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器中的宝贝(2)
首先,保罗说:「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既成了拥有宝贝的瓦器,就算门都被关起,也不至于无路可走。这句话让我想起德国宣教师——史怀哲。,他身兼多重角色,是哲学家、神学家、宣教师,也是音乐家,在非洲的兰巴伦,建立了医院院区,照顾病患。早期,为了建设院区,他必须到欧洲各地巡迴,演奏募款。,琴还没运到手边之前,他就倚着餐桌,用想像的方式练习弹奏。这就是四面受敌,却不至于没有出路,总有上帝为他开路,让他能去突破。
2.(互人)为难,也无(致到)失望
第二句话保罗说:「心裡做难、却不至失望。」心裡做难、却不至失望。心头有千斤重石,彷彿已无路可走;但保罗说,却不至于失望、绝望。有宝贝的瓦器,就算心已被压迫到最低,但仍不会落入绝望。
宣教师马偕,在台湾的工作非常辛苦。从后来跟随他的学生当中的后来,可以看出端倪。许多人跟着他,觉得太辛苦,几週后就跑掉了。但马偕在日记裡常常写道,他虽遭遇许多困难、迫害,却从不曾对上帝失落去信心,「因为我的主耶稣,对人的应许,从来没有不实现过。」作为一个宣教拓荒者,马偕凭着如此信心,和从不绝望的信仰态度,在当时的台湾进行宣教工作。
3.抵着(人的)窘逐,也无受(上帝)放弃
第三句话保罗说:「遭到逼 -/迫、却不被丢弃。」遭到逼 -/迫、却不被丢弃。这句话在原文裡有主词,意思是:「遭到人的逼 -/迫,却不被上帝放弃。」。这让我想到,四百年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一段故事。,当教会与国家审判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路德时,审判长问路德:「教会已存在一千多年,难道这一千多年中,每个人都是错的,只有你是对的?」审判过后,路德留蓄长鬚,改名易容,躲到了瓦特堡裡。,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日夜翻译,将上帝的话语,译成德文,让使用德文的人都能阅读。在此时,他经历到人生最低潮的时刻。每晚睡前,就会想起审判官的问话,怀疑自己是否正确。但每当他翻译圣经,回到上帝的话语裡,就感到即便所有人都遗弃他,有上帝的话同在,他就不被上帝抛弃。落魄的改革家路德,在翻译圣经的孤单过程中,从上帝的话裡找到盼望。瓦器就算行将破碎,裡面的宝贝会撑住它。
4.受拍倒,也无失无(「遭逼 -/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有英译为knock down, but not knock out)
最后一句话是,被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英文有翻译作knock down, but not knock out,类似拳击格斗的情节。虽然拳击手被打倒了,但却不放弃,不肯轻易出局。保罗自述,即便信仰受到极大挑战时,他也不会倒下,不肯轻易放弃、被判出局。
四、保罗的秘密
保罗分享这四句话,并非要以励志的人生哲学,勉励兄姊;乃是要以自身的信仰经验,鼓舞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以下分享两点保罗的秘诀。
1.为什麽保罗能有这种信仰态度?保罗的秘诀是甚麽?我想,就是相信我们是「带有宝贝的瓦器」,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这是基督徒效法基督复活的信仰态度,是一种「出死入生」的信仰。
第10到12节保罗提到,他的信仰态度是,常带着耶稣的死,使基督的生显明在身上。第12节保罗再次重申,让「死」在自己身上发动,以致于「生」能在信徒身上发动。刚过去的复活节,复活信仰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出死入生,经历过死,走出来后拥有新的生命。「生死学」告诉我们,人若知道「死」,方能知道「生」;若能面对死,才能面对生命。保罗与基督相遇的经验,虽然丰富了信仰生命,却也艰辛痛苦。,但他学习到信仰的秘诀,让自己身上常带着基督的死,以致于基督的生能够显明。这,就是带着宝贝的瓦器,信仰的态度。
2.进一步来说,我们更可以学习保罗那种「让死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的信仰态度。这是非常伟大的信仰实践精神和宣教态度,也是「瓦器里的宝贝」的精神!
愿复活节期过后,我们继续思考信仰的功课,从保罗撰写的经文中有所学习。保罗使用「宝贝」和「瓦器」这样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信仰生命和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反省、思考、学习。一起祷告。
祷告
感谢爱我们的上帝,赐下恩典,使人在恩典中与基督相遇,经历恩典所带来的莫大力量。恳求上帝以恩典赏赐、继续带领,也教导拥有宝贝的我们,本貌仍是瓦器。在瓦器的生命中,虽然继续经验挑战、脆弱与破碎,但深信主的恩典不断地带领,在个人、团体、社会中,透过有限的我们,显露、照耀出光来,见证主宝贵的福音。恳求主带领保守每位兄姊的信仰生命,感谢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