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树下的对话
约拿书是一本充满童趣的书,其夸张的手法、简单的表述、丰富的想象力,令小孩子们爱不释手,记忆犹新;而其生动的对话、讽刺性的教育、反问的话语,令我们这些成人回味无穷,深受启发。 约拿书以尼尼微城为背景,以约拿蒙召去传福音开始,以约拿的背道而驰展开故事,以大鱼蚕吃约拿丰富故事情节,以约拿与神的三次对话展开讨论,最后以蓖麻树下的对话表达出约拿的心态和神那无限怜悯的心意的截然不同,表明了神对世人的大爱。 一、尼尼微人的光景 事实证明尼尼微中有许多有良知、愿弃恶亲善、接受福音的人。当约拿向他们传道的时候(3:3-5),尼尼微人竟然举国上下都悔改,无论男女老少都披麻蒙灰,深愿弃绝罪恶。尼尼微人的善意,使神回心转意(“后悔”),收回灾难。由此,举国平安、皆大欢喜。尼尼微人的表现,证明神的眼光不会错,也说明人间确实有良知。人有时不信福音,乃是因为他未曾听到福音,或者不明白福音的真义,因而基督徒的使命不是因有罪恶而去咒诅人,乃是去传扬神的福音,去指出人间还有真善美,要让真善美去迎接基督的福音。 二、约拿的心态 约拿蒙召作先知,神让其到尼尼微传道,他却背道而驰,为何?是约拿怕尼尼微人吗?不是,因为约拿去死都不怕(4:3),怎么会怕尼尼微人呢?是约拿不会讲道吗?不是,因为先知的职责是“照本宣科”——只要如实传扬神的话都可,况且,约拿是一位文才横溢、信仰虔诚、神学丰富的人,这从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可见一斑。是什么使约拿不愿去尼尼微呢?是因为约拿不喜欢尼尼微人,宁见他们死、不要他们生的心态。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以色列国,结果以色列人被虏外邦,受尽诸般耻辱和痛苦,家破国亡。这一历史的苦难使以色列人视亚述人为世仇,要祖祖辈辈牢记这深仇大恨,要与他们不共戴天。 但神在拣选亚伯拉罕时,就说明神要亚伯拉罕及其后代成为有福的人,同时借其赐福给人类(创12:2-3),这是神永不改变的旨意,也是以色列人不可推卸的使命。故此,神要约拿放下仇恨,承担使命;放下个人爱好,关怀人间众生;放下独享救恩的愿望,要以人为善、以邻为伴,共同分享基督的救恩。 约拿深知神的心意,也知无法改变神的决定,他也知道他自己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所以他以“生不如死”表达其回避、退缩,甚至用它来威胁神。约拿更以独享蓖麻树下的阴凉表达他不愿尼尼微人分享救恩的心愿,至此,约拿的心已和盘托出。 约拿是当时以色列人的缩影,约拿心态是以色列人的心态。以色列人常以指责"外邦人"的罪恶将人拒之神救恩的门外,他们只看到其他人的罪恶却没有看到自己的自私自义,常以举世皆浊,唯我独清来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这种心态延伸到法利赛人身上,耶稣将其指责为“假冒为善”。 三、神的心意 神爱的是人的生命,他不是不讲理、无人性的暴君,而是一位象父亲一样满有慈爱的神,他怜爱人的生命,因为人类和万物都是他所创造的,他的爱遍及万千,有“丰盛的慈爱”(4:2)。他看到的是人的优点。这十二万人中有善良的妇女、可爱的小孩、青春的少女、健硕的壮士、勤劳的农民、灵巧的商人;有智慧的工程师、建筑师、医师、美容师甚至厨师,尽管每个人都有人性的缺点,但也有人性的优点,这些人的智慧、聪明、技艺和优良的品性都是从神而来,因为神是众光之父,万善之源,他的爱不仅遍及万千,而且他的爱包容万有、优化万有。神不会亲手毁灭他的杰作,他所建立的,他要坚固;他所拥有的,他要持守;他所创造的,他要圣化。神看重的是这尼尼微人宝贵的生命、可贵的品性、珍贵的悔罪之心。主耶稣曾经说:神尚且爱惜麻雀和百合花,怎么会不爱惜人的生命呢? 四、约拿书的属灵教训 1、谨防约拿心态 约拿心态不仅自以为义,贬低他人,更是仇视他人和想独占救恩。今日个别基督徒以“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为由,贬低他人,甚至仇视他人,这完全违背神的心意。在约拿书中,我们看到神没有恨,神只有爱,因此,恨人是约拿的心态,救人才是神的心意。今天一些基督徒听惯了教堂神圣的钟声,却听不到世人的声音,对世人缺乏同情和理解,更不愿与他们沟通、想方设法来拯救他们。有一首诗写得很有意思:“有人喜欢--在教堂的钟声下工作,我却喜欢--在地狱的门口救人。”前者是约拿的心态,后者是耶稣的作风,他愿与罪人、税吏为友。我们要谨防约拿心态,学习耶稣圣范。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