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四十八篇


诗 48:1〔可拉后裔的诗歌。〕耶和华本为大!在我们 神的城中,在他的圣山上,该受大赞美。
诗 48:2锡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诗 48:3 神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
诗 48:4看哪,众王会合,一同经过。
诗 48:5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诗 48:6他们在那里被战兢疼痛抓住,好象产难的妇人一样。
诗 48:7 神啊,你用东风打破他施的船只。
诗 48:8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就是我们 神的城中─所看见的,正如我们所听见的。 神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细拉〕
诗 48:9 神啊,我们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爱。
诗 48:10 神啊,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直到地极!你的右手满了公义。
诗 48:11因你的判断,锡安山应当欢喜,犹大的城邑〔原文是女子〕应当快乐。
诗 48:12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诗 48:13细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
诗 48:14因为这 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 神;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上帝的城(四十八1-14)

在诗篇四十七篇,我们遇到将神学戏剧化的情形,它用作教导会众有关上帝的本质。诗篇四十八篇也是寻求教导百姓,使他们唱出有关上帝的城锡安的「神学」意义。

耶路撒冷的神学。要达到这目的,作者用他的时代思想方法来开始,这是明智的方法。环绕耶路撒冷的国家,都相信有一座威严的山坐落在北方的远处。它是一座神圣的山,高度深入云层直到诸天,直至神灵的居处,他们住在深蓝天空的上面。然而诗人将这普遍为人所接受的图画,应用在那细小的山顶上,它只有二千六百二十呎高。耶路撒冷便是座在它之上。诗人所作的,正好是将这细小的山神学化。他称耶路撒冷为我们上帝的城,因此,它是圣城,特别是从东面来看,在它的峭壁顶上居高华美。然而,在诗篇中,这城本身不但美丽,而且以色列民视为与北面\cs8那山同等的,在世上最高的山(赛二2)。那是神学,不是地理科学!人们在地极之处可以看到它(再次是神学!)但是它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美丽和高耸,只因它是大君王的城,这城的神学意义很清楚在第三节显明出来。正如教宗约翰保禄在探访了耶路撒冷时说:「这城不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属于上帝。」(比较诗四十六4-5)

在城的东北角,那处较为突出,事实上是最高之处,称为锡安山。锡安的意义曾经过几个世纪的衍增和发展。(甲)锡安是圣殿和皇宫所在地,即是说,在其上,可找到政府和神圣崇拜两者的座位。(乙)后来,锡安成为以色列百姓一种诗体的名字。(丙)更后期,他们被巴比伦侵略者在主前五八七年赶离耶路撒冷后,锡安甚至成为了以色列全地的神学名称。(丁)在基督徒中间,锡安这个名字被用作指上帝的全部子民。(戊)有些时候,这个名字被用作指那细小地方教会的建筑物,是人每个主日前往的地方。(已)然而在教会的礼仪中,锡安甚至被用作指天堂上的城市。

更多的神学──一个理想的盼望。第四至八节是一首描述主将要来临的日子的诗。像诗篇二篇二节一样,这里众王乃代表那些在世界中的罪恶势力,他们敌挡上帝救赎的宇宙计画,祂的居所是在锡安山上。然后,在这幅图画中,我们得悉那些君王,当靠近这城时,有极度痛苦的发现,上帝不只是一位地域的神灵。祂是,可畏、全能,控制风和浪。东风事实上是上帝的呼吸,它来自异教徒仰望敬拜太阳上升的方向。人在海洋中的商业,上帝可以将它动摇,甚至是那些巨大的他施的船只,或是百年前人称为「大西洋巨航」;然而,祂甚至对那些继续在永恒的城进行商业交易所作的也是一样!(比较可十一15)

加上音乐名词细拉,提醒我们在开始新的一幕戏剧前,停顿一下。

第九至十一节,将锡安神学化。我们的旁白员说,那便好了,现在当我们在圣殿中一同敬拜时,你们有否想及美丽的锡安山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事实上,主阿,它的永恒乃是你永恒立约的爱,你的hesed的象征。我们曾看过它对现在(1-3节),和它对将来的意义(4-8节),现在我们必须想及它永恒的重要性。无论你用什么名字将它显明,人都能听到你的赞美,直至地极,你的右手,就是为你作事的手,充满了拯救的爱(而不是标准修订本的胜利)。无怪乎锡安山,与它的「女子」(译者注:看中文和合本第十一节注脚),耶路撒冷的市郊和犹大的村落,应当快乐,因为上帝胜利的爱从锡安发出,直至永远。

望着她!围绕她而行!惊奇的凝望着她的城塔和城墙!进去和望着她内中的城堡!为什么呢?只为看一座美丽的城?不是!乃是帮助你们能告诉你们的儿女,这城是上帝的!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地方,宇宙的创造者拣选作「蕴藏」祂的目的于砖瓦间。但是,当然我们看到「锡安」也可以解释作「上帝的子民」。这神学思想引领新约圣经的认信,「道成肉身……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如那些朝圣者看见它一样,就是当他们一同步过那些古旧的城墙时,上帝定意在历史中那时期给他们看见的。

最后的一节有两项认信:

(一)上帝是完全谦卑的倒空自己的上帝,因而只能在一个地方,透过一个民族,才能找到祂。

(二)祂倒空自己,因而祂可以下来与祂的百姓在一起,引导他们,直至永远。这两点是以这几个字作为结束:「祂必作我们引路的,经过死亡。」标准修订本翻译时,删去「直到死时」这几个字,因为七十士译本翻译它们时是重复用了「直至永恒」。一些学者假设al muth(经过死亡)应该是ad muth(直到死亡)。但为什么我们要改变原文呢?让它如此吧!



上章 目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