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代替抱怨
刚才我们共同诵读了《出》17::1-7的经文。 故事背景:出埃及到了旷野的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在利非定安营。按字面“利非定是支持或更新的意思,换言之,这个地方本来应该有水源。但旷野有一个特色,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为旱季,这些小溪都会干涸,摩西安营的正是这个时间。以色列人因为没有水,于是与带领他们的摩西争闹。他们埋怨、指控摩西,甚至要将摩西打死。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说:“我向这百姓怎样行呢?他们几乎要拿石头打死我。面对逆境,除了抱怨,就没有其他出路吗? 一、勇于承担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反复重现的一个主题就是抱怨。以色列民因惧怕埃及大军的追袭,发出抱怨(出14:);来到马拉,因为那里得水苦,不能喝,再次抱怨(出15:)他们在旷野没有食物吃,又生怨言,(出16:)。到了利非定因为没有水喝,再次抱怨,甚至质疑神的同在,并且要将摩西打死。 有否发现,抱怨仿佛已经成为以色列人一种不正常的生命状态。只要一不顺心,第一反应是抱怨。人生的路途中困难是免不了的,但最具破坏性的就是抱怨。 抱怨使我们悖逆神,进而阻断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祝福之河。最关键的是,神本来要透过难处困难要给我们一些操练和祝福,但我们在抱怨中与其失之交臂。同时困难也是考验你的信心与品格的时刻。千万不要在不断地抱怨中错过这么好的成长机会。有人说,“恋爱中人的智商等于零,往只会看到对方迷人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感受中,很少理性的考虑对方的负面信息。你可以通过一个人处理危机时的状态,更好的认识这个人。遇到危机时是考验品格的最好机会,在危机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以自己平时最熟悉的思维定势予以应答或作出选择;越是在压力面前,一个人的品格就显露的越发明显。他是宽容大度还是鼠肚鸡肠?是与人为善还是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是宽容对方还是怀恨在心。更重要的他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还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弟兄姐妹,反省自身有没有被抱怨这种不健康的生命状态所俘虏。你知道吗,若果你不去控制抱怨的心态,你将会被抱怨所控制。在抱怨中,我们不是离主越来越近,乃是拉远了我们与神的距离。以色列人在旷野没有水喝的难处时,他们不是同心祷告,寻求解决之道,乃是起来抱怨摩西。他们把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地位,好像一切的难处都是摩西带来的。 始祖犯罪后,他们推卸责任,责怪上帝。在伊甸园里,他们犯罪后躲避神的面,神主动寻找他们,“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果子,那人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那个女人,他把树上的果子给我吃,我就吃了。亚当将责任同时推给了神与夏娃,好像自己没有过错。 若一个人从小没有学习负起责任,一直辩解。长大后,他就不能够承担。现今的孩子都很宝贝,父母非常娇宠。小孩子走路跌倒,他会大哭,甚至要求父母拍打绊他脚的物品,好像是地面不平导致她跌倒,而过错的产生与他无关。他们会哭闹,因为那样会舒服。我的功课不好是妈妈的错,妈妈没有照顾好我的生活;我的功课不好,是爸爸的错,他没有请家教。我偷别人的铅笔是我妈妈的错,因为他没有给我买铅笔。后来到了大学,进入社会,都说这是别人的错。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成人怪罪父母。他认为我之所以没有成长好,都是父母的错。认为父母无能,不能给他提供好的衣食住行。 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孩子与妈妈过街,孩子摔了一跤,趴在地上耍无赖。妈妈马上训他。孩子含着眼泪站起来,妈妈继续教训说:“你看你什么样子,你虽然是个孩子也是个男人,你自己站起来都有困难,我们还能指望你来照顾。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可能很多人都会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拍打地面,都是地面的错。孩子心理舒服了,却不能承担起责任。 我们若总是找对方的错,就永远不可能成长。人生的道路中,困难是免不了的,但最具破坏性的行为就是埋怨他人,我们的夫妇关系、弟兄姐妹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和神与我们的关系都因此受损。几年前,有位朋友说:“当困苦来临时,要操练自己做个学习者,而不是成为受害者,更不要在难处中成为怨妇。什么时候,你停止抱怨他人,自我反省,你什么时候就开始成长。 二、放下自我 以色列人为什么抱怨呢?因为他们没有放眼神的作为,只看到自我需要。出埃及记十七章3节出现了三次我们。“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牲畜都渴死呢?有些圣经抄卷把“我们译作“我,无论是我或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所顾念的只是自己的需要。 以色列人因为自我需要没有被满足,产生怨言。其实很多的怨言,都是从自我为中心而来。有人说:“很多人都像农夫一样,希望太阳照耀在自己麦田的同时,又想雨水落在自己的草地上。盼望一切的好处都临到自身,但若有点不如意,怨言便出口。 今天的我们或许看见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但是你知道吗?我们越关注自己,就越走不出困境。 列王纪上十七章,记载神藉撒勒法的寡妇供养以利亚的事情。大地一片干旱,谷物减产。寡妇家里几乎油尽粮绝。当以利亚对寡妇说“求你拿点饼来给我,寡妇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上帝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做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做吧!只要先为我做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饼。当这个寡妇愿意顺服上帝,首先顾念以利亚的需要时,她的需要也得到满足。圣经这样告诉我们“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 在破碎的婚姻,在生命的伤痛中,我们越发关注自我的不幸与需要,整天只求别人的注意与关怀时,我们的伤痛就越不容易医治;越关注自己就越不容易走出困境。因此辅导者常常鼓励那些经历伤痛者,去做有意义的事,并主动付出。当我们去帮助别人时,你自己不知不觉被医治。当我们学习把自己的需要放下,我们就能看到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 今天我们都太自我为中心,当我们进行一项活动,我们常常说大家很高兴,我很舒服,却惟独忘记问问主是否喜悦。已故的杨牧谷牧师,他讲道过后,信徒来对他说:“你今天的讲道,我很有得着。这个时候,他常常退到内室,问主:“主啊,我今天的侍奉你喜悦吗。弟兄姐妹,今天我们跑的太快,以至于忘记为谁奔跑。但保罗自从悔改归主后,却不曾忘记,他说:“我奔跑不想我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保罗清楚的知道自己奔跑的方向与使命。 三、回顾恩典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