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圣经的角度认识“贫穷”(二)(3)
这个善良的女孩,在节目中表明,虽然不愿意成为哑巴的女友,但哑巴的家人在电视上承诺,会把她当女儿来看待,只要她有什么需要,这家人会全力帮助她,我们也看到,因为她在一个贫穷的哑巴落难中,帮助了他,最后,她的身份,成了这个富人家的“女儿”。最后,这个寻亲节目,也在人们的祝福中和哑巴对她的追求中结束。我们想,这个女孩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得到的经济上的支持,她也同样得到很多人的祝福。 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是神的儿女,我们是神在创世以前,就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神把他自己给了我们,把圣灵赐给了我们,“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 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样身份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是为了追求钱财而活,是为了追求今生钱财上的富足,还是为了“与他一同受苦,与他一同得荣耀”而活呢? 这是我们拥有了“天父儿女”这个“身份”时,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3.不可忽视女人的存在 在一些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那里的人,在生活上,无法建立起来,很多原因,是年青人(包括很多年轻漂亮的女人)都出离了这个地区,出去打工,留下来的人,都是一些光棍汉、病人或者老年人,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 在古诗词中,唐朝王之焕写过一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是一个偏远的地方,这里的“春风”意思,就是指着“女人”,一个地方没有年青女人,也就没有生育的可能,所以,这个偏远的“玉门”,在唐朝,也留不下镇守边关的战士和将官。 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一个小地方或一个山区,看不到什么年青女人,这个小地方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女人的存在,才有可能吃喝嫁娶,有了女人的存在,这个家庭才有可能繁衍后代,有了女人的存在,一个家庭,才有可能休养生息,有了女人的存在,一个家庭,才能听到女人的笑声和散发的生气。 今天,在老少边穷地区,即使再给他们扶贫和救助,进行着各样政策的优扶,但当地人对于救助,虽然享受,但对明天并没有抱多少希望。而今天去老少边穷地区宣教,去那里传福音,也有很多是走过场,到那里看一看,了解一下风土人情,当地人和当地教会,也深深了解他们来宣教的这一种模式,对于这一种宣教现象,也是采取敷衍,并没有多少宣教士,能够像当年西方传教士那样地进入到了实质内容。 有时,能找出贫穷的根源,但不能解决这样很现实的问题。经济上的帮助,不一定是最有效。再者,人的信仰不能建立,人虽然来到教会中,但因着人还有更多的这个需要和那个需要,即使有了女人,还是会有很多人,离开教会,在教会里找到了人生伴侣,找到了一位姊妹成为他的妻子,但最后,因为信仰没有建立起来,虽然暂时“吃饱了饼”,但最终还是一天一天又离开了教会。 所以,关键的第一步,是信仰的建立。 4.基督的贫穷使我们成为富足 有了信仰,就有了神,有了神,就有了帮助,有了信仰,一个人才会在圣灵里,一天一天地成长,真正地从心灵里富有起来。 天主教的德雷莎修女,她的衣服,只有几件莎丽可以穿,按照有钱没钱的标准,她就是一个标准穷人,在印度这个国家,她终日穿梭于穷人的中间,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给他们带去活着着尊严,死的时候,也让他们死的有尊严,虽然在物质上贫穷,但她是活在信仰里,活在基督里。她在经济和物质上是“穷人”,但她在信仰里是一个“富人”,她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也把奖金捐献了出来,建立起了一个宠大的救助贫穷的机构,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分支机构。 对于信耶稣的人,能很容易地理解她,但对于不信的外邦人来讲,如何理解她呢?因为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不懂得,得着了基督,一个人活在基督耶稣里,就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所以,保罗一生在外邦人中传教,过着贫穷的生活,为了日用的饮食,要亲手织帐蓬,但他却说出了这样的话:“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以耶稣基督为至宝,为着耶稣“已经丢弃万事,看为粪土”。 主耶稣是神的独生子,天父曾藉着他创造诸世界,圣经中这样说:“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主耶稣离开他荣耀的宝座,道成肉身地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在犹太人那块土地上,辛苦地传着福音,要把好消息,带给贫穷的人,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今天我们再贫穷,都没有主耶稣贫穷,他在十字架上,他身上的一件外衣,被人脱下“分去”,罗马兵丁又在十字架下为他的里衣拈阄。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