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中的怜悯
引言:
朋友!你有遇见过绝望的事吗?什么是绝望?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一种失去希望、极度渴望时而得不到回应的状态下的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痛苦。(往往在希望完全消失的时候会体会到这种感觉。)”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产生绝望?是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 往往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失去自信心,多次的背叛,导致最终的绝望,往往产生于在生活或事业或爱情受到重大打击而看不到重新开始的道路时。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是一个妇人,当她失去唯一的依靠时,引致了她在绝望中痛哭,那她的唯一依靠又是什么呢?
路7:11-17
一、不要绝望——因他是怜悯的主(11-13)
圣经中记载耶稣使死人复活的有三处,一处是他使管会堂睚鲁的女儿复活,还有一处是约翰福音里,他叫拉撒路复活。而路加在这里记载拿因妇人的儿子复活,不单强调耶稣的能力,也强调祂的怜悯。
拿因城,一般都认为它的位置在今日的奈因(Nein),约在拿撒勒东南方6哩,在小黑门(Little Hermon)山坡上,离迦百农有一天的路程。故事讲到耶稣有一天到了拿因城,碰巧与一队出殡、送葬的人相遇。死者的母亲是一位寡妇,她失去了她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可以说她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对她来说,唯一的希望从此破灭了。这样的处境,意味着这妇人现在在世界上从此孤单一生。没有了男人的保护和供养,她的生活一定会很艰难。
看到了这位妇人的遭遇,使我们想起了旧约中拿俄米和她两个儿媳的遭遇。饥荒之年,一个一家四口,为了躲避饥荒,男主人携带全家,逃亡到了异国他乡。不久,两个儿子也娶了当地的女子成了家,生活终于有了着落。然而,没想到这一家之主男人不久就去世了,再过不多时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离开人世。三个男人的离去,意味着三个女人从此就成为了寡妇。人生叫人绝望的莫不过于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当拿俄米回到家乡,人们叫她拿俄米时,她的反应是:
”......‘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不要叫我拿俄米呢(得1:20-21)?’”
这时拿因妇人的心里世界想必也是这样,一个妇女很难可以赚钱维生。在艰难、孤单、忧愁上雪上加霜的,在世俗眼光看来,这个家庭的血脉就此断绝了。同着她一起送殡的,有城里的许多人,并且众人也都对她有极深的同情与哀悼(11-12)。
耶稣见到此情此景,因着他的良善,就怜悯妇人。安慰她说:“不要哭”,仿佛在告诉她,不要绝望,不要沮丧。
怜悯,在《圣经百科全书》指出:“‘怜悯’在《圣经》中的含义颇丰富和复杂,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要用好几个字才能表达其中多方面的意思。因此,有许多同义词表达其意义,如仁慈、恩典、慈爱、良善、恩惠、同情、怜恤和坚定的爱等。怜悯的观念最显著的意义是:以悲悯的心去赦免一个犯罪或敌对的人,在他可怜的境况中帮助他,不计较他的过犯”。
一首诗歌曾经感动了数以千计的基督徒,它的歌名叫《一双看不见的双手》,是一群被父母、社会离弃,无家可归的台湾原住民孩子,他们被高雄的一间教会办的育幼院接收,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们,如父如母,以耶稣的爱,温暖了他们一个个幼小且冰冷的心,并建立了他们的信仰,在那里他们经历了神的怜悯。在一次巡回演出的舞台上,当他们唱起这首歌时,自始至终是眼含泪水,我想这是一种感恩的泪水。
“虽不见你,触不到你, 但我知道,你正在对我低语。 哦主耶稣!哦主耶稣! 我深知道你一直就在这里。 是你的手,钉痕的手, 重新抚慰,我那破碎的心田。 是你声音,温柔话语, 再度填满我心灵中的饥渴。”
弟兄姊妹,今天你也许正遭遇生活上的艰难及事业上的挫败;还是在病痛之中或失去亲人挚爱。
你不要绝望,因为耶稣是一位怜悯你的主,他那双看不见一直在托住你。因他应许我们,“压伤的芦苇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不吹灭(太12:20)。
二、不要绝望——因耶稣是复活的主(14-15)
一个绝望的人特别是面对死忘时候,在世人的眼中,意味着一切的希望从此终结。因此就有了人死不能复生、人死如灯灭等俗语。
这个妇人悲痛欲绝的哀哭,是在它看来从今往后不再会有希望与依靠。然而,这位怜悯的主,给予了这个心中充满绝望无助的妇人,带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叫抬尸体的人站住,吩咐已死的少年人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坐起并吃饭........。
对于死亡,基督徒的死亡观又该是怎样的呢?
保罗时代的帖撒罗尼迦信徒就对于死亡显得有些困惑。他们从保罗那里得知基督会再来,活着的基督徒将会与主永远在一起。但他们遇到的问题是,那些已经离开世界的亲人会不会吃亏,是不是就完了。于是,每当他们见到亲人离世时,就如同那些毫无指望的非基督徒,悲痛欲绝,绝望不堪。
故此,保罗就就写信给他们,对于亲人离别所显露出的伤痛在所难免,是人之本性。但基督徒的离世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睡了,他们会有复活的一天。这种的离别只是暂时,他们在坟墓中是等候主的再来: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