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华人网移动版

主页 > 生活 > 感悟 >

献身中国的英国世界冠军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

        献身中国的英国世界冠军

——读埃里克、利迪尔的《奔跑人生》

 

非常感谢“华夏出版社”,常常给我寄一些很好的书籍,虽然都是和宗教有关的,但是一点都不枯燥,每次收到他们的书,我都会有如饥似渴的感觉,恨不能立即享用,读好书就是享受。“华夏出版社”之所以能常常出版一些高水准的图书,是因为那里“藏”着一批好样的基督徒,比如我的朋友江登兴。这次寄来的三本都非常棒,一本是《怀特菲尔德传》,一本是《我在哈佛的信仰》,还有一本就是我马上要写的《奔跑人生》。

也许是刚刚看完奥运会吧,运动的激情还没有退去,加之我原本就喜欢看体育比赛,这位80多年前的奥运会冠军一下就吸引了我,不仅因为他的奥运会冠军,还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生在中国,死在中国的传教士。

大概从来没有人在死后拥有这么多的传记版本,写他的人太多了,遍及世界,因为他太奇特了。他的奇特,不仅仅因为他是世界冠军,也不仅仅因为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抛开英国的美好前程前往中国传教,最奇特的是因为他的信仰,他坚持星期日不参加比赛,认为“主日”必须“安息”。在1924年举办的巴黎奥运会上,他放弃了最有可能拿金牌的100短跑,因为这个项目安排在星期日,但神奇的是,在稍后参加的他并不拿手的400米跑上,却出乎意外地拿到了金牌并破了奥运会和世界记录。真的如有神助,他从一开始就以冲刺的速度飞奔出去,这是不合常规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在400米中保持冲刺,但是他就做到了,几乎没有减速,一直跑到终点,仰着头,双手向上,似乎在与上帝对话,感谢上帝加给他的力量。

1981年,根据他的传记拍的电影《烈火战车》获得奥斯卡奖,他的非同寻常的经历感动了世界。

许多传记作家都重点描写他的跑步人生,而故意淡化了他的信仰生涯,其实他自己最清楚,比跑步更加重要的是信仰,是宣教,这也正是他对记者们反复强调却又被作家们反复忽略的事实。他在宣教中的“奔跑”同样杰出,因为有一个人在他的前面领跑,那就是保罗:“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圣经腓力比书第3章)

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感动的人,那就是译者况志琼,他在摩根旗下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在公司即将宣布给他升职之前他辞去了工作,为得是专心来翻译这本书。他这个看起来过于“天真”的行为让公司的同事们很惊讶,但他觉得“值得”,因为他被书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动了。

“他是个苏格兰人,出生在中国,跑步飞快,因为持守星期天不跑步的原则,在奥运会上退出自己的强项,参加了另一个比赛,出人意料地夺得奥运会金牌并打破了世界记录。后来因为对灵魂的爱来到中国,43岁时死于日寇在华集中营。”

他就是这样开始他的翻译工作的,我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他喜欢埃里克、利迪尔是因为:“这个人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信仰,视声名和财富如浮云。”他希望通过埃里克、利迪尔的人生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在今世之外,有没有任何经久不变的东西?”他认为埃里克、利迪尔的生命见证了一种脱胎换骨的力量,如果不提他的信仰,将无法诠释他的生命。

我只用两天就看完了他翻译的这本书,很好看,很生动,很鼓舞人。他在前言中这样写到:尽管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无信仰无根基,但它仍旧富有吸引力,挑战我们去思考一些比世间成家和名声有更高境界之事,去看一些比现世更为隽永之物。

埃里克、利迪尔以自己的杰出和优秀荣耀了上帝,也有人认为,他的出名首先不是因为他得了奥运会金牌,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在星期天不跑步的人”。是的,不仅是不比赛,连训练都不可以,因为这是圣经里明确教导的。《圣经》在《十诫》中明确说到: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出埃及记20章)

参加比赛的基督徒很多,但是只有他坚持星期天不参加比赛,哪怕失去原本应该属于他的金牌。但是我们的上帝是公正的,他让埃里克、利迪尔在另一个非强项400米的比赛中得了金牌。英国BBC网站这样写到:“他在没有参加的那场比赛中所获之声誉,超过任何一场他跑过的比赛。”埃里克、利迪尔面对所有的采访者都毫不掩饰自己的信仰以及信仰带给他的力量和荣誉,在获得400米冠军后他回答记者的采访时这么说:“我在400米赛跑上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在头200米,我尽全里去跑,在后200米,在上帝的帮助下,我跑得更努力。”

作为一个基督徒,在星期日不工作,只是敬拜赞美读经祷告,这本是最基本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基督徒却做不到。对此我也很有反省,前一个阶段,我常常在周日忙自己的创作,甚至耽误了礼拜,自己还认为这也是在为主做工,也是荣耀主。但主不这么认为,他惩罚我了,我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严重的神经衰弱,头晕失眠,后来干脆什么也做不了了。这就是不听神的话的代价。

作者约翰、凯迪是一个“对体育和信仰都很感兴趣”的人,而且是基督徒,这就使得本书因为信仰的色彩更加绚丽,更加感动人。

埃里克、利迪尔1902年1月出生在中国天津,父母都是中国宣教士,比他大16个月的哥哥也出生在中国,父亲还要北上蒙古去事工,他在中国度过童年,其艰苦程度难以想象。1907年埃里克、利迪尔被父亲送回英国,在“宣教士子弟学校”上学。埃里克、利迪尔的运动天才从小学就显示出来,经常得冠军。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就每天读圣经,还去教堂服侍。1920年,埃里克、利迪尔上了爱丁堡大学,在大学里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在跑步的同时,又成为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

