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福音书中记载关于青年财主少年官到耶稣面前,想凭着行为,靠着行律法赚取永生的故事,基督徒们都不陌生,三卷福音书对这个故事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中马太和马可记载得更为详细和生动,在此,让我们尝试就着这些经文,对青年财主到主面前的“寻求”,重新进行一次更为深入的探讨。
一
马可福音的记载,一开始就显得很“突兀”,“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这一幕好像一部电影,一开场就突然间进入到了高潮,这样的描写,甚至让人有些怀疑是不是当时的真实记录,或是进行了文学夸张?
敬畏神的基督徒都清楚,“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是圣灵“吹气”藉着作者而成,所以,圣经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真实的,不容置疑。所以当时,这个人确实是“跑来”的,确实是在众目睽睽下,“跪”在了主耶稣面前。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纳他”,当时,主耶稣并不被犹太人的主流社会所接纳,主是一个在当时极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欢迎他,说他是弥赛亚,有人诽谤他,说他是被鬼附着的,跟随主的人大都是一些病人和穷人,还有一些想“找茬挑刺”的宗教人员,一般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为了不得罪同僚,不被同僚当作异类,以至于被排挤,都和主耶稣保持着一段距离。
当然也有例外,当时,为了明哲保身,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若真的想要和主耶稣交往,也不会在明处,会像尼哥底母一样,夜间偷着来见耶稣,也会像亚历马太城尊贵的议士约瑟一样,“暗暗”地作主的门徒。虽然主在当时是有争议的,他也是一个有争议性的“名人”,因为主医病赶鬼,所以,主在百姓中间有好的名声。
当时的犹太人是独一神论,律法上严厉禁止他们敬拜别神和偶像,这一点律法上对他们有严格的要求,这个年青人从小遵守律法,他心里清楚对一个人不能轻易下跪。犹太人可能会对父母和师尊下跪,若不是有求于别人,若不是因为得到了或者为了得到来自于别人的救命之恩,他们不会对一个人轻易下拜,即使下拜,也很少这样在共众场合。因为他们知道,“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
所以,在四福音中,我们看到长大麻风的,为了得到洁净,他拜倒在主面前;管会堂睚鲁的女儿死了,为了寻求医治,他来到主面前下拜;同样,迦南妇人也是有求于主耶稣医治她的女儿,跪在了主面前。那个生来是瞎眼的人,当他知道,在他面前的就是神的儿子时,他跪了下来,敬拜耶稣;被鬼附的人拜耶稣,因为知道主是神的圣者。
当然,得到耶稣好处的人,因为不认为他是神,也存在着没有拜耶稣的,如从房顶上天花板中被缒下来,得到医治的瘫子,拿起褥子就走了,毕士大池边病了三十八年的瘫子,得到医治后,也拿起褥子走了,四福音中有很多被主医治的人,都没有跪在耶稣面前。因为他们没有感恩的心,不认识主。
总之,跪拜耶稣的人,要么是有求于主,要么是知道主耶稣是神,不认识主,不知道主是神的人,基本上对主不下拜。
二
但这个青年财主却很反常,这个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青年才骏,是“跑来”,当着门徒和众人的面,在主面前“跪”了下来,这突然的一幕,一不小心,会吓人一跳,也会让人产生很大的疑问,不禁在心中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是从哪里来的勇气?
他有求于主吗?因为他能跑、能跪、能说会道,说明他的身体和精神上没有问题,在身体上他是健康的,不需要求主。
他像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一样,知道主耶稣是神吗?明显不认识主,因为他两次口称主耶稣是“夫子”,神的儿子在他眼中最多也就是一个老师。
他来是向主寻求永生之道的吗?他是当官的,完全可以问会堂里的律法师或法利赛人,所以,表面上他是,但还不能轻易下这个定论。
为什么不认识主,对一位“夫子”,仅仅为了问一个“永生”的问题,仅是要想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却在这里做出这么大一个“波澜壮阔”的动作?
