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
想家 大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描写除夕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千家万户的人们在爆竹声里,喜气洋洋的喝着酒,贴着春联,完全陶醉在合家欢乐的氛围之中。这是家的温暖让人们感觉到节日的快乐和幸福。 挺热闹的一个春节晚会;明星的才艺,大腕儿的绝活,比春风扑面还要爽快,比喝琼浆玉液还要舒坦甜蜜地陶醉着全国的亿万观众。铺张扬厉而成的花团锦簇,像柔和的阳光那样,映照着千家万户的人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除夕之夜,荧屏内外,万众合一,其情款款,其乐融融。同样,这也是家的温暖烘托出的一种喜庆。从古到今,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就是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有了合家团聚,爆竹烟花才多姿多彩,才那么绚丽迷人。有了合家团聚,春晚的节目才不同凡响,才那么令人心醉和喜乐。 为了这一天,再忙的工作也要停下来回家。 为了这一天,再远的路程也要赶回去与家人团聚。 所以,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火车,到处塞满了返程归家的游子。 家,是一个凝聚了亲情而温馨的港湾。 家,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憩息之地。 这个家,不管是简陋的平房,还是宽敞的楼厦,不管是觥筹交错的大宴,还是杯来盏往的小宴,都蒸腾和满溢了温馨的亲情,饱胀了浓浓的爱意。有家,就有了亲情的抚慰与呵护。有家,就有了爸妈儿女之间的天伦之乐。一句话,有家就有了爱。倦飞的鸟,需要一个憩息的鸟巢。远行的大雁,需要回归自己的小窝。所以,对家的想念,是每一个游子的心声。对家的盼望,是每一个游子都在默默期待的日子。这种想念和盼望,不仅属于游子,更是家人对游子的一种等候。春节晚会上,西单女孩任月丽的一首《想家》的歌,感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离开家已几个冬夏,爸爸妈妈已经老了,多多保重身体啊,想家,想家,想家,无论我在海角天涯,忍不住泪如雨下……”甜美的歌声,缓慢忧婉,听来有些沉重。“不管我们走多远,也走不出你的心啊,家里是我永远的根啊,想家想家想家……” 对家的情有独钟和眷恋,是人类共同的心理。远在外地的游子,对家的概念就会扩展为对整个家乡的怀想。身在异乡的土地,听见一句熟悉的乡音,便会蓦然回首地寻觅一番。吃到一顿家乡味道的饭,就会有一种到家了感觉。如果是一位遥远的异国之客,家的概念就会扩大为对自己祖国的怀念。于异国他乡,偶然地听到一首祖国的歌声,就会激动地跟着哼唱起来。偶遇一位自己国家的人,就会情不自禁地相互拥抱而泪滴衣衫。这正应了大卫所吟唱的那句诗:“弹琴的技巧可以忘记,耶路撒冷不能忘记;琴弦可断,怀念故土的忧思难断。”(诗137:5) 家,成了人类心灵深处最渴盼的一个归宿。有家就有了归宿,无家就会像浮萍那样漂泊。谁不想有个家呢?但是,现代人的困厄和迷惘,并不是没有家,即使有家也心藏一种无家可归之感。哪怕这个家富得流油,别墅轿车的享受着,也觉得自己无家可归。家的概念,已然上升到了一个精神层面。所以,想家,想的不是砖瓦砌就的那个小窝,也不是钢筋水泥构筑的楼厦,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平衡、和谐和安宁。那么,是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家和这个世界缺少爱吗?当然不是,而是我们囿于这种爱,难以跳出这种爱造成的。恰如一位古人所说:“由两种爱造成两种城市:一座是世上之城,是由只爱自己、甚至连上帝都遭轻视的爱造成的;另一座是天上之城,是由爱上帝、甚至连自己都看轻的爱造成的。”(奥古斯丁《上帝之城》)这么看来,我们精神的失衡和不安宁,是由只爱自己,私欲膨胀,缺乏对上帝的爱和对别人的爱而造成的,把自己紧箍和局限在世上之城,不知道人类心灵里还需要有一座天上之城是应该建造的。原来,我们想家,想的就是这个天上之城的家。这样的家,才是我们每天都在渴盼的。因为这个家,“耶和华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诗145:8)主耶稣还强调这个家的人:“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并且要爱人如己。”(路10:27)这样的家,才是很多人于灵魂深处所理想的一个家。唯有这个家,才会真正平复我们内心的伤痕,才会真正得到精神上的平衡、安宁、和谐与幸福。 所以想家,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见和建造这个天上之城的家。所以,即使到家了,心里还是在想一个家。红尘滚滚,多少灵魂漂泊无家?多少人迷途而不知返?要想建造这个家,就要来到各各他,来到主耶稣的脚前,因在十字架的荫下有你“世世代代的居所”(诗90:1) 你想的这个家,就是基督的家。 因此,将福音传给这些“想家”的人,是主耶稣赋予每个基督徒的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