1924年,他代表英国参加了巴黎奥运会,参加了100米200米400米比赛,他遗憾地看见最有把握得金牌的100米比赛安排在星期日,没有犹豫,他立即决定放弃比赛。他的这一举动轰动了世界,英国甚至和奥组委协商能否改变日期,结果当然是不行。

在根据埃里克、利迪尔人生写的电影《烈火战车》里有一个镜头,是他在奥运会比赛的那个星期日的敬拜仪式上朗读圣经,他读的是圣经《以赛亚书》40章里的一段话:“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果然,在之后的200米比赛中他得了铜牌,400米比赛中,他得到了金牌,而且破了世界记录。上帝是信实的。

奥运会之后,他成了名人,各种荣誉和辉煌向他走来,他也如愿从大学毕业,可谓前程似锦。然而就在此时,他决定放弃所有,到中国去宣教。

1925年7月,他横跨6000英里,展转2个星期,来到中国,和父亲、哥哥一起在中国宣教。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争不断,饥荒遍野,从辉煌的英国,来到昏暗的中国,可以想象其落差有多大。此时的埃里克、利迪尔也只有23岁,体育事业正在颠峰时期,他怎么会舍得放弃这一切呢?用自己的话说:“运动不是生命的全部”,他已经将自己的全部交给了上帝。

埃里克、利迪尔被安排在天津一所基督教中学里教书,这所学校建于1864年,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办的书院,1902年改名为新学书院,1930年改为天津私立新学中学,建国后改为天津市第十七中学。埃里克、利迪尔在这里教了10年的科学和体育。1932年回国休假时被按立为牧师。他很快就回到中国,有太多的事情在等待着他,除了教学,他还是联合教会的主日学主管、书院秘书长、赛事委员会主席,还管着各种宗教事务。1934年,他与另一对加拿大中国宣教士的女儿柯弗萝结婚,有了3个女儿。

1935年,他又主动要求去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农村宣教,不能和家人团聚,他甚至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第三个小女儿。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说:“从来也没有后悔,我在这所得到的快乐和自由,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这个运动冠军在偏僻的中国北方农村一个又一个村地去拜访教会,制定宣教计划,绘制地图,定期与中国传道人开会……讲道时,他从来不讲高深的理论,而是提出一种更高境界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用他最喜欢的话说,是“一种上帝掌控的生活。”老百姓都非常愿意听他讲话。

这就是一个真正的西方传教士样板,和我们过去所宣传的妖魔化的传教士形象差之千里。信主后我才知道,从中世纪开始,西方传教士便一代又一代地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到最边远的农村,在那里建学校,医院,无偿地为当地百姓工作,许多传教士都是几代人死在中国。他们为中国送来科学文明和信仰,唤醒沉睡的灵魂,埃里克、利迪尔家族只是其中之一。

埃里克、利迪尔说:有一个词,是认识上帝的钥匙,能让你心里满有上帝的平安和坚定的信心,它在这方面超过一切词语,这个词就是:“顺服”。

顺服是蒙引导的秘密,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过一种被上帝引领的生活。如果你不追随上帝,就会追随其他的事物。

埃里克、利迪尔还写了一些基督徒培训手册,后来在英国出版,书名就叫《基督徒生活纪律》。

现在大家可能多少明白一些他为什么不参加星期日的比赛了吧?相比起上帝的话语来,金牌名利都如尘土。

1941年,美国向日本宣战,埃里克、利迪尔也未能幸免,成为“敌侨”,于1943年被日本人押往山东潍县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埃里克、利迪尔继续宣教,拯救灵魂,使得许多人的磨难成为得救的机会。一位难友这样记录当时埃里克、利迪尔这些宣教士的生活:“在一张中式小桌上,两个人坐得很近,灯光只够照亮他们的圣经和笔记本。他们在静默中读经、祷告、思考这一天的职责。”关于埃里克、利迪尔,他们这样形容:“他似乎没有很重的精神负担,他的生命建立在上帝、信仰和信靠的基础之上。”

但是,在监狱里他的身体状况还是越来越坏,在一次中风之后不久,1945年的2月21日,他去了上帝那里。临走前对守在身边的人说:“这是完全的降服。”很可惜,他只有43岁,但他走得很平安。当时死在集中营里的人很多,他被埋的地方只是简单地插了一个十字架,用鞋油写上他的名字。后来人们再去寻找,早就找不到了。不过今天那里建了纪念碑。

埃里克、利迪尔就这样走了,这个生在中国、死在中国的英国人,杰出的运动健将,将他的毕生献给了中国的福音事业,但大多数中国人却并不知道他,这也是雁子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让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英国小伙子——埃里克、利迪尔。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父母,哥哥和妹妹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大学毕业照片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在中国农村宣教时照片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 border="0" twffan="done" />以上照片都是从<奔跑人生>一书上翻拍,此书由<华夏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雁子

(责任编辑:admin)

奉献支持

您正在访问的是基督教华人网简易移动版网页,请记住我们的主内域名(www.jiduai.com)使用电脑端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丰富更完善的主内音乐、讲道、在线圣经,在线祷告,主内书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