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比喻


定义∶旧约使用Mashal一字来形容比喻,含意箴言、明喻、比喻等。(见撒下2:1-4;14:1-11;赛5:1-7)

新约希腊文使用Parabola,含有「并排」的意思,目的是把两样东西并排作比较。因此这是一种"说明"的方法,就好象说∶「天国好象...」。

定义(一般解经家的定义)∶以一个属地的生活事实或故事,阐明属天的意义。

 圣经学者指出比喻是当时近东一种普遍的文学形式。

耶稣的比喻∶主要的比喻不少过三十三个。把其它不明显的列入却有四十多个。(见附表)

比喻的分类∶一般上可分成三类。

一.关于神国度的∶ A.现在的B.未来的
二.关于天父属性的。
三.关于末世审判的。



为什么耶稣要使用比喻?

一.按照可4:10-12,是不想"外人"知道神国的奥秘,因为∶

a.按耶稣当时的处境,他必须这样作。因为当时反对他的人都想捉住他的把柄来控告他。因此,他们希望从他的言谈中找出一些控告证据。
b."弥赛亚"完全显示的时间还没有到。
c.天国本来就是一个奥秘,使用比喻来形容更加适合。

二.为了要把神的信息用人间生活的例子告诉一般的人。

三.为了要使听见的人去嘴嚼比喻中神丰富的信息。从此可见深入思考的门徒与没心要认识神国度的文士的对比。



怎样解释比喻?

以下是一些解释比喻的释经原则。当然,不同的学者可能有更深入的释经方去解释比喻∶

一.国 度 原 则。按耶稣所讲的比喻,几乎每个皆一个清楚的目的。简略的说,都是与神或神的国度有关连。因此,解释比喻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比喻主要的目的。

二.处 境 原 则。耶稣的比喻资料多取自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耶稣也按当时门徒或教会的需要引申出比喻。认识比喻的背景是了解比喻的基本步骤。

三. 注 释 原 则。

a.一般的注释原则,例如,经文段落、字义、文法修辞分析、归纳及结构等,都可应用于比喻。
b.比喻含有一个中心主题,因此许多细节不能独立的存在。
c.自解。有些比喻是有自解的经文。
d.上下文的解释。在比喻的上下文之间常有一些线索为该比喻提供许多解释的资料。

四.应 用 原 则。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求听众有所反应以至完全明白当中的意义。



关于神国度的比喻/撒种的比喻(太13:1-9,18-23;可4:1-9,13-20;路8:4-8,11-15)

圣经学者认为「撒种的比喻」是比喻中的比喻。它是众比喻中最重要的,耶稣也特别给与解释。按当时农业社会来讲,这比喻并没有什特别之处。当时的农民仍然是以此方法来撒种。一开始就形容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说明这比喻的普世性。

耶稣借用撒种这现象来讲解这比喻。后来在听众中有人问起这比喻的意思,耶稣也给他们解明。紧接这解释,马太把另外六个关于「天国好比...」的比喻记录下来。

一.关于神的国度。

这比喻指明是「天国的...」(太11:11;可4:11;路8:11)。与其它天国的比喻排列在一起。当时处境是「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这是天国的象征。

二.关于这国度的信息。

明显地,这比喻是关系“正在成长的种子的四种不同土地”,目的是要我们作那“好土地”。也指明这些种子就是神的“道”(可 4:15)。马太清楚指明是「天国的道理」(太 13:19)。路加却说是「上帝的道」(路 8:11)。福音书经文常描述耶稣是出来传"道"或传"福音"。这比喻也说明耶稣是那撒"种子"的人。另外,这些"种子"也说明"天国的道"是有能力的;它会在神的国度里生长。当然,这"道"的土地是人的「心田」(太13:19;路8:12,15)。耶稣也说明福音种子所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是出于撒旦或是环境,但是另一方面它是人的问题。这天国的比喻也是一个「奥秘」。也只有属于天国的人(门徒)才明白。

三.对这国度的反应。

耶稣讲说这比喻就是要听众有所反应∶就如比喻的结语所强调「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可4:9;太13:9;路8:8)。耶稣是要挑战听众去衡量自己的处境,到底各人所领受的道是属于那一类种子的遭遇,也盼望他们都是结果子的种子。这是各人对「天国的道理」所必须作出的反应。结出果子的数目是文学上的形容词∶「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说明能结果子的种子必定有所收成。这和另外三种不能结果子的种子相比。



