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与麻雀(2)
有学者说“流泪谷”原文称为“巴卡”(Baca)。就是流泪的意思;也有人说“巴卡”是一种会流出状似眼泪的芳香树脂植物。但是仔细思量,有植物的山谷怎会是极度灼热亢旱的地方呢?诗人又为甚么要拿它来和秋雨之福对比呢?可知中文之译“valleyofBaca”为“流泪谷”,真是神来之笔。因为“流泪谷”之名毕竟是意义相关呀!说白了,有神同在,加上个人的决心劳动,“流泪谷”就变成了“泉源之地”;离开上帝,独自挣扎,妄想“人定胜天”者,即使是盛产芳香树脂的丰饶之地,终必也会沦为叫人伤心的“流泪谷”。这不就是易与不易的道理吗? 啊!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朝圣途中,信靠和跟随生命之主的历程里。各人的“流泪谷”,何时才能变成充满生命活水的美丽水池子呢?犹疑间,突然想起唐人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的絶句来,反复咀嚼后,彷彿若有所感触,于是试步其原韵以寄我新意,写出自已的一点心得。随便名之为《雨溢秋池》。 《夜雨寄北》 ☆ 《雨溢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 圣之期是何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卡早雨溢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须害怕流泪谷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帝施恩总及时 三、三福人生、一日三秋 朝圣的人生虽然是艰难的人生,却也是蒙恩得力的人生。有的学者说“力上加力”中的“力”字,在原文里面和“墙垒”一字的子音相同,因此就主张把它迻译为“从堡垒到堡垒”。以便显出成圣之路是一步一步向上挣扎着的到达成功之旅;因为有了上帝之力再加上个人之力,终于无路不通,无险不夷,以致艰难之旅一变而为快乐的蒙福之旅。在本篇诗中,诗人藉着一连四次向“万军之耶和华”求告的结果(1,3,8,12),也确确实实印证了这次朝圣之旅乃是得福之旅。因为人们发现,在这篇诗中,上帝已经赐给回归圣殿的人三重美好的福气(4、5、12)。 第一福是心中仰慕之福。诗人渴望回归圣殿,像燕子和麻雀一样可以居住在耶和华的院宇中。所以说:“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 第二福是决志行动之福。诗人心中既有通往锡安的“大道”,又有耶和华的力量可以倚靠,当然不能错过机会,而是应该马上有所行动。所以说:“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 第三福是全然满足之福。诗人清楚认识到上帝是日头、是盾牌。每个专心寻求耶和华的人,祂必然要将一切好处赐给他。这种人还有甚么缺乏呢?还能不满足吗?所以,诗人兴奋地欢呼:“万军之耶和华啊,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中国信徒在此三福之外居然还多了一福,就是天赐甘霖之福,也即中文圣经独有的秋雨之福。感谢上帝,中国人在耶和华眼前,原来更加有福呀! 既然住在耶和华殿中的人如此有福,我们怎能不马上行动,从堡垒到堡垒地、努力争取早日回归上帝的殿宇呢?我们还要在神家外面徘徊流浪到甚么时候呢?可拉的后裔每当回想起在圣殿中守门的日子就快乐,一旦漂泊在外就凄凉。所以,当他们心中的思绪一旦发为声音,流露为诗歌的时候,立刻就要向耶和华强烈表态:耶和华啊,“在你的院宇住一日,胜似在别处住千日。宁愿在我上帝殿中看门,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尾声 《诗篇》第八十四篇篇幅不多,内容却很丰富。诗人虽然渴望自已有福气可以永远在耶和华的殿中居住,但在这篇诗里面,他的表现却是大公无私的。作为可拉的后裔,他并没有偏袒以色列人。例如,在第五节中,他强调有福者乃是一切心中想往大道的人而没有提到锡安(锡安是翻译者参照第七节后加上的);在第十二节处,他提到的“人”,也不限定是以色列人,而是指向“任何人”。由此可知,作者的救恩观念是普世的,他没有想到一旦住到耶和华殿中之后,就可以独善其身而不关心世事。更没有忘记为别人代祷的责任。 听他祷告说:“上帝啊,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垂顾观看你受膏者的面。”上帝的受膏者是谁呢?宗教上当然就是大祭司,政zh i上却是大君王。明乎此,就知道他即使能够住在上帝的院宇中,仍然关心着国家社稷。这种精神,无异是在提醒我们每个基督徒,我们也应该时时为国家和神的家祈求福祉。何况基督徒本来就“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彼后2:9)因此就不但“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上帝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 出于对耶和华院宇的恋慕,诗人甚至愿望能和燕子和麻雀一样,宁愿在上帝家中看门,一日胜过三秋。我们自己反思,对神家的热爱又到了甚么程度呢?有的人不但做不到力上加力到教会朝见上帝,反而将教会看成流泪谷;也有人不但不为国家和教会代求,甚至连为自已祈求感谢都提不起精神。唉!难道我们真的比不上麻雀和燕子?难道我们不渴望领受秋雨之福?难道我们不愿意接受公义日头的光照和上帝盾牌的保护?难道我们真的要拒絶万军耶和华力上加力的应许?有道是: 麻雀吱喳燕呢喃,神家营巢不一般;小鸟蒙恩竟如此,儿女得福更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