从主耶稣这方面的回应来说,也有疑问,当他气喘吁吁在主面前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善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按照正常的思路,能碰到这么一个热心投身永生国度的有志青年,这样的人,一旦被主使用,将来不是提摩太,也会是提多或是另一个推基古,一定是神国的一个“精兵”,这样一个有心志的人,主动送上门来,我们本能地认为,主耶稣一定会呼召他,像呼召彼得一样,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鱼一样。”于是,他像彼得一样,舍掉一切跟随耶稣,这样,在四福音的记载中,又会多出很多关于主和这位门徒之间的故事,主又多了一位主所爱的门徒。
可事与愿违,主没有对他进行呼召,不仅没有呼召,反而问他一句话:“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
表面上,主反问他这句话,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主是在告诉他,不能以善事换取永生,恩典是白白的,但主在这里真正的用意,是不认可他问“善事”的动机。
通过后面他忧忧愁愁地离去,就足以看出,他似乎是渴求于主这个答案,到主面前寻求永生之道,但根据他的“离去”表现,他对永生的寻求,也仅仅是作了一个表面上的追求,他最后的离去,与他开场的“壮观举动”,短短的时间里,前后存在着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原本就打算是作一个表面上的追求,何需行出如此大“礼”呢?他这一跪到底是求什么?从主没有呼召他,并且主对他的问话进行反问的这两件事,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他跑到主面前,跪在主面前,问主耶稣有关善事和永生的动机,可能存在着问题。
三
我们说一说他的“善事”,当他跪在主面前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善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基督徒们知道,不能因行律法称义,救恩是白白的恩典,如果他认为靠行为能得救,那么,他认为的靠行律法称义而言(虽然,他不认为这样的宗教观错误),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病句,不合逻辑,如果他按照宗教的观点,“承受永生”,当然是与做善事有关,这是所有在宗教和律法里的人,最起码的常识。
我们要反问他,难道依据你错误的宗教律法观点,承受永生,是需要作一些恶事吗?明明知道需要做善事,才能承受永生,在你的宗教认知内,你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为什么却多此一问呢?
诚然,我们不应当轻看他,他是个少年官,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所以,可以排除他说出这一句话,是出于这个用意。
那么,他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一句话还有一种理解,他说出这句话,不是不知道承受永生要做善事,而是,他已经做了很多种类的善事,只是不知道达到“承受永生”这个条件,他还需要做哪些他还没有做过的善事?才可以理所当然地承受永生。或者他已经做了这种善事,他还不知道,他到主面前要求主耶稣确认一下。
我们这里说他做过很多善事,不是主观臆测,他在问主耶稣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替主想好了要怎样回答他,他期望问出这一句话后,希望都能得到主耶稣的肯定,当主耶稣对他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他一听主耶稣这么说,马上严阵以待,
说:“什么诫命?”
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他想都不想地马上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
我们要问一下,难道他很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吗?
更有甚者,主耶稣和他见面时,给了他一个反问,这个时候,他又还给了主一个反问:“还缺少什么呢?”这个反问,更加显出他是在主面前自证自己。
他这样回答的潜台词是:我很早甚至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很完全很完美的人了,天底下的“善事”,我已经做得很多了,我很早就已经达到律法上的标准了,天底下再也找不到像我这么好的人了,不能再埋没我了,我已经不缺少了,我考试已经是满分了。
众所周知,既然在一个人面前证明自己,就是为了能够从这个人这里得到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好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若物质和健康上没有问题,反常的举动,只能反证出他心里出了问题,反常得越厉害,说明心里出的问题越大,他的行为,已经证明出他心里强烈地没有得到满足,到底是什么没有让他得到满足呢?他要从主这里得什么呢?
