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变化的人生(2)
我们的人生本来如“水”一样的平淡、乏味。在地上有什么新鲜的事呢?一件新鲜的事情过不了几天就“旧”了。我们总觉得乏味,总觉得没有新鲜感,尤其人到中年的,因为什么都看过、有过、经历过,很少有什么新鲜的了。《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箴1:9)。一个人活着如果没有新鲜感,多活一天、少活一天有什么两样呢?!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珍惜了。所以,人生平淡、乏味如水。
而如“酒”一样的人生,也就像美酒一样越陈越香,醇厚芬芳、历久弥坚。耶稣要使我们如“水”人生改变为如“酒”人生。所以,我心里就是快乐,因为经历不断的改变。神是新鲜的神,不是陈旧的神。《圣经》里的这位神不是“在《圣经》里”的,这位神是“走向”我们生活的,祂的话教导我们明白祂是怎样走进我们生活的,把祂当作理论、教义研究的神学家,或是把祂当作理论、教义相信的人在生活中是不会经历到神的。
神是新的!基督徒的生活不断地翻新、不断地更新变化,就一定对生活有新鲜感,就连那位和你结婚多年的妻子或者丈夫都成新的了!因为,你的眼睛刷新了,看什么都是新的。很多弟兄姊妹被圣灵充满后就是这样的感觉。怎么会呢?我看什么都不一样了?!有一个弟兄曾经分享,他办公室里的一个同事曾经提着他胸口的衣服要把他扔出去,这位弟兄以为一辈子在心里都会记恨这个人了。但是,当他重生,被圣灵得着后,他再看那个同事,心里就没有那么恨了,甚至想和那个人说话······,奇妙吗?!这就像雨过天晴的感觉,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感觉万物都复苏。因为,你的眼目刷新了,你的里面新了,看什么都是新的。《圣经》说“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及其广大。(耶3:23)”。为什么我们去祷告?去祷告,去读《圣经》就是被神刷新,天天新,所以我们天天喜乐。当你内心新了,就想穿有色彩的衣服,而你内心黑暗了,就想穿着黑衣服,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我们要知道,我们里面的变化是耶稣做的工。“变水为酒”是耶稣在地上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因为祂知道,最容易旧掉的是婚姻,最容易过时的是婚姻。人渴望“山盟海誓,海枯石烂”,但是,海没有枯,石没有烂,人心就变了。所以祂要进入到婚姻里,因为婚姻有耶稣就会有变化。你要有好的婚姻吗?——把耶稣接进来!把耶稣接进来,你就变化了。你不要停留在“原先、去年、以前、今天”的时段、时空里来看你自己所经历、所遭遇、所面对的,而是要来到耶稣面前,期盼得到改变!不但是你个人的改变,你的另一半也要得到改变,你整个的婚姻关系都能得到改变。耶稣在一场婚礼上“变水为酒”,同样,祂也要在我们的婚姻里“变水为酒”。
神是改变的源头,祂到哪里,“改变”到哪里。创世纪1章说天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祂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空虚混沌,渊面黑暗”是一片死气,但是,神的灵一光照,就阳光四射,整个世界都改变,充满生机。
我们要知道,今天靠近耶稣就能变,远离耶稣也能变,但是那个“变”是变得悲伤,死气,忧郁,脆弱,多疑,变得没有安全感,因为离开神就是那样。就如《路得记》里拿俄米的故事:伯利恒闹饥荒,丈夫以利米勒带着一家到摩押去投靠求生,想不到在那里,不但没有得到生计,甚至丈夫死了,两个儿子也先后死了。家里三个男人都死了,只留下拿俄米和两个儿媳。三个寡妇听说耶和华神在伯利恒赐福给自己的百姓,两个儿媳中的路得一定要跟着婆婆从摩押回到伯利恒,整个伯利恒的人都惊讶,说,你不是拿俄米吗?“拿俄米”的意思是“甜”。拿俄米说,你们不要叫我“拿俄米”吧,叫我“玛拉”吧。“玛拉”的意思是“苦”。拿俄米变成玛拉,就是“甜”变成“苦”。因为她一切的指望在人看来都没了,再不可能有儿子了,两个寡妇能有什么呢?奇妙的是,神是人的指望,最后,拿俄米得到了她一切想要得到的。虽然她没有了儿子,但是神使她从路得这媳妇身上看到了孙子,成为这个孩子的养母。《圣经》里说她多么喜乐,她的故事从眼泪哭泣开始,到喜乐笑声结束。
这是没有道理可以讲的,像拿俄米这样的人还有“翻身”的可能吗?但,神是一切奥秘的源头,讲不清的奥秘到神那里就能变成事实。这就是我们的信仰。拿俄米以前远离神,变成“玛拉”,但是玛拉回到伯利恒,又变成“拿俄米”。每一个靠近耶稣的人,都可以变成“拿俄米”!
《圣经》里还讲到矮子撒该,在路加福音19章,他要看耶稣却看不到,就爬到桑树上去看。他是个税吏长,因工作性质遭到本族人的排斥,这样一个人被耶稣看到了,耶稣让他下来,并告诉他,当晚要去他家住。这个人就改变了,不知道他怎么改变的,他说,我讹诈了谁就四倍偿还,我要把我的家产拿出来一半分给穷人。就这么奇怪,一夜之间,这个人改变了!他碰到什么了?碰到耶稣了!就这样,他整个的价值观念改变了。
只要遇见耶稣你就会被改变。《圣经》里有很多例子,还有撒玛利亚妇人的改变。人今天只要遇见耶稣,只要就近耶稣就会被改变。所以,我们要渴慕就近祂。因为祂是那位使我们得到改变的神。一切奥秘都不是秘密,因为一切的秘密都在“耶稣基督”里,耶稣是我们的答案。
三、我们要追求更多地被改变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