大筵席的比喻 (路14:15-24//太22:1-10)

路加福音记载的“大筵席”明显的是关于『上帝国...』(路 14:15)的事。类似的比喻在马太福音是『天国好比...』(太 22:1)。

一.经文比较。

以下谈论资料只限定路加与马太福音。明显的,两个比喻有许多类似之处,但也有许多相异的地方。

类似之处∶都是一个筵席,所有被邀请的客人都拒绝参加,有两次的邀请,也有其它的人被邀请。

异别之处∶马太指明是一个王为他儿子娶亲的筵席。马太中的客人没有讲明拒绝的原因。在马太,王的仆人被杀了,然后王就派兵除灭那些凶手。两个比喻的上下文都不相同。一般上,圣经学者都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比喻。认为是耶稣在不同时间讲说两个相似的比喻;它们都是用筵席作背景。

二.历史文化背景。

按照当时的习惯,筵席多是设在傍晚。只有男人会被邀请出席筵席。按照风俗,主人会派仆人作两次的邀请。第一次早在筵席之前(14:16),另一次的邀请是在开筵席之前(14:17)。这是一种的"客气"的作法。当筵席开始后,还有一小段的时间容许迟到的客人进来。当这时间过了以后,门口的"欢迎"牌子就会被收起来,客人就不能再进入(太 25:10)。这比喻的背景是当时犹太社会的筵席习俗。

有些被邀请的客人不愿意参加也不是奇怪的事。不过所有的客人不到来却不可能发生。客人不来后却把许多不认识的人拉来倒是怪事。可见说故事的人是在这方面多少随意创造了一些情节,为了把目的表达得更清澈而修改。

三.归纳分析。

比喻中有四种人物∶筵席的主人、仆人、拒绝来的客人、后来的客人。我们要问谁才是中

心人物?如果是筵席的主人,那这比喻的重心就是一个“神的邀请”的比喻。如果是拒绝来的客人为重心,那就是一个“不服从的以色列人”的比喻。如果是后来的客人,那这比喻就可称为“外邦人就因此得了神的拯救”的比喻。一般上,圣经学者会把注意力放在耶稣是弥赛亚这重点上。认为是神的筵席,借着弥赛亚的邀请,以色列人不愿意接受他,以至救恩就被外邦人得到。对基督徒来讲,这说明神的国度已降临,他们与神一起坐席了。后来初期教会把这筵席的背景用来形容末世的大筵席(启 19:9)。按照马太的记录,见到"末世大筵席"的意义浓厚∶拒绝的人都被审判。

四.注释。

明显的,路加把这比喻摆在路14:7-14之后。是按主题来编排,都是关于筵席的比喻。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段经文中被邀请人物是相同的∶「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路14:13//14:21//4:18//7:22)。这可能与路加福音神学有关;就是注重这样的人领受救恩。马太没形容被邀请的客人。另外,路加记载主人吩咐仆人作第二次到路上邀请其它的人。解经学家相信「大街小巷」的人是被遗弃的犹太人,「路上与篱笆」的人是外邦人。

五.应用。

当时初期教会的处境,我们看见当时的外邦人基督徒怎样从这比喻身上找到他们得到救恩的印证。也证明了他们是与神一起坐席的人。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当时的人提出一个警告,拒绝神的邀请就不会得到救恩。这也是今日基督徒得到的信息。



藏宝于田与寻珠的比喻 (太13:44,45-46)

这是关于神国度的比喻∶「天国好象...」。不过是强调已经降临的天国,也指说人必须为得着这宝贵的天国作决定,或是不惜代价去作决定。这两个比喻没有出现在其它福音书,但是 在新约伪经<多马福音书>内有两个类似的比喻。

一.历史文化背景。

在那时候,最安全的收藏地方就是埋在地里。如果它的主人不在了,所埋起来的宝藏就要等一个巧合的发现。这人可能是一个园地的工人,发现宝藏以后就稍稍的把它再藏起来。相信他并没有牵引到道德的问题,只要他把那块地买下来,所有地里的东西就是他的了。在寻找好珠子的比喻中,至少说明寻找宝藏不一定是要从地里发现,也可如一位商人一样到各地去找好的货物。可见这两个比喻的重点不在于怎样找宝藏,而是那人找到了“无价之宝”接下来的行动。

