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华人网移动版

主页 > 生活 > 心灵 >

小小蜡烛 光照世界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与罗博学相识,与其说是一种偶然,一种巧合,一种机缘,莫如说这是我们信仰的神的安排。但这种相识,是不见其人,不识其面的那种心灵的亲近与契合。他居住在西安,我居住在沈阳,迢迢相隔千里,虽是遥远,但万水千山却难以阻隔神的作工。是彼此共同对神的信仰之心,灵动飞升于彼此的意识之中,促成了我们的相识而成为主内的弟兄。论其年龄,他和我儿子的年龄相仿。但论其信仰的年龄,我却是他的晚辈了。就这个角度可以说,他是我信仰上的一位老师,一位楷模,很多信仰上的真理,我远没有像他那样领悟得清晰和深刻。

博学从小受到基督徒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他在《神说,要有光》一文里这样表述过:“三岁时,我与伙伴在田里给蚕割草。镰刀划伤了我的左手食指,只连结了一层皮。路过的相邻看到时,立即用手绢将手指包裹,带我到村里的医疗室,我并未感到疼痛,清洗、缝针、拆线、愈合,一切都是在微笑的状态下完成;有一年春节,我浑身跌入一大盆刚出锅的萝卜肉汤里,却未曾昏厥,清醒的接受了治疗,清晰记得母亲彼时呼唤上帝:主啊,拯救我的孩子。;六岁时,患黄疸肝炎,两个月的中药和点滴生活委实难耐,比一般患儿更显健康,让主治医师也感到不可思议回首起来,若非源于上帝的爱与恩典,性命早已不保。

仅仅六岁的博学切身感受到了从上帝而来的慈爱和恩典,这种慈爱的恩典居然是那么伟大和奇妙,那么不可思议,使他稚嫩的心灵如同一颗小草,一株树苗,一朵小花那样,很自然地承接了来自神的拣选和滋养。正是他从小受到了神的拣选和滋养,受到了基督徒母亲的教诲和濡染,他的思想与观念以及他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了一种与俗世隔绝的生命状态。但这种与世隔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与世无争,而是从内心深处很自然地摈弃和蔑视俗世里的虚伪和冷酷,邪恶和不洁。他勤于思考,嗜好读书,热爱文学和绘画艺术,并把对这一切的领略与感悟诉诸笔端,写出了一篇接一篇的带有浓厚基督教思想和观念的文化随笔。

中国文坛上的文化随笔很多很杂,完全可以用浩瀚如海这个词来形容,其中也不乏优秀杰出之作。譬如大家都知道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懂桥、林清玄、杨降的散文随笔系列等等。应该说,这都是大家之作,畅销之作。博学如果与这些名家相比,显然微不足道以致不屑一提。因为他在文坛上不过是一个小角色、小人物。然而,博学是一位基督徒,一位极普通的基督徒。他的文化随笔虽然不知名,但字里行间浸透的却是一种别样的风采。这种风采源自于自己的信仰,源自于主的恩赐,源自于自己对神的真理的领悟。就这一点而言,他的文化随笔凸显出了与众不同的格局,铸就了一个基督徒本真的风范。虽然无名却胜似有名,虽然与俗世无份却与永生的神有份。这样的文字,对俗世而言也许不受欢迎,不被看好,但却被广大基督徒所喜爱,被一些追求信仰追求真理之人喜爱。

初读博学的文章,是我被旷野呼声网站聘为编辑时开始的。编辑稿件,自然要挑选优秀的好文章进行编辑。我编辑博学的第一篇文章是《音乐,涌动着灵魂深处的渴求》。读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作者文笔不仅感情浓厚真挚,而且老道纯熟,知识面特别宽广,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作者,尤其是作者对自己信仰的执著追求,都在文章里一一展示出来,可以说令我惊叹不已,羡慕不已。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在编辑这篇稿件时写了一段编者按语:“这是一篇感人的音乐评论。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对音乐的深切体验,并在体验里逐步意识到,只有福音音乐,才具有穿透灵魂的力量,圣灵的江河,才会如电流般迅速传遍全身。与其说作者在赞美歌唱家徐丽,莫如说,歌者与听者在同一信仰里,灵魂深处发生的一次共振和共鸣。此外,作者对当下歌词创作提出的批评,虽是蜻蜓点水似的那么一提,但却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的。”

我不仅加了这段编者按语,且在文章后面附上了他的写作简介。由此可知,我对他文章的印象极为深刻。当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年龄,从文章的老道成熟来看,他的年龄至少在四十岁以上。直到最近我和他在QQ里聊天,才知道他年仅27岁,是属于80后的年轻一代。我知道了他的真实年龄后,实在有些感慨。因为,我的孩子也属于80后,甚至比他还大几岁。如果与他相比,简直判若天壤。我和妻子都是基督徒,都是团契侍奉人员,也不时地向别人传福音,可这福音就是难以传给自己的孩子,为此事我和妻子每天都在祷告,求神帮助。

博学的文章,从体裁上来说,范围很广,就本网站所发表的就有散文、随笔、读书随笔、剧本、诗歌、春联、专访等,大约有100多篇。但我最喜欢他写的读书随笔,所以,我编辑稿件时选用的多数都是他的读书随笔。

在中国近代文坛上,写读书随笔最知名的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家叶灵凤。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写得都比较短小简洁,而且内容零散,如果作为历史资料,应该说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但在艺术表现上,他的读书随笔远不如他的抒情小品。多数都是资料性的东西,比较注重实录。虽说短小简洁也是一种艺术风格,但这种风格却被堆积的资料所淹没。况且,叶灵凤毕竟不是一位有信仰的作家,其文章里透出的主题以及思想意识都难以脱离世俗的窠臼。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没有信仰的人就难以写出好文章,而是说,一个人的灵魂皈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文章的质量。罗博学的读书随笔与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如果相比的话,博学随笔里的信仰情怀却是叶灵凤无法比拟的。当然,两人的观念及思想意识也不同,不但生存状态迥然相异,两人又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其实,罗博学与叶灵凤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是因为一位是知名作家,一位是无名作家,而是因为两人的灵魂归向大相径庭。我这里只是以叶灵凤这位知名作家和罗博学这位不知名作家,作为属世与属灵的一种表征而已。换句话说,罗博学的读书随笔已经脱离了属世的一面,并且大踏步地走向了永生之主真理的境界。

(责任编辑:jidujiao)

奉献支持

您正在访问的是基督教华人网简易移动版网页,请记住我们的主内域名(www.jiduai.com)使用电脑端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丰富更完善的主内音乐、讲道、在线圣经,在线祷告,主内书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