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独圣经真理能够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
引言:虽然每个人类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各自有不同的性情、脾气、志趣、需求,然而就本质而言所有人都是一致性的。都源自一个始祖;都按上帝形象被造;都从始祖继承了同一罪性;都有着永恒本质,都渴望永生、真理、爱、圣洁;然而却又都落在了上帝的忿怒中,当归入永死。人类着共通与一致性,使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渴望和恐惧都是一致的。所有人真正恐惧的就是死亡及审判,真正渴望的便是建基在赦罪和永生之上的绝对平安。我们从整个人类历史会不断地看到这一点。全人类都在想尽各种办法试图逃脱死亡、审判、罪恶、苦难。然而历史与现实都不断的证明,人一切想要达到此目的的方法都彻底失败了!罪恶、死亡、苦难、恐惧不是减少,而是越发加增了! 1、人试图借以解决自身根本问题的理学与方法之来源与本质世间理学(知识)是指在上帝特殊启示即《圣经》之外,人凭着自己堕落有限理性的观察,而产生的诸如宗教、科学、哲学、政zh i、艺术、教育、法律、道德等等。 如前面所说:虽然人类已经犯罪堕落,但依然还保留着共同记忆与基本观念。就如:上帝创造万物并掌管决定一切,他喜爱良善,恨恶罪恶,并最终要报应审判所有人。及大洪水、泥土造人、天堂与地狱、鬼的存在。还有良知律(基本道德是非观)、真理(不变、永恒、美善)观念与意识的一致性,此外人类还共有对永恒及永生的共同意识、追求与渴望。其实全人类共同的记忆与基本观念,正是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交流的原因和基础。所以世间理学都源自或建基于人类的共同记忆与基本观念,本质上就是堕落人类对上帝普遍启示的反应。这一切在使人类认识万物的秩序、定律、理则(上帝彰显于受造界真理与美好),还有在宣扬美善,遏制人类罪行的爆发之上,产生了非常重要与积极的作用,是上帝普遍恩典的赐予、护理与保守,当受到特别的重视。 在全人类的意识中,都觉得人类现在这般罪恶败坏的样子,是人类自身出了问题,是不应当的。全人类都深深渴望从罪中解脱而达到圣洁美好的境况。这就是说,全人类都在渴望,重回伊甸园,回到上帝原初造人时的无罪与美好当中。人类用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上面说的宗教、科学、法律等等,试图遏制或消灭罪恶,并试图逃脱苦难与死亡。一方面人因着有上帝的形象与样式,所以渴望回到造他的上帝那里。另一方面,人类又因着其犯罪堕落,而抵挡逃避上帝。于是我们看到人类一方面想要回到上帝那里,一方面又因着其罪性对上帝的抵挡与逃避,而走上了必然失败的,试图靠自身力量脱离罪与死的错路上。其实整个人类历史也不断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点。正如巴文克所言:“当人藉着手作的工来满足自己生活上的必须,为保守自己而反抗种种敌对势力,并藉着科学与艺术来制服全地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从罪恶中得解脱而进入善境。” 人类起先并不是如今的样子,所以全人类都在盼望脱离罪恶与死亡,回到原初的样子。实际上,这种需要救赎,渴望恢复义人地位的观念是全人类所共有,且是无法抹灭的!而人类的错谬就在于,想要透过自身的力量,以世间的理学为阶梯或方法,来解决自身(罪、苦难、死亡)的根本问题。注意:我并不反对知识,人类各样的理学,是人拥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的表现,是因着上帝赐予了人领受启示的能力。乃是说堕落后的人类试图利用这些来拯救自己,就必然落入彻底地失败。就如脏衣服不能自己洁净一样,罪人也不能靠自己除去自己的罪。 罪人凭着自己对上帝普遍启示的反应,而有的各样理学,并不能认识上帝及自身真实光景,更不能拯救自己。