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默想》(连载1)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 《基督徒的默想》(Christian Meditation)/ 克艾蒙(Edmund Clowney)着 苏文峰/简王仁芬 合译 第一章 基督徒的默想与神的智慧 「默想」(meditation)这个名词,在旧约的诗歌与智慧书中最常被提及。诗篇和箴言不只提到默想,它们本身就是一种默想的成品。 如果我们把诗篇119篇当作抒情诗或史诗来读,我们一定会觉得失望。诗人以8节诗文为一段,每段依照顺序,以一个希伯来字母为开头,每一段开头的字母在变,但主题不变。诗人以这种似乎有点单调的方法,不断地称颂神的律法。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于进入诗人写诗时的默想状况。 这首诗的形式与东方所谓的「坐莲式默想」(lotus meditation)很相似。默想者集中心思在一个主题上,默想与这主题有关的各种事物与各方面的意义,却又不断地回到中心思想来。他的思想不断回向中心,正像联合的花瓣一样。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 这首诗若是用速读的方法来读,一定会破坏诗中的气势,把它贬抑为一连串模糊的同义字。但一个仔细默想的读者,却能跟着诗人的思路,被引进神的话里。「我要默想袮的训词,看重袮的道路。」(诗119:15) 默想产生了圣经里的诗歌与箴言。向神倾吐,涌出赞美的诗歌(songs of praise)。默想者寻求神的道路,凝聚成智慧的话语(wisdom writing)。若要了解圣经里「默想」的意义,必须从这两条源流去追溯。我们先来看默想与智慧的关系。 一、 智慧的泉源 神是一切智慧的泉源。智慧是祂的属性:「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箴3:19)。 智慧在诗歌中被描述为神的同伴,与神一起为创造的大工踊跃(箴8:22)。但约翰福音更进一步地描述:神的爱子就是神的道,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约1:1-3)。 由于神是智慧的来源,人想要在神之外寻找智慧,一定是枉然的。约伯形容人寻找智慧,就像挖矿工程一样。然而,人可以挖出红玛瑙、蓝宝石与黄金,却没有任何矿坑可以出产智慧的矿石(伯28章)。智慧是挖不到的。「敬畏主就是智慧」(伯28:28)。这经节常在智慧书里出现(箴1:7;9:10;15:33;诗111:10) 只有全智的神,能将智慧赐给人。「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1:5)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 神的智慧在祂过去完成及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显明出来。「诸天述说神的荣耀」(诗19:1)。诗篇不断地称颂神的智慧与权能,祂创造了世界,又使四时运转:有夏天,有冬天,有播种的时候,有收割的时节(如诗33篇)。诗篇也因着神掌管人类历史的智慧而欢呼。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但「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祂心中的思念万代长存」(诗33:11)。 最为重要的是,神更以救赎的大工来显明祂的智慧。神应许要救赎祂的百姓,祂大能的作为也完成了这工。诗篇常歌颂神对百姓的拯救,祂带领他们出埃及,经过旷野,进入应许之地。先知从这个拯救里,预见神末后所要成就的大事。祂不只要招聚被逐分散的以色列民,祂也要聚集外邦的余民来到祂的圣山赛49:6;56:6-8;耶49:6)。照着神的托付,传福音给外邦人的使徒保罗呼唤说:「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罗11:33,34) 然而,悖逆的人,不能看见神在自然界和在救赎历史上的奇妙作为所彰显的荣耀与奇妙。神必须将祂的智慧显明在人心里。耶稣在圣灵里欢乐,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只有神奥秘的圣灵,能向人启示神的智慧(林前2:6-12)。使徒们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解释属灵的事(林前2:12,13)。凡接受使徒所传信息的人,他们的心也被同一位圣灵所开启;他们的信不在于人的智慧,乃在于神的大能(林前2:5)。 神若只藉著工作来显明祂的智慧,人还是无法体会。所以,神又用祂的话语向人启示祂的智慧。诗篇里默想的诗人都「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诗1:2)。神智慧的丰盛既然都在耶稣里彰显,默想神的话就益形重要。因为耶稣所成就的工,也就是使徒所传的信息,对世上的聪明人是愚拙,但对得救的人却是神的大能。 神已经亲自向我们显明祂的计划,就是历代以来隐藏在祂荣耀里的奥秘。旧约的诗人,珍惜神在西乃山于荣耀里所赐给摩西的话语。新约的圣徒,珍惜耶稣基督所启示的(「你们要听祂!」路9:35),并藉著使徒传给众教会的,更荣耀的新约(来1:1;2:3,4;林前14:37,38;2:12,13;林后3:1~4:6)。 由于神是智慧的泉源;由于祂曾藉著众先知,后来又藉著祂儿子,将祂的智慧启示出来;由于这启示又藉新约的使徒与先知传给我们;因此,神智慧的道路被「先知更确切的预言」所照明,「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彼后1:19) 默想神在圣灵里赐给我们的话,就是进到天上的奥秘里:「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神曾藉著圣灵向使徒们启示这些奥秘,也藉著同一位圣灵的带领,为我们记下这些奥秘(林前2:9,10,13;14:37,38;彼后1:21;3:15,16)。 神藉著祂所赐的话语,向我们启示天上属神的奥秘。默想,就是以神的启示——祂的话——为中心。当诗人提到默想耶和华的律法时(诗1:2),他所用的字有「低语」的意思。这个字也出现在诗篇第二篇里,描述悖逆的君王的商议(诗2:1)。它也被用来形容狮子的咆哮和鸽子的低鸣(赛31:4;59:11)。