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吗(2)(4)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圣经故事),每日推送精彩主内好文,微信公众号搜索:meirijidujiao 加关注
另外有一处圣经是主耶和华在约伯记38章12节及14节责问约伯说:“你自生以来,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因这光,地面改变如泥上印印。”“改变”在原文应该翻译为旋转,就是说,地面旋转,像泥上印印。到底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美索不达米亚印字的泥筒说的。泥筒制造好以后,在它还没有被烘干以前用一个细轴穿过筒的两端作为轴心,然后握住轴的两端,把泥筒旋转在字模之上,于是便能把模上的字,印在泥筒上面,圣经用这个背景说明: (一)地球是圆的;(二)它是在一个轴上转动的。可惜当时的人不了解,过了许多年,仍旧以为地球是平面的,而且是不动的呢! 主耶稣在他的话语中,也曾经暗示过地球是圆的。当主耶稣形容他自己再降临世界时的那一刻,他不只说是在白昼,不只说是在夜间,也不只说是在早上或晚上,因为主耶稣知道,如果只肯定一个时间,那么对整个地球来说就有了错误。因为在中国是中午,在美国却是半夜,这样就会给科学家批评的把柄。请看路加福音17章34至36节,那里记载主再次来到地上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呢?“两个人在一个床上……两个女人一同推磨,”马太福音又说:“两个人在田里……”第一句指夜间。因为是睡觉的时候,第二句指早晨和晚上,因为东方的习惯是女人在早晚推磨。第二句指导白天,因为工人正在田间工作。这里明明说出,地球是圆的,因为当主耶稣再次来到地上时,在地球这一边是中午在地球那一连却是夜半,在地球其余的两边,必定是下午和早晨。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在四百年前才知道地球因为旋转而有白天和晚上,我们的白天恰巧是美国的黑夜,这个道理在没有经过证实以前,有谁能明白主的话呢?圣经如果是出于人意念写的,怎么可能会这样精密而没有一点科学上的漏洞呢?圣经虽然是写在科学发达的前期,但是在全部圣经里却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件不合科学的记载。这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可以解释,完全是因为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地球正像一粒种子,漂浮在神恩典的大海中。我们行走在这大海上,正像细菌躲藏在乳饼里,蠓虫飞翔在菜蔬上一样。又有谁曾经想到过,神竟然顾念这些蠓虫,甚至神自己竟然变成一个蠓虫,来死在十字架上,为要拯救、赦免我们这些败坏到极点的受造的人呢?这正像大卫的诗篇第八篇三节和四节所说的那样真实:“我观看你指着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竞眷顾他。” 天星无数。几千年来,有许多聪明人努力地数算天上众星的数目。在十七世纪,当望远镜还没有发明以前,星的数目,却已经被认为是确定的了。伟大的Kepler说,星有1005颗,后来这个数目又大大增加。但是以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来说,单单在我们的银河系里,就有一百兆以上的星,并且像我们这样的银河系,大约还有许多亿的星呢。天文学家现在一致认为,人要计算星的数目,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这一点早在圣经中,在2500年以前,就已经一再的说明过了。例如耶利米书33章22节明说:“天上的万象不能数算。” (二)关于物理学 人类可以使用电力真是约伯所梦想不到的事实。约伯记38章35节,神问约伯说:“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在约伯那个时代,谁曾经想到人能使用电力作为信差呢?今天我们一有急事,就可以走进电报局,用闪电传送消息;闪电竞能遵命而行,闪和电现在已经变成人类的家奴和送信的仆人。你所发的电报如果是重要的话,闪电不单单把信息送到,并且立刻能够向你回报说:“我已把信息送到了。”如果你嫌电报的速度太慢,那么你可以用电话来通消息,虽然在很远的地方,也可以和亲友通话谈心。古时候闪电曾经是人类的大仇敌,因为它伤害人和其他的东西,却没有办法可以拦阻它。圣经远在四千年前已经预料到今天的电气世界。如果说圣经是科学的预言家,有谁会说这句话不合适呢? 再请看约伯记28章24,25节:“因他(神)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人人都承认水是可以度量的,但是怎样衡量风呢?空气向来被人认为是非物质的,没有大小轻重可说。直到三百年前,大科学家伽利略才断定空气是有重量的,是一个可以度量的物体。但是圣经远在四千年前,就已经向人类预告说,风是有重量的,是可以定轻重的物质。 再请看以赛亚书40章12节: “谁曾用手心量诸水?”这就是说,神曾经用手量过众水看看它不多不少,刚刚适当,然后放它在地球上。很奇妙的是,现代的科学也是这样说。地球上的水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不多也不少。海水如果比现在多深九尺,那么地球上的炭气和氮气都被海水吸收。这样人和动物、植物就都没有办法生存了。如果海水比现在所有的少,那么又是不够周转了。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如果不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地的话,因为蒸发面积太小,雨量不够。田地必定会干死。神所定的分量刚好够周转,不多也不少。万一嫌少,人们就盼望天阴多降甘霖;如果嫌多,就盼望睛天蒸发水量,这样大地就能生长五谷,喂养寄住在地上的人和牲畜。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