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被柴静的纪录片刷屏了。2月28号,从央视辞职,消失一年多的柴静以《穹顶之下》出现在人们视线。
柴静以深度调查风格,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她也首度透露当时辞职的原因是由于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自己才辞职专程陪伴女儿。出于母亲保护孩子的心,她对雾霾做了研究,并和国人一起向“看不见的敌人宣战”。
环境与人的关系,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同命运。在上帝创造天地之际,神就告诉我们,要治理全地。不仅如此,甚至人的善行与恶行、受罚与得救,都与大地蒙福或受诅咒相关。
神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托付给人的责任
上帝对人的第一个命令,即与大地有关。
祂赐福给人,让人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参《创》1:28)。不仅如此,祂更把治理万有的权柄赐给人,叫人作全地的君王——所有受造物中,只有人类是按照上帝的样式所造,足见人的尊贵。
上帝更要人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的走兽。“治理”不是辖制或剥削,而是服务与和谐。正如《诗篇》72篇所描述的,理想君王是上帝在地上的代理者,替天行道,秉公行义。他珍惜百姓的性命,为社会中的弱势者伸张正义,拯救受压制者。
权柄与责任相伴而生,人对大地亦如此。关心环保的人,当确认这治理的权柄与责任源自上帝的委任,当向上帝负责。
给人的丰富供应
上帝把各种树上结的果子给人当食物,显示上帝的供应无缺。而人受命为各种动物命名,更说明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然而自从人类始祖犯罪,被逐出伊甸园,地受到连累,不再为人效力,反倒长出荆棘,是为受诅咒的记号。人与动物之间,也不再像理想的君王与子民亲密、互信、互重,反而变成功利与敌视。人与上帝的关系,直接影响人与其他受造物之间的关系。
人犯罪,地受连累
《创世记》中洪水的故事,不仅讲到人类因罪受罚,更指出大地因人的罪受牵连,被诅咒。洪水把地与海的界限除去,与创造时的“分开”(建立秩序)正好相反。
洪水毁灭生命,也与伊甸园4道河流的作用相反。原本滋润大地、使人得生命的水,反倒带来死亡与毁灭。然而,即使在洪水毁灭罪人之时,上帝仍早早吩咐挪亚建造方舟,保存各种动物。关心自然生态环保,要从更宽广的属灵视野,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联。
人的善行与恶行、受罚与得救,都与大地蒙福或受诅咒相关以色列民在埃及受苦役,受灭族的迫害。尼罗河原是滋养生命的水,法老却叫全国百姓一起参与溺婴的恶行,把以色列男婴丢进河里。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与上帝的“创造赐福”旨意完全相反,所以注定失败。
上帝用十灾迫使法老放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十灾都与自然有关,是毁灭,是“创造”的相反。但是上帝降灾祸,也消除灾祸。地受灾之后,上帝也使其复原。上帝用十灾警告法老,目的不是消灭他,而是要他和所有埃及臣民知道,唯有祂是普天下的上帝。
人的善行与恶行、受罚与得救,都与大地蒙福或受诅咒密不可分。
享受供应,不可浪费
以色列民出埃及,40年在旷野,每日经历神迹,享用从天上降下来的吗哪,直到结束旷野漂流,进入应许之地,得享当地的土产为止。而且令人惊异的是,虽然有人拣拾吗哪多,有人少,却“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这是叫人凭信享受上帝恩典的供应,却不可贪心、浪费。
上帝乐意赐恩给人,上尖下流,连摇带按,显示祂的丰富。然而祂不浪费。就如耶稣行神迹,用五饼二鱼叫5千人得饱,随即吩咐门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关心环保,未必都是采取伟大的行动,可以从自身做起:减低消费,节制贪欲,避免浪费……这都是对环保的实质贡献。柴静在纪录片最后提出的12369举报电话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
思考永续经营
以色列人进入了迦南地——那是上帝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摩西临终前谆谆告诫百姓,要在这地上得福气、长久和平安,必得遵守诫命。而上帝的诫命,除了爱上帝、爱人之外,还要好好爱护大地。律法中特别表明,要取雏放母,甚至连残酷的战争,都不可任意摧残自然生态,“这样你就可以享福,日子得以长久”。
上帝创造天地,把地交给人来管理。人与大自然不是“我与它”的疏离关系,可以任意剥削。而是“我与你”的亲密关系,需要刻意珍惜、护持。
爱护环境,是欣赏上帝创造的美景,感激上帝的眷顾美意。我们珍惜受造界的一草一木,藉此表达对造物主的尊敬与敬畏。留下美丽的大地给后代,永续发展,更是接受上帝赐给人的君王职分、执行管理之责。
在人民网对柴静的采访中,柴静曾说到:小时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树根上,我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拿小铲子把肥皂水铲起来,埋在了别处——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我自己曾经对雾霾无知无觉,现在我对空气有我的爱惜,所以我去找适合我的方式,我相信,别人心底有自己的爱惜,有适合自己的实践。
如果我们懂得我们是神的管家,如果我们对上帝有敬畏之心,如果我们明白土地的兴衰也承载着人们的命运,如果我们多一点点爱,少一点贪婪……那么我想,我们都会附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没有”
“你见过蓝颜色的天吗?”“见过蓝一点的”
“你见过白云吗?”“没有”
这是在《穹顶之下》出现的一个片段。希望这位6岁小女孩的所说的,不会成为我们的孩子可能面临的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