二.归纳分析。

有以下几个重点∶a.天国的"价值",b.对得到天国的"牺牲",c.对遇见了天国的那种"喜乐",d.天国的"奥秘性",e.天国需要去"寻找"。两个比喻都有提到的事是∶一个贵重的宝贝,并且要尽力去得到。到底耶稣是要注重"贵重"呢,或是"牺牲"?一般上,解释学者认为是"牺牲"精神。另外,是要突出对天国"坚决的决定"的态度。

三.注释。

太13:1-35的比喻是向许多人而讲,可是13:36-52节的比喻却是只向门徒而讲。有意说明门徒对天国的反应应该如此。两个比喻的结论都是关于"决定"(Decision)。天国的价值要求坚决的决定。

四.应用。

要求当时的信徒追求天国的意志要如比喻中的人物一样。愿意把一切拥有的财产牺牲来换取这天国。



浪子的比喻 (路15:11-32)

这比喻讲说神的属性,也就是神的慈悲属性。

一.经文。

这比喻在第二十五节时分开为下一部份。不知是否是两个比喻合在一起?第一个部份只提起一位儿子,第二部份 有两位儿子。似乎不需要第二个部份也足够说明神的属性。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相信这只是书写上的顺序,各角色之间的谈话仍然是连续着的。

二.历史文化背景。

首先会问,到底这比喻是一个真的历史事实或者只是一个寓言。一般上学者接纳它为一个"故事",讲明神的慈悲性格。按照律法(申 21:17),当作父亲的临死前,小儿子可以领取三分一的财产。其它的三分二是属于大儿子,因此父亲说∶「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15:31)。相信小儿子先要求分配取财产是因为觉得留在本地不得发展,而想到外地去发展。不过到外地时, 把钱花在不正当的地方。不只这样,小儿子还到外邦人那里去喂猪(对犹太人来说,这是最大的耻辱)。小儿子的罪可从悔改中看到,是双重的∶得罪了神(第一条律法)及得罪了父亲(第五条律法,也是另一块法版上的第一条律法)。大儿子不再接纳小儿子为弟弟是情有可原;因为小儿子的行为。父亲与小儿子亲嘴是和好的动作(撒下 14:33)。父亲的各种作法说明他对小儿子的接纳。

三.归纳与注释。

整个比喻是要表明天父的慈悲属性。所以是一个“慈悲天父的比喻”。比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父亲、小儿子及大儿子。不难发现这位大儿子可能代表法利赛人,嫉妒为什么神对罪人那么慈悲,好象在这章的开头时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15:2)。之前两个比喻∶失羊和失钱的比喻,是要衬托出神乐意接纳罪人。可见第十五章中的三个比喻都是要解明第一和第二节的主题;就是主接待罪人。大儿子的行为一方面说明法利赛人对罪人悔改的嫉妒,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他们自己占有这父亲(天父)的心态。比喻指明是向一班「法利赛人和文士」而讲(15:2)。



绵羊山羊的比喻 (太25:31-46)

这是关于末世审判的“比喻”。

一.经文。

似乎是两个比喻排在一起,说出一个目的∶末世审判的事。看来不需要绵羊与山羊的比喻另一个比喻也足够说明目的。借用绵羊与山羊的比喻似乎只是为了“右边和左边”这意义。

「王」似乎是代表「人子」。

二.历史文化背景。

这是一个景像式的比喻。含有很深厚的旧约背景。「万民」在旧约是指末世神审判的人。绵羊与山羊也是犹太地的景像。到黄昏的时候,绵羊喜欢露水,所以就分别出来放牧在外面,山羊 要收在羊栏里。绵羊在旧约常用来代表神的子民。受审判是因为没有向其它同族的犹太人施爱心。

三.归纳和注释。

学者们不肯定「弟兄」(25:40)到底是指谁? 指有需要的人仰或是教会内的弟兄姐妹。按照马太的上下文,多数是指教会内的弟兄姐妹(太28:8,10;10:42)。这比喻类似太10:42的教导。如果是这样,「绵羊」应该是指那些有爱心的信徒,而「山羊」是指那些没有爱心的人。