四
世人在世上活着的目的和动机,无非是在金钱、权力、爱情、名誉、地位这几点上建功立业,立德立言。
他是财主,年轻有为做了官,金钱、权力、地位都拥有,只要有钱,爱情也不是难事。他清楚主是传道的,是木匠的儿子,不能给他这些属世的东西,见到主之前,他的人生不是一片空白,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当了少年“官”, 他的里面在成长后,因从小遵守律法,父母和家人对他的认可,已经不再是他的满足和他内心的需要。他此时需要的是,建功立业,立德立言,需要得到同侪的赞羡,得到“财主界”的肯定,得到犹太人对他的认可,他需要的是政绩,是名誉,希望能像犹太长老,拥待的那个给犹太人建造会堂的百夫长一样,有一个好的名誉。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爱情,这几样,他此时最缺少的应该是“名誉”,最需要的也是“名誉”。
为了有个好名声,他努力过吗?他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善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通过上面我们的分析,他做过很多种类的善事,他做了善事,可以从他的这句话中进行推证。所以,他努力过,他在百姓中,做了很多的善事,但虽然做了很多的善事,虽然有了很多“政绩”,但他没有得到褒奖,他的名声没有雀起,做了很多,但没有达到他想象中预期的效果。
金钱,权力,地位他都有了,不能就这么一辈子默默无闻,作一个无名之人,一定要出名。如何才能一举成名?他可能觉得不能再这么“苦干”下去,终于想到了一条“捷径”,结交名人,靠着名人,得到名人的认可,被名人提携,这是成名的最佳途径,就像今天很多人为了出名,就会抓住机会与名人合影一样,这都是出名的好途径。所以,“求名”的动机也带来了他的人生方向。
有一天,在路上偶然遇到一群人,向路人打听到,那个“出来行路”被众人围在中心的人,就是有名的传说中的弥赛亚君王的时候,这个求名的欲望和渴求,因为在心中“量”的积累,终于,见到主时,这个力量暴发了出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他使出浑身力气,“跑”到主面前,要抓住这个一举成名的机会,这是他之所以“跑”的动机和力量来源,这也导致了他行为上的“波澜壮阔”。
他跪倒在主耶稣面前,跪在一个不过是一个“夫子”的面前,他认为,如果想从主耶稣的口里,捞到一个夸奖,得到他想要的“良善”的冠冕,他就要在行为上,先在众人面前,跪在主面前;并且在言语上,给主耶稣戴上一顶“良善”的帽子,送上一个口头上的“礼物”,他跪在主面前一开口,恭恭敬敬地先给主耶稣下了一个“定义”,奉承上一句:“良善的夫子”。
然而,他心中想和主耶稣作一笔交易,作一笔名誉上的买卖,因为,在他的人生价值观中,正像旧约律法上的话,“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牛还牛”(出21:36),一切都是等价交换,他认为,跪在主面前,先给足夫子“面子”,先让他脸上有光,先让他心满意足,然后,礼尚往来,他想,对方也会给他想要的。
他认为经过上面的问话后,主耶稣会对他说:“你做了这么多善事,不需要再做什么善事了,你又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在众人面前如此尊敬我,给我下跪,说我是良善的,够了,照你所要的,你也是一个‘良善’的财主,发给你一个永生‘签证’吧。”
若是主最后能这样回答他,对他能进行一个这样在言语上的肯定,他就从主这里,得到“良善”的肯定,得到一个在名誉上的肯定。
当他跪在主面前,我们可以把他的内心思想继续下去:
我也不是不缺,看哪,我这么辛苦地跪在你面前,这个时候,我缺的只有一样,我缺的是你给我的一个评价,我一见面,就给你下跪,就奉承称你是良善的夫子,我给了你两顶高帽子了,我是这么好的一个人,你至少该还给我一顶帽子了,你此时该对我进行一个评价了,夫子啊,别忘记了,要像“淘宝”的卖家一样,我要的是“良善”的“好评”,不接受“中评”,更不要“差评”。
当我们读到这里,我们会大吃一惊,啊?!原来他真正的动机是在这里啊?
