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的标竿
诗篇第一篇,并不是指某一个人的情况而言,乃包含着一些永久性的真理,并不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这首诗的作者也不确定。我们根据本诗的内容,可以给它一个取一个题目,就是求福的标竿。 在神看来,人类并不是按着性别分为男女两类,也不是按着钱财分为贫富两类,而是按着人与上帝的关系分为两类:义人和罪人或有福的人和有祸的人。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存在。因此我们当思想,我们到底是哪一种人? 在这篇诗中,神向我们指出,决定人祸福的因素,不是由于命运,也不是由于个人本身的天赋,更不是由于环境的促成,乃是由于人生的态度和方向造成的后果。有福的人是敬爱神,把神的话作为行事为人的最高准则和力量泉源;有祸的人,乃是那些心中无神、在世界随波逐流的人。有福的人,象一棵常青的果树;而有祸的人,却象被风吹散的糠秕!这是何等真是而且生动的对比。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和弟兄姐妹分享: 一、求福与求义(1节) 弟兄姐妹,“福”这个字何等地吸引人,谁都想得到福,中国人更是如此,每逢新年或春节,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春联,并且还贴一个大大的“福”,按迷信的说法,是倒过来贴,福才能临到这个家。普通人对于福的理解和观念非常肤浅,他们以为升官发财,生子抱孙,才算福气。其实,真的拥有这一切便是福吗?有人说的好:钱财可以买到舒适的席梦思,未必能买到甜蜜的睡眠;能买到宽大、装修豪华的房子,未必能得到幸福美满的家庭;能买到真肴美味,未必能买到好的胃口,健康的身体,更不能买到永远的生命;能买到名贵的钢琴,未必能买到愉快的心情。 那么到底什么人才是有福呢?世上的人可以提出千百种不同的答案,但神的答案乃是:他有蒙神喜悦的人生态度。在《圣经》里有许多地方论到福,比如《箴言》10:22节说:“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在这一篇诗里,诗人论到了什么是得福、蒙福的人: 从消极方面说是:抗拒罪恶,一个有福的人深知,罪恶与幸福不能并存,因罪恶是福分的破坏者,是痛苦的制造者。所以,“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这里一连三次出现了“不”字,这表明他拒绝罪恶的态度是坚决地,不是作样子给别人看;也是经常地,不是对罪恶说一两次“不”,而是经常地、随时随地的说“不”。弟兄姐妹,人的失败是一步步堕落下去的,而非一促而成。我们从这篇诗里来看人犯罪的步骤:三个不。不从恶人的计谋,就是说不要在心思意念上顺从犯罪的建议;不站罪人的道路,就是说不要把犯罪的意念付诸实行;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就是说不要与恶人为伍,甚至成为恶人,从而在幕后策动与指使人去坐恶事。有人说我只要不犯大错就行了,我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这样对吗?不对,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愧于蚁穴”,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真理。 一个基督徒,面对来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引诱,我们要象诗人一样,学会说“不”。那么抗拒罪恶的力量从何而来呢?不是靠修养得来,也不是靠天生的本能,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是生在罪恶里的,我们里面有犯罪的本能。有一个寓言:一只蝎子想过河,但不会游泳,就向一只乌龟说:“你过河时请允许我坐在你的背上。”乌龟说:“那可不行,你会蛰死我的。”蝎子说:“不会的,我若蛰死你,我们俩岂不同归于尽吗?”乌龟想想也蛮有道理:“它虽然不爱我,但它也不能害自己吧。”于是乌龟就让蝎子爬到它的背上,正游到河中间时,不料,蝎子的尾巴发痒就大蛰乌龟,结果蝎子和乌龟同被淹死在河里。临死前,乌龟问蝎子,你不是说好不蛰我吗?为什么现在蛰死我呢?蝎子说;“这于道理无关,我的本性就是如此。”弟兄姐妹,一个恶人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社会和国家。人虽然知道在伦理上许多事情不应该作,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人有罪性。 二、求福由神(2节) 抗拒罪恶的力量乃是从新生命和圣灵而来。圣经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为神的道存在他心里。”(约一3:9)所以,诗篇第一篇的这三个“不字”,乃是新生命对罪恶的自然反映,基督徒若是对罪恶有这种坚决地、经常地拒绝态度,这人就有福了,这表明他已是一个重生的人,具备了蒙福的条件。 积极方面:一个义人,一个有福的人,对罪恶仅仅持“不从、不站、不坐”的态度就可以了吗?诗人说“惟喜爱耶和华律法的,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人生不能在消极的不作中度过,还要有积极的作为。有福的人深知,神时一切福乐的源头,也时他胜过罪恶的力量和帮助,为此他喜爱神的话,象才生的婴儿爱慕奶一样。 不与恶人作伴,并不是说与世人拒绝往来,乃是说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作坏事,而在积极方面,有更高尚的生活就是与神相交。与罪恶世界的分离,乃是为了与神更加的亲近。