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警醒祷告”
经文:太26∶36-46
最后晚餐之后,耶稣“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即雅各和约翰,作者注)同去”,进入客西马尼园,在一个宁静的角落深情地祈祷。“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这是耶稣当时对三位门徒的期盼。可是,他们三个人没有一个人行在耶稣的心上。耶稣恳切祷告的时候,门徒居然酣然入睡。第一次祷告之后,耶稣“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他们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耶稣洞察门徒的“心灵”,所以他相信他们真的“愿意”与他“一同警醒”,一起祷告,他们未能满足他的心意,不是因为他们的“心灵”缺少忠诚,而是因为他们“入了迷惑”,以致“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因此,耶稣郑重地提醒门徒,“总要警醒祷告”。面对《圣经》的教导,我们也有“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的时候,所以,也当深思“总要警醒祷告”这个劝勉。
一、祷告应对“迷惑”
耶稣带着“甚是忧伤,几乎要死”的心情唤醒熟睡的门徒,但他并未过多批评他们,因为他非常清楚,门徒未能与他“一同警醒”,根本原因是他们“入了迷惑”。耶稣所说的“迷惑”,是指撒但的试探,《启示录》告诉我们:“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参启9∶12)耶稣“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参来4∶15),所以他深知撒但的恶毒,也深知人性的软弱。故此,最后晚餐之前,他就曾提醒门徒:“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参路22∶31)现在,他再一次警告他们,一定要避免“入了迷惑”。撒但的“迷惑”固然可怕,但也并非不能战胜,“警醒祷告”,就是“秘密武器”。经上说:“你们要顺服上帝。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你们亲近上帝,上帝就必亲近你们。”(参雅4∶7-8)
耶稣和门徒一样,也要面对撒但的“迷惑”,但他从未“入了迷惑”,原因就是他总在“警醒祷告”。耶稣刚刚开始工作,就“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参可1∶13),他最终没有“入了迷惑”,源于他借着“禁食四十昼夜”(参太4∶2)来“警醒祷告”。撒但没有出现在客西马尼园,但他的“迷惑”并未离开耶稣。所以,耶稣便在客西马尼园里恒切祷告,祈求上帝赐予他承受“这杯”的力量。耶稣“警醒祷告”,所以他没有“入了迷惑”;门徒昏昏入睡,所以他们“入了迷惑”。面对撒但的“迷惑”,“警醒祷告”就是有如此奇妙的力量。不愿“警醒祷告”,等于坐以待毙!
无论灵性多好,信心多大,我们都无法避免撒但的“迷惑”,但我们可以通过“警醒祷告”避免“入了迷惑”。撒但的“迷惑”会让我们山穷水尽,但“警醒祷告”能帮我们柳暗花明。经上说:“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前5∶8-9)
二、祷告坚固“愿意”
三位门徒没有与耶稣“一同警醒”,但耶稣并未因此怀疑他们的忠诚,因为他相信他们的“心灵”是“愿意”与他“一同警醒”的。门徒没有拒绝与耶稣同行,能够与他一同走进客西马尼园,足见他们的“心灵”中没有任何对耶稣的悖逆和反抗。并且,不久之前,雅各和约翰还向耶稣表示,他们能喝他所喝的杯,能受他所受的洗。(参可10∶35-45)彼得更是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参太26∶31-36)可是,他们的“愿意”未能化作行动,未能成为现实,因为他们的“愿意”在撒但的“迷惑”下产生了动摇。于是,耶稣便提醒门徒“总要警醒祷告”,因为祷告能坚固他们“心灵”的“愿意”。
耶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参腓2∶8),这是上帝的命令,也是耶稣的意愿,他曾公开宣告:“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参约10∶18)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字架,耶稣的“心灵”绝对“愿意”承受。然而,这种“愿意”并非没有挑战,肉体的疼痛,心灵的煎熬,他人的非议,没有一样容易接受。故此,耶稣来到客西马尼园,在上帝面前祈祷,向他祈求坚固这种“愿意”的力量。头一次祷告,耶稣如此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这次祷告的侧重点是希望上帝能把“这杯”挪去。经过这一次祷告,耶稣明确了上帝的意思,所以第二次的祷告发生了改变:“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这次祷告的侧重点是如何承受“这杯”,表明他的“愿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坚固。在与耶稣“一同警醒”这个问题上,三位门徒都绝对“愿意”,但他们缺少支撑这种“愿意”持续有效的力量,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像耶稣那样“警醒祷告”。
对于属灵品格的追求,我们时常有一万个“愿意”,但结果却是一万次失败,因为我们的“愿意”缺少持续有效的动力,保罗也曾为此哀叹:“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发出这段无奈的哀叹之后,保罗笔锋一转,道出了“脱离这取死的身体”的方法:“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参罗7∶18-25)对于“心灵”中的“愿意”,我们也时常有这种挣扎,所以需要“警醒祷告”。
三、祷告战胜“软弱”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