可见诗人所说的默想与反覆诵读圣经的话,在意思上非常相近。 在圣经还不便于随身携带的时代,若要身边随时有经文可用的话,只有背诵一途,而低声诵读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我的舌头要终日论说你的公义,时常赞美你。」(诗35:28)诗人不分季节,不分昼夜,默想神的话。从早晨到夜晚,他都活在神的话中;在床上,在夜更的时候,他也默想神的话(诗63:6)。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 反覆诵读会帮助记忆,还会帮助我们多有机会思想。犹太人的教师很推荐这种记忆方法。通常一段教训至少要重複四次,才能使学生记在心里。有个幽默的笑话说,同样的东西,读100遍的人不能和读101遍的人相比。拉比百利达(Perida)建议,迟钝的学生应重複400次,然后再读400次!只有不断重覆诵读,才能把一段经文存到学生的记忆里,渐渐成为他的财宝,随时可以运用。 开启基督徒默想之门的,不是几句「符咒」,而是整本圣经的丰富宝藏。若不熟记圣经,这宝藏很可能永远被锁住。如果你不相信,尝试去读一段圣经,然后把圣经拿开,用自己的话将这段经文所说的一切写下来。写完以后再回来对照圣经,看你遗漏了多少明显或隐含的教导。 重複地诵读圣经,对于希望在默想中获得乐趣的人,可能有点过于呆板,但是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开始学习真正的默想。我们若希望神的话真的成为我们的帮助,我们就要开始用它,而诗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反覆思想的榜样。 诗歌重複的歌词会加深我们的记忆,诗歌不仅能使我们同心合意赞美神,在情感上领我们进入崇拜的丰盛深处,还能帮助我们默想圣经上的话。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经常在田野散布时,以诗歌唱出他的默想。约翰欧文(John Owen)则特别喜欢大声祷告,因为如果不出声,悟性的祷告会受到其他思想的搅扰。欧文知道以悟性来默想的重要,并特别强调大声开口有许多好处。我们的思想常受到外界影响,把思想化为语言,会引发更深的思想和反省。 当我们重述神的话时,我们不只吸收这些话,也是向神读出这些话,作为「嘴唇的果子」(来13:15)。诗篇常常很自然地由默想转到祷告,又由祷告转到默想。诗人向他的神说话,也向他自己的心灵说话。诗篇所用的语言,能帮助我们在神面前默想,并向神祷告。 我们也应该与主内肢体分享神的话。把基督的话丰丰富富存在心里,才是属灵智慧的来源。只有藉著这样的智慧,我们才能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弗5:15-21;西3:16)。基督徒的默想不应该侷限在个人的领域里;不仅默想的成果要与人分享,默想的过程也是与人团契的机会。大家藉著心里所存基督的话,在神的智慧里一起成长。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 二、 智慧的主 我们已经知道,智慧是从神而来,并借着祂的工作与祂的话向我们启示出来。神智慧的一切丰盛都在祂儿子身上显明出来。耶稣以智慧的言语传道。祂用谚语(sayings)和比喻(parables)来教导,传扬承受神国之人所得的福乐。祂详细说明律法的意义——不是法典(a formal code),而是天父的旨意。祂与人辩论,用智慧挡住敌人的口。祂在时候满足的时候,向世人宣告神国的奥秘。可是,耶稣并不只是智慧的教师;祂本身就是神的智慧。 因此,基督对门徒的呼召,是神智慧的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的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8-30)在英文里,「轭」(yoke)这个字和「瑜珈」(yoga)很接近,照印度法师的说法,「瑜珈」是用来描述人的心灵与无限合而为一,或共负一轭的情形。但耶稣所说的,和他们的说法迥然不同。耶稣是以主人的身份提供他们的轭。祂并不需要和门徒一起来负这个轭;祂是呼召门徒来负起尊祂为主的轭。在旧约诗篇希腊文版本的里面,这个字被用来形容诗篇第2篇那些悖逆的君王的呼喊。他们要挣脱捆索,丢弃神受膏者的轭。耶稣是弥赛亚,祂带着君王的权柄,向我们提供祂的轭。 耶稣的话和犹太人的智慧文学相呼应。有一卷书叫「便西拉智训」(The Wisdom of the Son of Sirachor Ecclesiasticus),它跟圣经的箴言书一样,呼唤人们来跟随智慧。此书51章23节开始的一段话说:「无知的人哪,靠近我吧。为何说自己缺乏呢,你的心灵为何饥渴?我开口说话,你们自己来取,不必付钱。将颈项放在轭下,让你的心灵接受教导,它就在你身边而已。你看我甚少劳苦,却多有安息。」 正如这段话所说的,耶稣提供了智慧的轭,并应许释放劳苦的人,使他们得安息。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惊人的不同点。在这卷伪经里面,西拉的儿子也是,呼唤人来跟随耶稣的智慧;但在马太福音里,耶稣,神的儿子,呼召人来跟随祂自己。耶稣并不是以一个已经得着智慧,然后藉智慧发号施令的人的身份来说话;祂自己就是智慧,并且提供智慧的、赐人安息的轭给我们。这个奇妙的结论是由于前一节经文的话:「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11:27) 耶稣对神有独特的认识,只有祂能将神的启示给我们,因为祂是神的儿子,与神有独特的关系。「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这句话更道出了耶稣的神性。神奥秘和神启示的奇妙都总结于此。神智慧的奥秘是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不论是细察外在的宇宙的奇妙,或经历心灵里的改变,而对神有真正的认识。我们之所以与神隔绝,乃因我们即是罪人,又是受造者。唯有永活的神才认知祂自己的本性。透过祂的启示,我们才能认识祂。而祂,借着祂儿子,将这样的启示赐给我们。这就是说,当子向我们启示父的时候,神的启示不仅是真实的,更是亲密的;因为祂所介绍的,是祂的父。子向我们启示的,正是祂与父神的关系。 (待续..............编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