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圣乐服事者的心路
——吉中鸣牧师专访 音乐,是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心灵的共鸣,或安慰,或启迪,或予以力量。因此,教会音乐在历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历史上各种风格的圣诗,是不同时代的天路客对信仰的表达和诠释。教会音乐发展至现在,无论古典或现代,都有自己面向的群体。 吉中鸣牧师是华人教会界资深的圣乐服事者,他成立的“媒体绿洲”事工,时常在各地进行圣乐培训和栽培,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华人教会圣乐事工的开展。那么,在吉中鸣牧师圣乐服事的过程中,他有哪些经验和心得?他是如何理解音乐?对于当下教会日益增多的年轻的圣乐服事者,他有哪些建议和劝勉?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吉牧师进行了采访。愿前辈的服事心路,成为你我共同的勉励和榜样。 访谈者:罗博学(以下简称L) 受访者:吉中鸣牧师(以下简称J) L:吉牧师您好,听了您弹奏的钢琴曲《假如爱有天意》,沉醉其中,也看到这首钢琴曲不仅在主内媒体很流行,也特别被非基督徒朋友所欢迎,那么,您作为资深的圣乐服事前辈,如何理解这首钢琴曲中所要传达的“爱”和“天意”之间的关系呢? J:这首钢琴曲是很多年前的,当时有朋友要出一张关于人间爱情故事的专辑。因为他没有给我歌词,我只是靠着旋律来理解这首歌,整张碟子都是用钢琴来弹,弹的时候会有共鸣,虽然旋律并不一定告诉你爱是什么,可是会带给我们一种情绪,如澎湃、轰轰烈烈、或者很温暖。在这首歌的表达中,感觉很温馨。 讲到爱和天意,我认为,我们的爱都是从上帝而来,人并不懂得如何爱,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是从天上来的却是爱,是赐予,是牺牲,是不计较,所以如果没有从天上来的爱,世上的爱会不完全。若没有天上的爱,地上的爱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有条件的,第二是有限的牺牲,你会为你所爱的人牺牲,不会为不爱的人牺牲。一般人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过活着。从天上来的爱是不讲条件的,没有代价的,正如耶稣的爱一样,所以“天意”指的就是上帝的意思,上帝就是爱,因为爱而道成肉身。 在我的信仰里面,我实在没法完全明白这种道成肉身的谦卑、舍己和信仰,尽管我的理性和思想明白,但是我的经历中很难明白。 L:听了您的专辑《从约旦河到耶利哥》,有非常深厚的圣经基础,曲风不同于当下流行的敬拜诗歌,更多了一些民谣的元素,可否谈谈您在创作这些诗歌过程中所经历的故事? J:当时我写这个系列,很想写一个故事性的,适合诗班献唱,为什么呢?想去影响传统诗班。我发现,传统诗班都是四部和声,比较简单。所以我想,还不如写一种用现代的和声和节奏,却用古老的四部合唱方法演绎出来,这是比较特别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这张专辑中的诗歌还没有一个机构或团体能唱好,因为难度的确很高,曾有两个团体唱过,还是没有完全掌握节奏。 为什么会创作这张专辑呢?这张专辑表述的是信心的经历,踏过神所要我们做的事情,顺从时,就看到奇迹,就像祭司的脚一下水,河水就分开,分开后就可以进入迦南美地。在这张专辑的制作过程中,有欢乐,有迷惑,有不信,有彷徨、有争战、甚至有攻击,如果不信靠,一切都没办法打开,前面的神迹永远无法到达。整张专辑中,也融入了一些中东和以色列民谣的元素。 图|犹太人渡过约旦河后,遇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耶利哥 L:您1992年回香港工作,全职投入音乐创作,推动香港的敬拜赞美事工,并举办数以百计的敬拜赞美、司琴与敬拜事奉培训,2001年成立“媒体绿洲”,可否向一直关注您的各位弟兄姐妹介绍下媒体绿洲的一些情况? J:我92年回香港,在一个机构服事,差不多9年多时间,然后我希望有自己的一个平台,去做传福音的工作。首先,我是一个布道者,那时回香港举办了一次音乐聚会,给人家标签为“敬拜赞美”,那次很成功,所以那条路被打开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之后,我就一直做敬拜赞美的事工,但同时也做很多的布道,所谓布道,也是用音乐的包装,加上信息的分享和见证传达出来。 除了布道,我的心愿是将来没有后顾之忧,全身投入在中国大陆传福音。我1982年曾经来到中国,那时候看到内地一些教会,心中有很大的感动,但那时我神学院还没毕业。所以我很感恩,现在有机会来实践。从92年开始,我已经开始在中国内地开始了培训,当时在潮汕等地。2010年左右,开始逐渐向内地靠近,如山东、海南、温州等,在此过程中也很高兴认识耶希亚的朋友。 我的三个心愿是——布道、栽培、创作。还有机会写的话,希望继续创作下去,也很注重下一代的培训,不要说在国内,就在香港,敬拜赞美这一块有青黄不接的问题,和经费有关系,这就成为一个症结。 L:当时怎么会想起用“媒体绿洲”这个名字呢? J:其实我在1985年,开始我人生第一个全时间服事,是全时间青年传道人,4年后有清楚的感动,神带领我离开牧会,全时间进入布道传福音。1986年,我当时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恩雨之声”,用媒介传福音,开始时用收音机,1989年开始向电视转型。我当时想:用什么方法更方便传福音呢?我当时就想到“媒体”这两个字。“MMO”(Multi-mediaOasis)指的是多媒体的绿洲,我觉得蛮好。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更多地用多媒体传福音,因为这是一个媒体盛行的时代。 L:您的脚踪遍及世界各地,不仅推动香港教会的圣乐事工,也在各地举办圣乐培训、音乐营等。在与这些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教会或机构的接触过程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J:我去北美洲、澳洲、东南亚、新马泰、台湾包括国内这些地方,主要是做音乐布道,希望在布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具体的培训。我们的做法是希望将敬拜的精髓带到教会中,而不是看完就OK。通常,会在当地成立一个诗班,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联系,所以他们提早就开始了,我们到达后,再进行简单的彩排。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