唯有透过上帝藉着特殊启示(《圣经》)赐下的恩典,人才能得蒙上帝拯救,并与他和好。从而得以认识上帝及自己,恢复并保持与上帝,及其他受造物的美好关系。由此才会正确的认识上帝的普遍启示,正确认识与发现万有中定律、理则、秩序、奇妙、美好,随之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科学等各方面的突破和归正,这时人的理学才能契合于真理,并产生其当有的意义与价值——诉说见证上帝之荣耀。 2、世间一切理学(方法)失败的原因 历史与现实都不断表明,出于人的一切理学(方法)还有称为体制、政zh i、法律等等。在解决人类根本的问题上,非但彻底失败了,而且失败的很大,甚至加重了人的恐惧与痛苦。正如《圣经》所言:“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1:18)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从始祖那里继承来的罪性,即原罪在人里面发动,使人落在各样的罪行里。原罪污染了包括意志、理性、情感在内的整个人。 使人类不再以上帝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人的情欲就变得不受控制,而满了自私、妒嫉、骄傲、毒恨、淫乱等一切罪恶意念。人里面既充满了以上犯罪行恶的巨大倾向,又怎能不行恶呢?如经上所说:“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这就如罪是从一人(注:始祖)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路6:45,罗5:12)所以不承认、面对并解决人性里面催使人犯罪的原罪,仅通过人的理学或方法进行劝化、督责、禁止,是不能解决人类罪恶问题的。就如若不熄灭或挪去使水烧开的炭火,又怎能使水不滚沸呢?然而人类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世上一切的理学,都是直接或间接否认人的原罪。就像一个人不能通过清洁、加油、给轮胎充气等方法,使一个发动机损坏的汽车行走一样。人也不能通过外在罪行的刑罚、宗教律例、劝化或教导,来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因人类根本问题的根由在于原罪。先找到机械故障的根由,才能谈得到排除故障;先找到了病人的病原,才能谈得到治疗。同样先明白了人类罪与死的问题的真正所在,才能谈得到解决问题。人的堕落和有限,使其失去了真确认识上帝和自身的能力。人类仅仅看见自身出了问题,却看不到自身问题的核心与根源。唯独真正敬畏上帝并透过《圣经》启示,人才能看见自身的无能与败坏,承认原罪是人类一切问题的总根源。 原罪使人与上帝隔绝,使人变的心灵黑暗,以致看不见自己有罪有限的真实光景,反认为自己是良善、正确、无辜和聪慧的。这正是世间一切宗教和哲学,都不承认人有原罪的原因。既然不承认一切罪恶都是因着原罪在人里面发动所致,那就谈不到解决罪恶问题了。原罪催使人越过良心、道德与法律,落入各样的罪念罪行。原罪使人看不见自己原罪及所致的本罪(哪怕一次罪恶意念),早已无限量的触犯了上帝完全的公义。落入必归入地狱永刑的悲惨中,仍然刚硬无知的以为自己可以拯救自己。世间理学既谈不到在今世解决罪恶问题,因着不承认一切罪恶的根由——原罪。更不能改变罪所致的结局——地狱,因它们都没有一位能够担当人的罪,满足上帝无限公义的救赎主。 人类根本的问题:罪恶、痛苦、死亡。而原罪又是罪恶、痛苦与死亡的根由。所以只有解决了原罪问题,才能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综上所述,我们看见人是完全绝望的。因人类自己一切自救的办法都失败了。然而我要说,如果你对自己还没有绝望,又怎会寻求上帝呢?所以对自己的绝望背后实际上是上帝的恩典,因上帝正是借此使你寻求他,并得着在基督里无限宝贵的救恩,从而得以永远解决罪恶、痛苦、死亡问题。 3、真正地解决之道 惟有上帝赐予人超越人类力量之上,得胜罪恶的内在能力。 