;甚至他们曾经一度讨论安息日挖鼻孔可不可以,挖出来的鼻屎的重量会不会妨碍安息。其实到耶稣时代有关安息日的规条已经不计其数。安息日不再是让大家敬拜上帝,得到安息的日子,而是每到安息日的时候大家都提心吊胆,唯恐违反了这些规条,安息日成为一个扰民的日子。耶稣就指责当时的宗教阶层——法利赛人在解释律法上添了许多的繁文缛节,“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太23∶4)律法主义者所赋予人的枷锁使百姓不胜负荷,以致一个人的生活中每一个行动都受教规教条的约束。他一定永远听见有声音不断地说:“你不可……”除了宗教上的重担,还有其他重担。他们当时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有许多的苛捐杂税,过桥的过桥税、走路的行路税、人头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税吏们还有趁税收之际,多收取一些,从中牟利。宗教的项目也很多,有十分之一的圣殿税,还有每隔三年十分之一的慈善费用。可以说,当时的以色列人信仰上、政zh i上、经济上的压力苦不堪言。这个时候,他们多么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凡劳苦担重担的,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他们渴望能有安息之所。

(责任编辑:jidujiao)

奉献支持

您正在访问的是基督教华人网简易移动版网页,请记住我们的主内域名(www.jiduai.com)使用电脑端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丰富更完善的主内音乐、讲道、在线圣经,在线祷告,主内书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