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海外
社会
祷告 学习 进深 资源 文艺 诗歌 小品 笑话 |
福音
初信
讲章
资料
见证 科学信仰 疑难问答 音乐 小羊 赞美 天韵 |
舞蹈
广播剧
祷告吧
生活 感悟 妙语 心灵 圣经 在线圣经 圣经朗读 |
生活
恩典
亲子
婚姻
讲道 吴勇 宏洁 崇荣 教堂 每日灵粮 恩典365 |
在线祷告
欢迎投稿 在线查经 老版网站 奉献支持 基督书库 |
戴家和内地会很注意“向中国人做中国人”,避免将西方中心主义掺杂在福音工作中。在后现代主义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西方人穿唐装、吃中餐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在19世纪的大环境下,以大英女皇臣民的文明人身份,改习异教徒的衣食住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兰茂密尔团队初到中国,一装上假辫子,便被上海的外侨团体讥诮为“猪尾巴布道团”(PigtailMission),引发了内地会内部严重的分裂。戴德生始终恒久忍耐地坚持这一原则:耶稣来到世间,除了顺服天父旨意外,也成为一个完全的犹太人;宣教士来到中国,除了高举基督之外,也应该成为一个完全的中国人。只有这样,才能以生活模式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耶稣基督是西方人的神,也是中国人的神;信上帝并不意味着要说英语、穿西服、用刀叉吃饭。
内地会的宣教模式给中国教会设立了极好的榜样,以中国幅员之广、人口之众、亚文化之多,我们随时都面对“道成肉身”的技术性挑战:怎样能将福音“真道”忠实有效地解码、转换成各种各样的“肉身”,同时又不掺杂己意和“传道者”所代表的文化群体,免得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传给别人。洪予健牧师在2007年福音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喜欢什么都加点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却并非是教会之福。中国教会当避免“民族主义”和“大汉族主义”,认真反思什么是纯粹的福音信息,什么只是附带的传统文化。
功成不居
戴氏祖孙非常强调将荣耀归于神,他们以福音传遍中国为目的,并不在乎是否能保住内地会这块“招牌”。内地会往往在某处拓荒植堂一段时间后,便将“地盘”转让给其它差会,以便轻装简行,进一步深入内地。若是细读戴氏家族的属灵简历,不难发现他们的循道会背景。内地会重视平信徒传道人,侧重巡回布道及露天布道的基层福音,提倡妇女工作,显然受到循道会的影响,但是戴氏家族很少宣扬自己的宗派立场。内地会之所以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成长为跨宗派、跨国界、跨语种的国际性组织,跃居来华宣教第一大差会,与戴德生的国度眼光与开阔胸襟密不可分。他清楚地看到,将福音传遍中国,绝非某个宗派、某个差会、或某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内地会“不募捐”的信心原则,原因之一便是不和其它差会和福音机构争夺资源。直到今天,因戴氏家族广受尊敬的特殊地位,身为西方人的戴家后人,在联合众华人教会方面仍然起着斡旋协调的作用。戴绍曾牧师创办“华神”便是一例。
中国信徒在缺乏西方教会史知识的情况下,常常喜欢批评西方教会宗派林立,同时却忘了反省在福音入华的短短二百年里,无论是本土还是海外,华人教会处处拉帮结派、树立山头。华人教会可说一方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徒团体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最不合一的教会肢体,我们比任何民族都更需要基督复活的生命来更新我们一盘散沙的国民性。
创立内地会之初,戴德生便清楚地认识到,福音若要在中国扎根,教会必须由中国人自传、自治、自养。他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宣教士看成是建屋时搭的鹰架(脚手架),屋子建成后,越早拆掉越好。内地会的成长模式通常先由一、两名宣教士拓荒植堂,在早期信徒中培养本土传道人,扶持他们成为教会的领袖,宣教士逐渐淡出画面,或转往他处,或退居二线,以代祷、监督、培训的形式继续推动事工。到了泰勒二世戴永冕的年代,因为看到培养本土教牧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他冒着全家的生命危险留在西北创办圣经学院。作为泰勒三世的戴绍曾,更是有意识地执行这一原则,几乎每一项事工,他都事先找到一名华人同工配搭,一面做,一面栽培,最后水到渠成地交棒。
宣教中国
在很多纪念福音入华二百周年的聚会中,戴绍曾牧师曾呼吁,过去二百年,是福音入中国;现今和将来的日子,当为福音出中国的时代。2007年的中国福音大会,戴继宗更是大声疾呼,希望新兴的华人教会能把福音传回灵命衰微的西方去。很多人会说:中国还有这么多人没有信,哪有多余的工人派往别处呢?但如果戴德生和他的同时代人,等到所有英国人都悔改信主后才来中国,也许到了戴承约这一辈也来不了中国。同样的,若等到福音传遍神州我们才想到走出国门,数千万中国信徒在宣教方面只能交白卷。中国教会通常只讲“传福音”,很少讲“宣教”;传福音是传给本族本家,宣教是宣扬到万族万民。宣教士们“死在中国”的心志,使得无论是战乱、是排外、是饥荒、是瘟疫、是天灾、是人祸,是骨肉分离、是经济萧条,都未曾使内地会与中国分离。在流行“短宣”的时代,但愿我们永远不忘尚有一种“爱如死之坚强”式的委身传统。在中国信徒的辞典里,“传教士”始终是西方人的代名词,很难与自身连在一起。中国教会若要蒙受更大的祝福,便不仅需要自己的卫斯理,也需要自己的戴德生。其实,漂洋过海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宣教士,以中国之大,我们也不一定需要走出国境做宣教士。汉族基督徒完全可以开始思考将福音“出”到少数民族中去。只有当我们自己投入宣教行列中去时,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甘苦。中国内地的教会能否让感动戴氏家族的灵加倍地感动我们,以“敬虔后裔”的后备、“唯独基督”的神学、“道成肉身”的方式、“功成不居”的心胸来填补中国教会史上的这一空白?
参考资料:
1.JamesHudsonTaylorIII(戴绍曾),1999,God’sGracetoNineGenerations,OverseasMissionaryFellowship(海外基督使团)
2.戴绍曾,讲道稿<世代的祷告>,《使命》季刊2004年12月号,ChineseChristianMissionAustraliaInc.(澳洲中国信徒布道会)
3.戴绍曾,1971,<中国人,您在哪里?!——向中国教会诚恳的剖白>,《爱的挑战》自序
4.戴继宗,2009,《“活出改变的生命”》“LivingtoMakeaDifference”
5.徐欣娴,2006,《全然奉献为中国的戴家——从戴德生到戴继宗》,台北宇宙光
6.魏外扬,2006,<心系内地——戴德生>,<圣光引导——戴永冕>,《中国教会的使徒行传》,台北宇宙光
7.<克绍箕裘,宣教中国——敬悼戴绍曾牧师>《时代论坛》周报2009年4月5日第1127期。
8.《挚爱的戴绍曾牧师》纪念册InLovingMemory以及《戴绍曾牧师(香港)安息礼拜程序》MemorialServiceofJamesHudsonTaylorIII,2009,O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