A、消极层面 如果人不信上帝,也就不信人在死后要面对上帝审判这回事,那人就只能活在今世了。可这样的推论必然催使人去更多的犯罪。因真如此的话,那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呢?既然人只有今世,也就不用为为自己一切所作的担罪责。所以只要自己的私欲得以满足,别人的死活又算得了什么呢?“让我们吃吃喝喝,尽情纵欲享受吧!因为明天我们都会死的。”所以人心若没有上帝的道约束,其道德就没有内在的支点或基础。便会溃败于魔鬼和自己的罪性之下,成为罪的奴仆。 由于原罪的污染,人总认为自己是良善、无辜、聪慧和有能力的。惟有回到上帝面前,相信并透过《圣经》人才能认识上帝,继而看见自己全然败坏、污秽、无能、软弱的真实光景。对上帝的认识,使人知道上帝完全公义,极恨恶与不能容得罪,并且将来必彻底永远的刑罚一切罪。而且人一切所思、所说、所行的哪怕最隐秘的,全知全在的上帝都看见,都知道,都必要审问。(见:传12:14,太12:36)世上的教育和法律体制,无论多么健全与严酷,总是脆弱与有限的。既无力在罪恶发生之前制止,也无法做到完全公义的制裁恶人。这样就必会有很多作恶的免于刑罚,无辜者反遭到苦害。上帝之律法则是完全公义的,刑罚也超越今世,乃是永远的。且绝无疏漏错判,更是不能逃脱!以上认识使人对上帝生出真实的敬畏之心,并因着惧怕上帝的刑罚,而在消极层面上不敢随从肉体私欲任意作恶犯罪。这样上帝之律法在人里面,便有了良心和世间法律所没有的,对罪恶约束的内在力量。 B、积极层面 惟有透过圣经启示,尤其是耶稣基督并十字架,人才能真正认识上帝的完全与无限。上帝不单是完全的公义,也是完全的慈爱。上帝完全可以一个人都不拯救,因人人都犯了罪,触犯了他完全的公义,本应当灭亡。上帝也不会因此有丝毫损失或影响。因唯独他是自有永有和独立自主者,唯独他创造与护理万有。万有却不能离开上帝护理而一刻存留。上帝甚至也全无必要造人,他创造人乃是他的主权与意志。 “人算什麽?以赛亚书40:15,17节告诉我们:“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他举起众海岛,好像极微之物。万民在他面前好像虚无,被他看为不及虚无,乃为虚空。”可是我们看到上帝居然愿意拯救人类,他这样做只是因着他的慈爱怜悯。上帝虽然是完全公义的,但他又是完全慈爱的。他不忍不愿看到他所造的人,短暂的生命转眼归于灭亡,于是他定意要救我们脱离地狱永死。“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节)“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一4:9-10)“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7-8)” 这样我们便知,上帝拯救世人是因他完全的慈爱与怜悯。这样上帝藉着人的信,使人透过《圣经》,在耶稣基督并他十字架上,真正感受认识到,上帝那无以言表,无法测度,完全与无限的大爱。并由此生出对上帝真实的爱与感恩,而积极的不去犯罪,不做上帝恨恶的事。 于是人心便有了两大超越人自身的,胜过罪恶的力量。一方面在消极层面,因着对上帝的敬畏而不敢作恶。另一方面因着对上帝的爱与感恩,而积极的不去作恶。而后者将比前者给人以更大的胜过罪恶的力量,因是主动的,积极的。所以对上帝的爱使人心甘愿、渴望与自由的不去犯罪,并作上帝喜悦的一切事。这样人就无需外在力量的强制、管束与督责了。而且上帝赐下《圣经》作为人的绝对标准、权威、原则与指引,使人确知什么是罪恶,什么是圣洁公义,什么上帝喜悦的事,并如何得胜罪恶,如何遵行上帝的道。上帝藉着他赐给人的信心并圣灵的内住与引导,使人透过《圣经》认识上帝与他们自己,并生出对上帝的真正敬畏与爱,并由此得着从上帝而来的,得胜和克制罪恶的力量。由此就如熄灭或挪去使水烧开的炭火一般,从根本上得胜了催使人犯罪的罪性(原罪)。 4、赦罪之恩 罪使人因着不敬畏上帝,以自我为中心,而落入贪心、仇恨、骄傲、纷争、淫乱、沮丧罪使人伤害他人和自己,当然也被他人伤害。罪导致了人一切的重担、恐惧、伤痛,及战争、饥荒、瘟疫等灾难。罪更导致了人类终极的恐惧与结局——死亡与地狱的永刑。