四.应用。

明显的,这比喻的教导是针对当时的信徒,提出末世警告。在审判时,上帝是按各人在世的行为来恒定。有爱心的信徒才是「绵羊」。

与这比喻相似的比喻有「撒网的比喻」(太13:47-50)及「卑子的比喻」(太13:24-30,36-43)。



耶稣基督所讲的比喻

比喻

经文

类型

主题

教训

撒种

13:1-8

4:3-8

8:5-8

教诲性的

天国

在天国里的生产力乃在于人对道所作的反应之种类。

稗子

13:24-30

教诲性的

天国

在天国掌权之前, 它会与撒旦的国度并存。

芥菜种

13:31-32

4:30-32

13:20-21

教诲性的

天国

天国开始时很微小, 但在未日时却大为扩张。

面酵

13:33

13:20-21

教诲性的

天国

天国开始时虽然很微小, 但有一天将主宰世界。

宝藏

13:44

教诲性的

天国

天国是无价之宝, 因此它要求完全的委身。

贵重的珍珠

13:45-46

教诲性的

天国

天国是无价之宝, 因此它要求完全的委身。

撒纲

13:47-50

教诲性的

天国

在天国掌权之前, 它会与撒旦的国度并存。

种子长大

4:26-29

教诲性的

天国

神完成他的国度是超越人为的努力。

葡萄园中的工人

20:1-16

教诲性的

服事

神赐恩典给那些不配的人是出于他的慷慨。

才干

25:14-30

教诲性的

服事

人应委身事, 预备迎接基督的来临。

交银与十仆

19:11-27

教诲性的

服事

耶稣的门徒应保持忠心, 直等到他再来。

 

比喻

经文

类型

主题

教训

无用的仆人

17:7-1

教诲性的

服事

门徒不要期望他们所做的每件事皆得到报答; 服事须来自一种使命感。

半夜的朋友

11:5-8

教诲性的

祷告

如果邻舍在需要时, 我们就给予帮助, 而不是给予难堪, 那么神岂不更帮助那些祈求的人。

切求的寡妇科不义的官

18:1-8

教诲性的

祷告

如果一个一的官子因着人的执拗而给予公正的审判, 那么这位公正而仁慈的神岂不更在基督再来时为人伸冤么!

筵席上的末位

14:7-11

教诲性的

祷告

门徒是被神升为高, 而不是自高。

法利赛人与税吏

18:9-14

教诲性的

谦卑

神赦免悔改的人, 而非自以为义的人。

好撒玛利亚人

18:9-1

教诲性的

谦卑

爱任何一个需要的人, 并帮助他, 就是他的邻舍。

迷失的羊

18:12-14

15:3-7

布道性的

爱邻舍

普世需要悔改。

失银

15:8-10

布道性的

神开心失丧者

神为一个罪人的悔改高兴。

浪子

15:11-32

布道性的

神开心失丧者

所有悔改的人, 同样都是神赦罪之恩的承受者。

两个欠债的人

7:41-43

布道性的

蒙救赎者的感恩

一个人对蒙赦免的感恩与他对自己罪的认知成正比。

 

比喻

经文

类型

主题

教训

十个童女

25:1-13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预备迎接

基督的再来

那些想在基督再来时迎见 的人, 要因着他再来的紧迫性而儆醒。

善仆与恶仆

24:45-51

12:42-48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预备迎接

基督的再来

所有真正跟随耶稣的人要儆醒, 预备迎接他的再来。

儆醒的看门者

13:34-37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预备迎接

基督的再来

真正跟随耶稣的人要儆醒, 预备迎接他的再来。

两个儿子

21:28-32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对以色列的审判

「不虔诚」的犹太人若悔改可进入天国, 反之, 不忠心的犹太首领则被弃绝。

园户

21:28-32

12:1-12

20:9-18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对以色列的审判

神在这个世代已将神国度的管理权, 从不信的以色列人转移到其它的管家。

不结果的无花果树

13:6-9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对以色列的审判

神给以色列最后一次机会悔改, 然后神就弃绝他们。

娶亲的筵席

18:23-35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审判

所有人都被邀请进入神的国度, 但只有悔改的人能享受他的祝福。

不怜悯人的仆人

18:23-235

预言性

与判决性的

天国里的审判

神为一个罪人的悔改高兴。人类应效法神的饶恕。

家主

13:52

   

门徒应能从比喻中获得属灵的真理。

财主与拉撒路

16:19-31

   

人在今世必须在神与金钱

之间作适当的优先考虑。

机灵的管家

16:1-10

   

耶稣的门徒必须慈惠地使用金钱, 因为这样才能在将来获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