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什么?.
经文:约1:35-42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他们看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那一天便与他同住。 “你们要什么?”这是耶稣见到跟从他的门徒时说的第一句话。耶稣第一次见到人家就直接问:你们要什么?我们读来觉得很别扭。中国人第一次见面习惯问人家:你吃了没有?欧美人第一次见面喜欢说:How do you do?(你好!)。犹太人信靠同一位耶和华上帝,大家互称兄弟,但彼此第一次见面就问人家“你们要什么?”这还是很不常见的。耶稣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奇怪的方式作为他与即将拣选的门徒见面的开场白?耶稣究竟希望用这样的开场白传达一个怎样的信息?我们又可以从其中得到怎样的教训?让我们尝试从经文进行一点思考。 一、我可以向上帝要 “你们要什么?”这不是我们见到不速之客时的呵斥:“你们想干什么?”不是打发乞丐时高高在上的施予:“想要我给你们什么?”耶稣的问题至少包含了两个基本的概念: 1、我们可以向上帝要。 2、当我们决定跟随耶稣时,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跟随祂。 第一、我们可以向上帝要 耶稣的问题其实是对门徒的一个应许,即,我们可以向上帝要。耶稣在世时不止一次应许门徒: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7-11)。你们向来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但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24)。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就必成就。(约14:14)。我们不仅可以向上帝要,而且我们看到上帝非常喜欢我们向他祈求。耶稣教导我们要恒切祷告,祷告包含着寻求。耶稣曾用不义的官与穷寡妇的比喻说到基督徒当如何向上帝恒切祈求而不要灰心。耶稣说有一个不义的官,他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有一个穷寡妇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于是到不义的官那里告状。不义的官完全不予理睬。可是穷寡妇天天缠着不义的官。最后不义的官被穷寡妇缠得心里烦乱,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穷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路18:4-5)。耶稣说:你们听这不义的官所说的话。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6-7节)。耶稣是在教导我们,不义的官尚且因为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寡妇恒切的哀求而听了她,何况我们的天父岂不听祂儿女恒切的祈祷呢?耶稣是在鼓励我们恒切向上帝祈祷。圣经甚至应许:“你们若大大地张口,我就充满你们(有使你满足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的失败就在于我们不知道祈求,不知道向上帝“要”!对上帝我们像一个陌路人,遇到问题,我们只知道自己想办法,若非山穷水尽就不知道向上帝求助。可能你会说,我祷告了,可是上帝没有听我的祷告啊!是的,上帝好像常常对我们的祷告无动于衷,我想也许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的祷告不够恒切,上帝的时间还没有到;第二、我们的祈祷不符合上帝的心意;第三、我们的祷告不够真诚,不像是祈求,而像是汇报。上帝终会对我们的祈祷有所反应,只要我们恳切。因为当我们决定跟随上帝时,他是希望我们在跟随他的脚踪时会有所得着。因此,他第一个问门徒的问题就是“你们要什么!” 第二、知道我们为什么跟随祂 耶稣第一次见到跟随的门徒就问他们:你们要什么?他也是要门徒明确自己的决定:“我为什么要跟随耶稣?”明白自己跟随耶稣的心态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着名的黄埔军校成立之初,在学校的大门上刻着一句重要的校训:要想升官发财莫入斯门!军校要他的学生知道,报考军校就是为了报效祖国,要想借此升官发财,那目的和道路都走错了。跟随耶稣更是如此,要想借着“跟随耶稣”得到什么功名利禄那么方向就错了。我们看到犹大跟随耶稣三年之久,目的不清,最后终于发现跟随耶稣得不到他所期望的,白白错失三年宝贵时间,因此犹大“亡羊补牢”,以三十块钱出卖了耶稣,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终不得好死。试想,如果犹太当初知道“我要什么”以后再选择跟随耶稣与否,他就不会落得那样一个下场。今天,有些人选择了侍奉的道路,读了神学,到了教会,不是叫苦不迭大呼上当;就是甘愿像犹大一样,反正“上了贼船”,管他什么信仰道德,先捞它一把功名利禄再说。两种都是得不偿失,可见不先明确自己要什么,就忙于“跟随”耶稣,是一件十分危险的盲目行为。到头来不仅发现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可能人财两空,留下千古遗恨。 二、我可以不要什么 耶稣问门徒:“你们要什么?”要清楚我们要什么,不妨先问问自己:我可以不要什么?我可以不要什么呢?细观你现在所拥有的,你会发现,从前你拼命想要得到的很多东西,今天是你所不需要的。你花钱买的衣服可能放在你的柜子里很多年没有翻过一次;你精心准备的鞋子、你珍藏的图书、你购买的影碟你所拥有的很多东西,可能这一生你都不会再用第二次了。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我们以为宝贵的,可以是我们不要的。相反,他们可能成为你的垃圾,你本该使用的东西,反而因为那许多的“垃圾”而被淹没。往往,在我们的生命中就是有了太多我们可以不要的,而使我们失去了我们生命中那必要的东西。当我们的人生观变了,价值观变了,当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许多我们以前认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保罗就说过: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断如此,我已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当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因此,“我可以不要什么”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当我们端正了我们生命的态度时,我们就会知道我可以不要什么。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