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甜与苦水(2)
不论人的力量有多大,都无法胜过上帝的力量。圣经的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把人的力量拿来跟上帝相比,人实在是太淼小了,而且只要微小的一点点之力,就可以驳倒人自己认为的伟大(巴别塔的故事说明这样的真理)。
第十一至十八节:上主啊!在诸神中有像你的吗? 谁像你神圣威严? 谁像你行神蹟奇事? 你伸出右手,大地就吞灭了仇敌。 你以不变的爱带领你所拯救的子民;你以大能导引他们到你的圣地。 万国听到了,战慄惊惶;非利士人为恐惧所笼罩。 以东的领袖害怕;摩押的英雄颤抖,迦南的居民丧胆。 恐怖和惊吓临到他们! 上主啊,他们看见你的大能;他们怕得一筹莫展,直等到你从奴役中拯救出来的子民走过他们的面前。
你带他们进到你的山,在那裡你培植他们;那是你—上主选择为居所的地方, 有你自己所建立的圣殿。 上主啊,你要永永远远作王!
第十一节描述他们对上帝能力的深刻感受。在他们过去的奴隶日子裡,从来没有经验过像此次出埃及这样亲眼看见上帝大能的手。即使他们在埃及看过那样多的神明,也没有像上帝这样有能力可以将海水分开的。
第十二节的「右手」跟第六节的「右手」是一样的,都是表示上帝的全能、有力,其能力大而无比胜过所有的诸神。
第十三节的「圣地」,是指以色列人民敬拜上帝的地方。可能是指西乃山,也可能是指如同牧羊人让羊群安歇的所在地。
第十四至十六节,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此诗不会是出自摩西的作品,原因是这是后来他们进入迦南地时才发现,原来当地原住民有的一听到是以色列人民来了,就闻声丧胆。例如约书亚书第九章记述有关基遍人欺骗约书亚的背景;基遍人对约书亚解释欺骗的原因:「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确实知道,上主—你们的上帝曾经指示他的僕人摩西,要把这块土地赐给你们,要你们在进入这块土地的时候,杀光所有的居民。为了怕被你们杀掉,我们才做了这事。现在我们在你们的手中,就照你们的意思处置我们吧!」(约书亚书九:24—25)现在作者将这种经验放在诗中,用以突显此次出埃及过红海的经验,已经造成很大的轰动,震撼所有迦南地区的人民。连当时最坚强的埃及帝国军队,都敌挡不过一个毫无武装训练的奴隶、游民,那就更能想像得到这些奴隶、游民的背后有多麽坚强的靠山背景了。不认识上帝能力的人,听了会害怕,认识上帝的人听到上帝的奇妙作为会发出讚美的歌声。
第十六节的「拯救」,和合本用「赎」,意思是有代价的,不是随便的,更不是廉价。是用重价从埃及法老王手中「赎」回来的子民。这裡的「赎」或是「拯救」,含有重新再造的意思,因此是付出大的代价之意。
第十九至廿一节:以色列人走乾地过海;但当埃及的战车、战马,和骑兵进入海裡时,上主使海水合拢,把他们都淹没了。
亚伦的姊姊先知美莉安手裡拿着铃鼓,许多妇女跟着她,一面打鼓,一面跳舞,美莉安应和他们唱:
要歌颂上主,因为他赢得光荣的胜利;他把战马和骑兵都投进海裡。
第二十节我们看到讚美上帝的,不是只有男人的事,在美莉安的带领下,以色列人民的妇女一起齐声歌颂讚美上帝的大恩。
第廿一节通常被称为是美莉安之歌。也有圣经学者认为前面第一至十八节的诗歌是从美莉安的诗歌引伸而来的,因为美莉安的这两行诗比较古老。可惜的是我们都已经无法知道确实的诗歌情况。
第廿二至廿七节:后来,摩西领以色列人民离开了红海,来到书珥旷野,在旷野中一连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喝。他们来到玛拉;那裡的水是苦的,不能喝。为了这缘故,那地方才叫玛拉。人民向摩西埋怨,问他:「我们喝甚麽呢?」摩西恳切地在上主面前祈求;上主指给他看一块木头。他把木头扔进水裡,水就成为可喝的水。
上主在那裡颁给他们律例典章,并在那裡考验他们。他说:「如果你们服从我,做我认为正的事,遵守我的命令,我就不用那惩罚埃及人的疾病惩罚你们。我是医治你们的上主。」
下一站他们到了以琳;那裡有十二股泉水和七十株棕树。他们就在水边扎营。
这是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后第二次的抱怨。前一次是遇到埃及的追兵,现在是第一次经验到缺水喝的痛苦。
第廿二节「在旷野中一连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喝」,这和他们要求埃及法老王让他们走「三天」的时间去旷野敬拜上帝,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天,这可不是一段短的时间,尤其是在旷野中,缺水三天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难怪他们会发怨言。类似这种怨言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常可看见(出埃及记十四:10—12、十六:2—3、十七:1—3,民数记十一:4—5、十四:2—3、十六:13、二十:2—5、廿一:4—5)。比较他们刚出埃及时的喜悦,以及过红海的时候,他们讚美的歌声和颂讚上帝的奇妙作为,实在是差距很大,也刚好和现在的缺水形成一种对比。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