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的尴尬
经文:林前9:1-15 1我不是自由的吗?我不是使徒吗?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所作之工吗?2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3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4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5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姐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6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 对保罗的伟大功绩,无论从宗教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都是无可争议的。奠定基督教信仰基础的新约圣经,保罗一个人的著作就有13到14卷,占到一半以上,而且唯一的新约历史书也有一半以上是在记述保罗的事迹;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主要来自保罗的书信;就保罗时代罗马社会已知的世界,保罗的布道到达了当时的地极,涉及了亚欧非三大洲,奠定了后来的基督教文明和基督教民zh u思想。保罗对世界的影响自不在话下!其人格之伟大、功业之伟大、个人影响力之伟大、布道能力之伟大、对基督教神学的奠基性影响之伟大,为基督教布道所承受的苦难之大,都无可厚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保罗,在教会里,却面对一个一生摆不脱的尴尬——身份问题——保罗是谁?! 说一个人是谁!是一个哲学上的难题!我是谁?或者说,谁是我?人的存在是独一无二(individual)的,但介绍我是谁却需要在人类的共项(general)中加以描述。也就是说,你需要从人所能理解的共项(common/coexistence/)中来描述一个人的殊项(individual/personality/particular),以使我们认识那个人到底是谁。但既然殊项是个性所独有的,就无法准确地从共项中加以描述,我们就只能从共项中介绍一个人——说明他的存在并让人不致把他和另一个人的存在混淆。 通常,我们只有很少的几种办法来介绍一个人,比如:姓名、职业、他所引起普遍关注的事业。就姓名而言,它只是一个人称谓的符号,人只有姓名权,但没有姓名垄断权,换句话说,姓名不能作为说明一个人是谁的依据。姓名只能使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存在,但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个人是谁。它对我们认识一个人没有什么根本的意义。人既不是独立存在,也无法在共性中找到个性。例如,你不能说,我就是我。你既然无法首先说明第一个“我”是谁,那么,后一个“我”就是无意义的了。只有上帝才可以说“我就是我”!因为上帝既是自存的,也是独一的。人需要一个姓名作为他在共存中的一个符号(编号),但姓名本质上不能说明一个人是谁。 就事业看。保罗的事业自不在话下,他的敌人称他是那“搅乱天下的”(徒17:6),可见保罗在其传教事业上的成就和影响力。但保罗的争议恰恰就在他的影响上。他的敌人不会承认他为家国、为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相反,他们认为保罗只是一个troublemaker(制造麻烦的人)。这就是保罗的敌人所认识的保罗。就教会人士看保罗而言,因为对保罗身份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议,因而相当一部分奉犹太教的基督徒对保罗是持不友好态度的,这一点在《使徒行传》和几乎所有保罗的书信中都可见一斑。而即使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们自己,对保罗的评价也只是“为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徒15:26)。对保罗的合法职分——教会十分看重的属灵身份,整本新约都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位。我们知道,在教会里,一旦你圣职身份的合法性不被认可的话,你所做的工作一般就会受到质疑。人们往往无视你侍奉的果效,却一直以你的身份给你的侍奉贴标签。教会和社会不同,社会是以业绩看人,而教会则是以身份看侍奉。事实上,让一个身份不清的人侍奉,也确实是一件冒险的行为。 保罗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哥林多教会找不到保罗为人上有什么破口(这反而给充满成见人一个深藏不露的阴谋家的嫌疑),也找不到他教义上的异端思想。但他们对保罗的圣职身份一直认定模糊。保罗到底是不是使徒?!保罗几乎在其所有的书信中都自称“使徒”,但这一点缺乏“官方”的佐证,这就使保罗有“自封使徒”的嫌疑。这一嫌疑在正常的教会侍奉中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一旦处于某种特殊气候,这一嫌疑就会直接影响保罗的侍奉合法性。在“圣职”这一点上,由于没有得到耶路撒冷教会的肯定,就是在保罗自己亲自带领出来的宣教母会的安提阿教会都有此困惑。这可以通过一个使徒时代常见的争执事件反映出来。保罗一贯的教训是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救赎之上,人无法靠律法得救,人的得救是本乎(神的)恩,也因着(人的)信,人绝无靠善功、律法得救的可能。但同时信奉犹太教的基督徒则坚持:人必须严格遵守摩西的律法,行割礼方可得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教义问题,因为人一旦靠善功得救,基督的救赎就是多余的了。保罗在原则的信仰问题上坚决不肯让步,与这些犹太化基督徒发生了严重冲突。而这些犹太基督徒就来自耶路撒冷,这在信徒的观念中代表了权威。安提阿教会虽然出自保罗等精心牧养,但还是因此被搞得不知孰是孰非。最终还要到耶路撒冷教会寻求大使徒们的定夺。试想,如果保罗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代表权威的耶路撒冷教会赋予的一个明确的使徒圣职身份,安提阿教会和哥林多教会就不会对保罗的宣教权威和其宣教的教义有什么怀疑了!可见神职人员被认定的圣职身份是影响普通信徒对宣教权威的认同的。这便是保罗的尴尬。 保罗的尴尬是身份问题得不到肯定的尴尬。用今天的话说,保罗的名片头衔怎么打,属于什么公司,什么单位?什么差会?什么职务?受过什么教育?什么背景?有什么职称认定?是否获得过使徒资格证书?这一切保罗似乎都少了点什么。那么,保罗到底是不是使徒呢?今天的你我会说:“那当然了!如果保罗都不算使徒,那谁还能是使徒?”但对当时的教会而言,这确是一个“不好说”的问题。因为保罗毕竟没有跟随过耶稣,也不是耶稣亲自拣选的使徒,在初期教会看来,12个使徒就已经是完满的了,怎么可能再加一个?既然保罗圣职的身份值得怀疑,那么,这个人所传讲的道就更加值得怀疑了。你说一个传道人在你的教会里整天教训人,但都不能肯定他的圣职身份,信徒能不怀疑他吗?而对于一群怀疑自己圣职身份的人讲述上帝的道,保罗能不尴尬吗?人们总是把你当作一个贼,你在那里工作能释怀吗?保罗就处在这种尴尬中。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