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华人网移动版

主页 > 福音 > 讲章 >

见证人的“意识”建设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经文:路10:1-20

 

  本段经文记载主耶稣在去耶路撒冷的途中,差遣七十门徒去作工。这七十人究竟是些什么人,我们不知。主差他们的使命乃是,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收割庄稼。主耶稣要趁着这最后的机会,尽可能地使多人得听福音。同时,主耶稣上耶路撒冷乃是受难,主知道日后的福音需要这些门徒宣扬,恐怕他们没有主在身边就束手无策,所以借此机会来训练他们,好让他们成为一个合用的器皿。

 

  在差门徒们出去前,主耶稣对他们有着清楚的工作指引,藉此来建设他们的“思想意识”,好让他们对所作的工作,所处的环境有更为深刻地认知。这些工作原则对于我们今日每位主耶稣的见证人(参彼前2:9),也同样适用。

 

  因着时间,我们简要地谈七方面。

 

  一、要有同工意识

 

  “……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面前,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1节)

 

  为什么不是单独一个,乃是两个两个的出去呢?因为两个两个,有以下好处:

 

  1、在旅途中:使工作的人有同伴,不致感到寂寞孤独;

 

  2、在工作上:又可以共同协商,同心祷告和扶助且可避免闲话。(可6:7,传4:9-13)

 

  3、在果效上:两人的见证更显可信,更为有力。(申17:6,19:15,约8:17)

 

  “两个”是工作的一原则,告诉我们需要同工同行,但这不是限定额。若有人据此认定不准单独作见证抑或两个以上都不可,这是无知可笑的。

 

  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的举动是震撼人心的,可在罗藤树下及何烈洞中就多么令人沮丧。原因何在?据他自称,是孤独的缘故。确实如此,虽有七千人,可无人与他同工。当他一个人力斗450个巴力先知后,枯竭了。

 

  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过红海后,在旷野中一人独自面对众多百姓的琐事,他岳父叶忒罗一眼就看出危机所在,提议组建同工团队。不然,不只是累。

 

  “两个”提醒我们需要有同工、有团队精神、有配搭事奉。

 

  二、要有紧迫意识

 

  “差遣……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对他们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1-2节)

 

  各城各地方,说明无论是喧嚣的城市,还是寂静的乡村;无论是近处的高岗,还是远方的海岛,都是主耶稣爱的地方,它们都需要基督的福音。是的,大使命告诉我们“到普天下去”、“直到地极,作主见证”。广阔的禾场,工人却是稀少。

 

  一次,耶稣举目田地,他告诉门徒,庄稼已经熟透,不再是四个月的等候,乃是发白,等着人去收割了(参约4:35)。

 

  所以,主的门徒当有紧迫感,不再是等候,乃是抢收庄稼。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15:58);要“殷勤不可懒惰”(罗12:11)。

 

  三、要有交账意识

 

  “……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2节)

 

  工人是受庄稼的主所差的,故此,他们所作的要向庄稼的主交账的。

 

  耶稣在许多比喻中,都提及交账的事。主人把银子交托仆人,往远方去了,回来的时候就是算账的时刻。如三等仆人,十锭银子等。

 

  照样,我们也是受托的,记得,有一天都要交账的。照着我们所作的得赏或受罚。因为“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

 

  保罗使徒在哥林多的服事,受哥林多人非议。他们中间出现了分争结党,有说属保罗的,有说属亚波罗的,有说属矶法的。实际上,保罗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但叫他们生长的却是出于神。故此,保罗非常坦然,他的交账意识很清晰。他说:“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林前3:7)

 

  当时常记得,我们要在庄稼主的面前,为着自己所作的要有交账。

 

  四、要有危机意识

 

  “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3节)

 

  当门徒们被主差遣出去时,耶稣提醒他们,到他们中间不是容易的事。对于愿意相信的人而言,他们如同待收的庄稼,然而那些不愿意相信的人,他们如同狼群。而门徒呢?在信徒中间,是收割的工人,在不信的人中间,如同软弱的羔羊。

 

  试想,羊在狼群中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危险且艰难。

 

  看司提反的遭遇;

 

  看保罗在路司得的经历;

 

  看宣教士在中国,特别是初到一个陌生地方,开展事工时;

 

  看两位在巴勒斯坦的青年宣教士。

 

  传福音绝不是游山玩水,它是艰难的,是需要牺牲的。所以,有些事情不要想当然,当有危机意识,如诗歌所唱的:“十字架的道路要牺牲,要将一切献于神。”当晓得谨慎行事,当信靠神的保护。

 

  五、要有知足意识

 

  “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无论进哪一城,人若接待你们,给你们摆上什么,你们就吃什么。”(7-8节)

 

  福音的见证人,也是平安的使者。

 

  人们对福音的态度也有不一,有人接受,有人拒绝;有人欢迎,有人排斥。当主的工人受到热情接待时,吃喝所供给的,无可厚非。不过,耶稣在这里提醒一件事,若在一家已经住下,另有一家,可能居住环境更好,更为舒服,不必搬家。同时,他人接待,摆上什么就吃什么,不能据自己的口味,要求他人“量身定做”。千万不可因自己是神的工人,就自命高人一等,挑三拣四的享受。总之,要学习随遇而安。

 

(责任编辑:jidujiao)

奉献支持

您正在访问的是基督教华人网简易移动版网页,请记住我们的主内域名(www.jiduai.com)使用电脑端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丰富更完善的主内音乐、讲道、在线圣经,在线祷告,主内书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