神在箴言中多次告诫犹太人要谦卑,所以,在跟随耶稣的门徒和众人面前下跪,这是一个虔诚和谦卑的举动,能引起主耶稣和所有人对他的注目和敬意,能在主耶稣这位“名人”面前下跪,让众人看到他的虔诚,得到众人的夸奖,得到众人的称赞,能够得到人的荣耀,能够沾名人的光,能够和主耶稣“一荣俱荣”。这样,他和主之间的这笔“交易”就做成了。同时,也藉着主耶稣这个名人,在众人面前出了名,得到了名誉,回去以后,在同僚们面前,就有“资本”了。
圣经上说,“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主耶稣是良善的,因为主耶稣是神,这一点不错,但他对主的认识程度不够,内心不认为是这样,所以,从主耶稣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主对他的“称主为善”,对他说话的动机马上提出异议,“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或者“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因为主知道他说这句话的动机不对,不是来求永生的,而是来向他要“良善”的。
五
犹太人是怎么有永生这个观念的呢?因为旧约耶和华神多次说过:“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犹太人起誓时也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在大卫诗篇中也说过:“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主耶稣也说:“你们查考这经,因为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所以,旧约时代的犹太人和主耶稣时代的人,通过查考圣经,知道内中有永生。他们的思想中存在着永生这个观念。
我们再来解读一下他所“求”的永生,他年龄不大,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问,他对永生价值的认识真的很清楚吗?,他并没有真正认识永生的宝贵,所以,他并不真正地渴求永生?事物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有时“价”与“值”之间不能真正的对应,“价”是人定的,值则是事物的本质,价是值的体现。
假如这个青年财主真的渴求永生,永生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需要,那么,后面主耶稣要求他,第一把所有的财产分给穷人,第二,还要来跟随他,他会不惜一切地付出代价。
在他看来,永生的“值”,不值得他所有财产的“价”,他可能考虑过永生,但永生的价值只不过等同于他的所有财产,永生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装饰品”。
即使当他感到做不到时,他也不会马上忧忧愁愁地离开主,他会坐在路边或跪着不起和主商量,会和主讨价还价,就像亚伯拉罕为了所多玛、蛾摩拉不被上帝所灭,在上帝面前,为着义人的数目,和上帝之间像朋友一样,和上帝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着商量。
当主耶稣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若真求永生,他会恋恋不舍在主面前说:“我能不能像撒该一样,‘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可以吗?等我的父母亲去世后,我再来跟从你,行吗?”
但结果是什么呢?主对他说出要求后,“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求永生,只不过是他来到主面前,求认可、求肯定、求名誉的一个“借口”,是想利用主。真正目的,是想和主耶稣作一笔交易,他本以为“下血本”地跪在主面前,他会“空空地来,满满地回去”,现在,他不仅没有得到主对他“良善”的肯定,还被主耶稣要求把他所有的财产,都拿出来分给穷人,不仅没有从主这里得到,反而要赔出全部家产,结果是这样,完全是意料之外。
他在众人面前,又是下拜,又是奉承,又是表现,却是这样的结局,第一,他感到在众人面前,面子丢得太大了,这一下,他真的出了名,但不是他想象中出了好名,而是一个被人嘲笑的名,第二,他心里靠自己所建造的依傍名人而出名的“巴别塔”倒了下来,他失败了。
成功了,骄傲,就认可自己,失败了,就自卑,把自己打倒,心情跌落到了谷底,面子丢了,交易作赔了,计划破产了,在他看来,和主的这场名誉交易中,他赔光了,于是,他忧忧愁愁地走了。
六
主知道他的动机,主厌弃他了吗?没有,“主看着他,主爱上了他”,主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圣经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创6:9)。他若按主的吩咐这样行,行出来的结果,就是他将成为一个像挪亚一样的“完全人”,是个“义人”,但因为内心并没有改变,没有从罪中悔改,所以,还是在罪中,是个罪人中的“义人”。他若只愿意作完全人,他只要去“变卖”,做这一件事就足够了。
但主并没有就此了结,主附加给了他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你还要来跟从我。”
在谈到跟从主之前,我们会在主耶稣和他的对话中,惊奇地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主耶稣在前面已经否定了他以做善事换永生,靠行为得救的观点,那么,主耶稣却在这里要求他“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这明显是因行为称义,靠行为得恩典。而“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我们得救是神的恩典白白地临到了我们,而主却在这里叫他行律法,为什么?
我们要留意,主在这里所说的是“去变卖你所有的”,而不是“去变卖你部分的”,为什么对他是如此苛刻?
