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司徒雷登(2)
从1919年到1937年,经过司徒雷登校长18年的努力,燕京大学不仅成为中国一流名校,也已经可以和世界名校媲美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因为拒绝和日本人合作,被关进集中营。这就是×××同志上面说的“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整整坐了3年零8个月。1945年日本投降才放出来,立即着手复校事宜。主持开学典礼后又立即飞往美国给学校筹款。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可谓呕心沥血。 但因此,却被×××同志说成是“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装呢?装给谁看呢? 不得不说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1955年8月1日,就在司徒雷登离开中国6周年之际,他立下了一份遗嘱:“我指令将我的遗体火化,如有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与我妻遗体为邻……如果此种安葬证实不可能,则上述骨灰可安葬于其他任何地方……” 事实残酷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z /-府拒绝了他的请求。 尽管相关人员至今还在努力,但是,没有结果,“上面的意思是以后不要再提此事了”。有报道说,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司徒雷登嘱托,傅泾波(司徒雷登的中国助理)曾多次向中国驻美大使馆陈述司徒雷登的遗愿。1986年,傅泾波找到中国驻美大使韩叙,托韩将两封信带回国转交有关方面,其中有一封信是直接写给邓小平的,信中再次提到了司徒雷登的遗愿。在傅泾波1988年去世后,傅泾波的儿子傅履仁将军仍然在作这方面的努力,但是,结果仍然是令人失望。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为中国作了这么多好事情的人,难道就因为×××同志的一篇遗作就永远定性为敌人了吗?难道就因为当年中美对立,而他恰恰是美国的大使,就永世不能翻身了吗?即便中美关系已经恢复? 就算他的骨灰不能安置到北大校园里,难道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的学子们会忘记他们的第一任校长吗?北大至今仍然遵循着司徒雷登校长确定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仍然牢记司徒雷登校长的话:“我们的目的是以养成一种合作、建设、服务人群的精神,以服务社会国家。……我们不要变成世界最有名的学校,也不要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学校,而是要成为‘现在中国’最有用的学校。”谁能相信讲这话的人是一个非中国人?是一个没有资格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在自己亲手创建的校园内的人。 1936年,当司徒雷登60岁的时候,曾为燕大学生、时任燕大教师的冰心在《燕大周刊》上撰文:“这团体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总有上千上万的人,这上千上万的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里,都短不了他。为婴儿施洗的是他,证婚的是他,丧礼主仪的也是他。你添了一个孩子,害一场病,过一次生日,死一个亲人,第一封短简是他寄的,第一盆鲜花是他送的,第一个欢迎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而来的。”多么可亲可爱的人啊! 1949年,在国共“调停”失败后,司徒雷登站在了蒋介石一边,这是出于他美国大使的立场,他只能这么做。但是当蒋介石下台,国民党z /-府被迫迁往广州,要求各国使馆一同南迁时,他却坚持留在南京,以务实的态度积极与中国×××代表联络,并希望美国z /-府及时承认×××中国这一现实。他已做好了到北京与×××和周恩来会谈的准备,但他的建议没有得到美国z /-府的批准,不得不遗憾地离开中国。途经冲绳岛时,他发表声明主张美国应承认中国×××的政权,因此被美国国务院下了“禁言令”。与此同时却又遭到×××《别了,司徒雷登》文章的嘲笑,两头受气的他却并没有怀恨在心,依然四处奔波,呼吁美国z /-府承认中国×××政权。一直到死,他都关注着这个被自己称为故乡的地方——中国。 司徒雷登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在形成本世纪和下个世纪的历史上,他们将产生巨大的、可能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的话正在得到印证。 好在现在除了毛选以外,大家终于可以从其他渠道了解司徒雷登了,和这个名字相联系的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不再是伪装和欺骗,取而代之的是高尚,是奉献,是感动,和一点遗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已经正式出版了《司徒雷登传》(李跃森著)。 1962年司徒雷登在华盛顿歇了他一世的工,安息主怀,终年86岁。他生前的遗嘱至今未能实现。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