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处世之道.(2)
使徒进一步说:“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在此“担子”不是指罪恶方面的担子,这“担子”就是基督徒在世上各人应尽的本分与责任。就如每一个士兵都必须携带自己的装备,这是他的责任所在。爱心是甘愿担当别人的重担,却不是依赖别人来担自己的重担。寄望别人来担自己的担子的思想是取巧的思想,是无端的索求,这并不是爱心的问题。凡实际过着爱心生活的基督徒,必然不是仰赖别人的慷慨来解决自己的难处,乃是准备自己担负自己的难处,又尽量分担别人的难处。 三、如何凭爱心行事(加6:6—10) (一)应供给主仆的需用(加6:6) 加拉太书6:6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 “在道理上受教的”指一般基督徒,“施教的人”指奉献自己一生的传道人,基督徒应该供给他们一切的需用。在道理上受教的基督徒,应当供给“施教”的主仆,使他们可以专心侍主,这是无可推诿之责任。笔者的领受是,凡信仰纯正、热心爱主、为人正直的基督徒,必乐意藉着供给主仆的需用,来表示他们爱主的心。 有一些基督徒存着一种思想,以为传道人应该甘心为主受苦,所以无须在“一切的”需用上供给他们。这是不负责和取巧的托辞,因为这不是基督徒应抱的态度,而是传道人应抱的态度。 有人以经济学的角度说,没有给传道人足够的需用,实际上是在克扣传道人的传道资本,这样的人应该对教会属灵的损失负责。我想这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有不领工资的传道人,故意多方表露自己的缺乏,常常指望人的关心,是徒有“信心生活”之名,这种生活不能荣耀神。 (二)种与收的因果关系(加6:7-8) 加拉太书6:7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6:8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愿不愿意帮助人这等事,就像是为自己种植一般,若所种的是坏种子,就收恶果;反之,若所种的是善种,就必收美果。使徒在此指出:“施比受更为有福”,行善并不是一种损失,乃是一种“投资”,使自己将来可以有收成。所以行善不只是为助人、荣神,亦是为自己积存财富在天上(参太6:19—20)。“神是轻慢不得的”,这句话是重要的提醒。“轻慢”意为“嘲笑”、“瞧不起”。凡是轻慢上帝的、不把上帝放在眼里的人必要自食其果。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是自然界的一般定理,属灵的事也是如此。一个人种下真诚的爱心,若“顺着圣灵撒种”,即顺着圣灵的感动和引导行事,收取的是天上永存的基业和丰盛的生命,必从神那里得赏赐和称赞;反之,我们若“顺着情欲撒种”,即顺着肉体的喜好行事,这等于在替自己撒下一些败坏、灾祸的种子,终必收取败坏。 这类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都有许多。我讲一个正面的事例:我读本科时候的班主任老师,自复堂后长期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做外事接待,她一向认真负责,热情接待外国的弟兄姐妹,有许多人也就成为她的朋友。她告诉我说,“我真如亚伯拉罕一样,竟然接待了天使。你想的到吗?我儿子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到了一户人家去租住,不曾想到,竟然是我接待过的、把我当做好朋友的一家人。我儿子得到他们很大的帮助。我真是接待了天使啊!”而反面的例子有《旧约》的哈曼对待末底改这类的事例。 (三)行善不可丧志(加6:9—10) 加拉太书6:9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6:10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圣经提醒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行善怎么也会丧志呢?这句话显示,行善也可能会遭遇阻拦、误解、批评,甚至是讥笑,所帮助的人令你失望,善行未见结出善果,就常使行善的人受到打击,灰心丧志,觉得自己所行的善事归于徒然。这种情形是可能发生的,正因为如此,使徒劝勉基督徒,行善不可丧志! 主耶稣拯救罪人,他顶着人的误会、拒绝、反对和凌辱,最后他舍命在十字架上,才使我们得着这宝贵的救恩。基督徒不能以为,行善理当受人欢迎,或是人们若不笑脸相迎,便无心行善了。相反地,基督徒应当准备为行善而受苦(参彼前2:30),为讨神的喜悦,遵行神的旨意而行善,不是为得人的拥戴、称赞、报答而行善(参太6:1—4)。有这样的认识,才不至于行善而灰心。 四、结语 “有了机会”是指,当我们手中有“行善的力量”,而别人也有需要的时候,就应当趁着机会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这句话指出,基督徒在主里已经是一家的人(参弗2:19;提前3:15),所以说“更当这样”,应优先和更多地帮助主内弟兄姐妹的缺乏。 圣经说:“到了时候就要收成”,这表示行善之收成是有“定时”的,是需要等待的,正如撒种需要等待收成一样。 在《雅各书》中也有类似的教训:“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雅5:7—8)。 基督徒应该都是“行善的农夫”,理当效法农夫的忍耐而行善。这是使徒保罗教导我们对待他人的责任,也是基督徒的处世之道、爱心待人的原则。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