所以人若得不到上帝的赦罪之恩,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解决罪的问题。那人无论多么圣洁,多么远避罪恶的生活,也依然是毫无意义。因堕落后人的最好行为,也远达不到上帝那完全的标准,在他看来依然为罪。也就不能改变人至终归入地狱的结局。 所以满有慈爱的上帝才把他的独生爱子,赐给世人。(见:约3:16)上帝使耶稣基督舍命在十字架上,来担当世人的罪,代替本应临到人类的刑罚。使上帝那完全的公义得以满足,向人所发的永远忿怒,得以挽回。唯如此上帝才能赦罪一切信主耶稣之人的罪,并赐给他们无限宝贵的永生。 人类最需要与迫切的就是得着上帝的赦罪之恩,永远地挪去罪所致的后果与结局。所以耶稣基督就是:一切其他宗教和理学所没有的,惟一能够担当人的罪,满足上帝无限公义的救赎主。 首先上帝使藉着人对《圣经》的相信与接纳,使人产生内在的因敬畏与爱上帝而出的,远超于良心和一切外在法律的,约束与得胜罪恶的力量。 而对上帝的敬畏与爱的意义和根基,就是上帝在基督里赐下的赦罪之恩。在上帝的赦罪之恩里面,我们不但得胜了罪恶,也得着了因赦罪与永生而来的真平安与满足。更一次性,永远地解决了人类最根本、最关键的罪与死问题。以上正是人类通过自身努力,用尽了一切方法,发明了无数宗教、哲学、科学都不能解决和办到的。 5、结语: 【本世纪英国伟大哲学家之一,乔德(C.E.M.Joad)是一位才华洋溢的知识分子和强悍的非基督徒。他加入了萧伯纳、罗素等一干怀疑主义者的阵营,并且不停地攻讦基督教信仰,但在晚年时他写道,人本主义的最终极的问题是罪。早年,他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在正确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在地上创造天堂。但经过两次骇人的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大战的威胁之下,他回到了人性的原点,承认人性本恶的事实。这位前怀疑主义者下结论说,罪的解决之道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他的心终于像无数的人心一样地翻转过来了! 他说:我观察到每一个怀疑主义者,从色尔萨斯(Celsus)到威尔斯(Wells)都站在基督的摇篮前,并所发出的微不足道的叹息。我怀疑为何这个无助的婴孩要诞生在罗马人贪婪、犹太人厌恶,和希腊人精明的时空之下,以及三者都要消灭他的时代里。然而,这个历史上最强烈和最具毁灭性的组合,强化了这位马槽婴孩来到世间的目的。 没有一个非基督徒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今日他的震撼一如一千九百年前?也没有任何嘲弄者可以向我解释,为什么那双钉痕的手能抓住人间的魔王,把他们污秽的灵魂从罪恶的深渊中救拔出来,并在一夜之间转而变成屹立不摇与耀眼的十字架英豪?没有一个不可知论者可以清楚地向我交代,为什么表面上永恒的帝国终将昙花一现,而那位被杀害的加利利人,其荣耀和能力可以在历世历代里创造出如此的美丽和动力? 也没有任何一个嘲弄者可以解释为什么耶稣大胆的预言,能够借着大象、飞机、收音机、铁路、马匹和双腿,不断地穿透最密的森林,爬过最高的山区,越过最深的海洋和最顽固的沙漠,感化了地球上每一个国家、族群和人民? 没有哪一位怀疑者可以告诉我,这位被孤立的犹太人如何能说出童稚能懂,但却让智者以为深不可测的话语。这位奇特的人,他的生命、话语和人格不啻是历史上的谜。任何自然论者的解释只会使祂变成一个更困惑的谜题,一个更深邃的神秘。 但当我接受他说他是谁的时候,我解出了这个谜语——上帝的儿子从天上来。人类得到了救主,我得到了救主。当天使说「今天,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时,我兴奋地发抖。现在我明白这个伟大的真理::「尽管听过基督在伯利恒诞生千万回,如果他不能在你的心中诞生的话,你的灵魂仍是荒凉的。】——引自《如果没有圣经》一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