消极的不作,非因律法与审判而不敢作,乃是他发现了更大的原因,就是因着神自己,就像约瑟所说“我岂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 所谓“昼夜思想”的意思,不仅是指日间和夜间都有思想,也是指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不同境遇都思想神的话。也就是说,当我们生活在平安顺利的环境中,思想神的话;而落在疾病、患难中的时候也要忘记神的话。 三.蒙福的特点(3—4节) 人人在世都求福,基督徒也不例外。那么究竟什么是福?按中国人的划分则为:福、禄、寿、喜、财,所谓“五福临门”。但这首诗却以一棵树阐明福的真义。这是一个多朴实而美丽的比喻啊。一棵树,无论它是什么树,若要生长,就需土壤和水。对于树木来讲,还有哪里比溪水边更好的呢?有了这两样,春天可以发芽,夏天可以开花,秋天可以结果。 1、五种特点: (1)“栽”种的树:所谓“栽”,表明不是野生的,乃是有主人的,是主人因喜爱而拣选并种植的,因此又是主人细心照料和培养的。弟兄姐妹,我们基督徒最大的福乐是什么呢?不是别的,乃是知道神是我们的天父,是我们的主。神是一切福乐的源头,我们有他就有了一切。 (2)“溪水旁”:主人将这棵树栽在溪水旁。说明它生命的需要永远丰富有余。 (3)“按时候结果子”:一棵树如果不结果子,这棵树就是白占地土。但被神栽在溪水旁边的这棵树,却是按时候结果子的。那作为一个基督徒,应该结什么果子呢?神把我们基督徒放在环境中,是有他自己的美意的,为的是让我们在环境中结出果子来。神让我们在患难中结出忍耐的果子;在试练中结出信心的果子;在犯罪中结出悔改的果子;在危险时结出勇敢果子……,总之这些果子都是在环境中结出来的。神让我们结的果子最明显的就是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神还让我们结出嘴唇的果子、传福音的果子。我们都是基督徒,因此我们要反问自己有没有结出这些果子来。 (4)“叶子也不枯干”:结果子是按时,叶子青翠却是经常的。叶子虽平凡,但它的作用却不平凡。它能美化环境、清洁空气、防风沙、避风暴,它的好处太多了。这告诉我们,基督徒平时的为人,应当是“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林后2:14)“叶子也不枯干”,表示这是一棵常青树,表明了它的生命力是何等旺盛。所以,有福的人,不在乎你在世上的年日有多少,乃在乎你美化了这个世界有多少? (5)“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这句话可译为“凡他所作的,都昌盛或成功”。事实上,爱主之人的一生,未必是一帆风顺,相反会充满了坎坷。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这句话呢?我们要用神的眼光来看,一个人的成功,不单是指他所作的“事”成功,乃是他这个“人”成功,人是决定的因素,这是神衡量人价值的一大特色。神决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他看人比看事更重要。正如古时的约瑟,虽然经历沧桑,屡受陷害,但无论到哪里,都有神的能力从他身上出来,转危为安,环境打不倒他,反而成为他得荣耀的帮助和途径。难怪圣经称约瑟为“多结果子的枝子”。 2、与恶人的比较 “恶人并不是这样”,是主严厉肯定的断语。“恶人”的原意是“心中没有神的人”,不爱慕神,不顺服神,神便认为他们为恶人。所有的罪与恶,都是因为体贴自己而产生的。比如: a、骄傲:高抬自己。 b、忌妒:不能忍受别人胜过自己。 c、生气:受不了损害自己的事。这些罪都是因为心中没有神的缘故。 恶人“乃象糠秕”,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的刻画出,恶人的生命是毫无价值、毫无内容的。这与常青的果树是何等强烈和鲜明的对比,从糠秕可以看见恶人的特点是:a、没有生命的,今生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将来死在永远的沉沦中;b、没有根的,活在世上没有目标,没有平安,完全受环境和潮流的驱使;c、没有价值的,糠秕有什么用?只不过被丢弃践踏。 四、得福的安慰(5—6节) 从诗篇1:5节中我们似乎可以总结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查考人类的历史中,一个人若走端正的道路,他要得走正路的赏赐;一个人走错误的道路,他也要得走错路的报应。美国第七任总统名叫杰克逊,在他就职典礼的当日,在美国一所监-/ y u里有一个囚犯看到报纸自言自语地说:“啊!仅差一点点……,我若知道……”。监-/ y u看守囚犯的人听见了,问了个究竟,囚犯回答说:“原来我和今日就职的总统是同学,十几年前同出大学之门,有一天我们俩约好去一个酒家,路经一所礼拜堂恰好开布道会,总统主张进去听道,我却反对,因此两人分开,他终于悔改信主,可惜我进酒家,放荡堕落,误入迷途,最终进了监-/ y u……,啊!仅差一点啊!”弟兄姐妹,可见人走正路或错路,其结果相差太大了。 义人有良好的结局,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却不能与义人一同站立。义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所走的路是小的,门是窄的,但是却引导永生。义人的道路有时虽然崎岖、虽然吃亏,但最使我们得安慰的就是“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所谓“知道”,并不仅仅是晓得而已,乃是包含了关怀、看顾的意思。主的眼随时随在看顾义人的脚踪,神的眼睛看得很清楚,义人的道路愈走愈明,然而恶人要归灭亡,他所走的路也终必归于无有。 义人的道路,神总会开拓,这是奇妙的恩典,得福的安慰与保障。请问:世上只有两条路,两种结局,你选择哪一条呢?但愿弟兄姐妹都能照着“求福的标竿”走前面的人生道路。阿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