在上面的经文中我们得知,“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见“产业很多”在他心中,已经是一个“偶像”,在“产业很多”这个巨大的“偶像”基础上,在他心里,又滋生和建立起了另一个“偶像”,就是一个强大的“自我”偶像。
我们可以在他和主短短对话中看到,他两次说到“我”,“我该做什么?”“这一切我从小都已经遵守了”,以我为先,自我显明,所以,因为他有财产、地位和“心中的自我”,他在顶礼膜拜着这些偶像,财产、地位和自我偶像中最基础的偶像,就是“他的产业很多”。
耶和华上帝在十诫要求我们:“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他要求他的子民,在心中一定要圣洁,除净心中一切的偶像,所以,主就要求他变卖掉他一切“所有的财产”,这也是主进一步地拯救他,赐给了他一个悔改的机会。
过去他做善事,是为了名誉而做,为得人的荣耀而做,为自己而活,他已经得了他的赏赐。
主耶稣曾经说过:“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所以,他过去所做过的一切善事,不能得到天上的回报,不能在天上积累财宝,在他为自己而做的时候,更滋长了他心中的“自我”。
主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主的这句话同样涉及到了偶像在人心灵中的占据,以至于无法进神的国。
财主心中有属世的一切作为偶像,财主心中有偶像,也会追随偶像,顺服偶像的带领,当他把目标定向神的国时,因为偶像的牵引,使他又偏离了起初的方向。
骆驼心中没有偶像,心灵单纯,没有自我,只有主人,主人叫它向东走,它就向东走,叫它向西走,它就向西走,任劳任怨,顺服主人的命令,听从主人的引导。没有偶像,没有自我,心中单单仰望主人,心中就没有属世的捆绑,没有捆绑,心灵就没有障碍,没有属世的障碍,心灵也就没有限制,世上再小的限制,在它单纯清澈的心灵里,没有约束力,没有限制力,单纯的心灵具有“穿透力”,所以,针眼在它单纯的心灵中,不能形成巨大的限制,只要身上有主人的呼召,即使是最干旱的沙漠,即使前面是一条不可能的路程,即使是最小的限制——针眼,它都会顺从主人,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最艰难的旅程。
如何除去一个人心中“自我”的偶像呢?要想心中除去自我的偶像,那就要让主来代替他内心的偶像,让主住在他里面,他要听主的吩咐,为主作工,不再为自己活,而是为主而活。
他若去做,他此时是在听主说话,是主在吩咐他这样做,他顺服,把全部财产分给穷人,他这是为主做工,遵行主的命令,听了主道后行出主的道,这是蒙主记念的,是要得到赏赐的,必有财宝在天上,这是他从前“行善”和若听主后“行善”的区别。
主要求他跟从自己,这个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对他的生命进行建造,对他进行一种内心的改变,使他在圣灵里重生,从旧人变为新人,这样的改变需要时间,就需要有跟随主在一起的时光,所以,主耶稣要求他跟从主。
七
这个财主最后得救了没有呢?他走了,也没有人挽留他一下,这是不是表示主对他放弃了。
对于这个财主,主对他说过“要爱人如己”(太19:19),主耶稣没有对他颁布最大的诫命:“第一,你要尽心、尽力、尽性爱主你的神。”因为主耶稣知道,他心中充满着偶像和动机,已经没有能力爱神,他虽然没有能力爱神,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他虽然没有能力爱神,但是主爱上了他,耶稣一开始也告诉他:“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这句话也是向他暗示主自己就是神。
主会拣选他吗?我们的主耶稣知道,“若不是我父吸引人,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所以,这位财主能到主耶稣面前来,能和主亲自地面对面,是神爱上了他,也要拣选他,所以,给了他见主面的莫大恩典。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我们的主“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在四福音中的后面,再没有记载过这个青年财主,但这么一个奇特而又聪明的人,我们的主怎么可能忘记他呢?他在晚上到山上的祷告中,怎么可能不在父神面前提到他呢?
这位财主是这么留意和用心机在主身上,主耶稣在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第三天从死里复活,这么大的一件事,作为一个犹太人的官,怎么可能不晓得呢?主耶稣当年在他面前所说的话,他怎么可能忘记得一干二净呢?主的话在他耳边响起的时候,对他心中怎么可能不是一种催促呢?
父神曾经吸引他到主耶稣面前,谁又能断言,五旬节这天,父神不会再一次吸引他,再一次地带领他耶路撒冷听彼得讲道呢?他真实地见过主耶稣,他会不会在彼得的听道中,知道主钉十字架是为他而钉,主是为他而死,这样,谁又能说,他就一定没有悔改呢?谁也不能断言,他不是那三千人中悔改的一个啊。
因为我们这位为他上十字架的主,已经因他而预先说过一句话:“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作者简介】 1967年出生于安徽滁州,祖藉安徽桐城,工作生活于安徽铜陵,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1993年第一次来到教会,2005年重生,重生后,2007年因主耶稣爱的感动,被神带领,以文字事奉主,陆续在《旷野呼声》《生命季刊》《生命与信仰》与《举目》等基督徒期刊和基督徒网站上发表文字,2010年参与家庭教会讲台事奉,讲台主持人,唱诗班男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