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与孩子交朋友
大卖场里,一个七岁的男孩想买某样玩具,却因爸妈阻止,要求到别的店去比较价钱,而当场发飙,当爸爸贴近那孩子,想好言相劝时,却被他裹了一巴掌。这位爸爸怕他再来一掌,抓住儿子的手,肚子又被踢了一下。 旁人开始围观,议论纷纷。受过高等教育的爸妈和颜悦色地,将儿子半拉半抱入车。回家后,续集怎么演呢? 妈妈赶紧拿毛巾来,帮儿子擦掉一脸眼泪鼻涕,轻声告诉他:“别生气了,又不是不买。” 爸爸则一面拿出刚买的蛋糕切给儿子吃,一面说:“货比三家不吃亏,这功课一定要学的,钱不容易赚呀!你自己仔细想想。” 那天,这对父母一直耐心陪着,等到孩子气消,恢复正常。而对儿子打爸爸的事件,他们,都避口不再提起。 这位爸爸相信:孩子自己就有能力选择对的行为,发挥原本就潜藏在里面的优秀品格,父母,只需要在旁边用爱心和耐心等候,当孩子脾气过后,让他自己反省出其中对错,得到正确行为的结论,那,才是真正独立。 这种把权柄管教当成高压暴力,而完全不愿意对孩子使用权柄的理念,根据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者,畅销书籍作家,爱家机构创办人詹母斯道母森(Dr. JamesDobson),和其它一些当今最有威信的基督徒心理学家的说法,几乎可以说,就是直接把孩子送进青少年叛逆的推手。 对权柄管教的抗拒和误用,源自对权柄的观念错误。 权柄的正确解释,是:从爱产生,用正确的方式施行出来的管制引导能力。 所以,父母从上帝那里被赋予权柄,出于爱,透过正确的方式,去管制,引导,和保护。 现代很多父母说他们要当孩子的朋友。坦白说,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我和三个孩子感情都很好,特别是老大,她的个性和某些喜好和我很像,随着她的年龄增长,心志成熟,母女两人之间的相处常常就像好朋友一样,因着彼此信赖,欣赏对方,而可以一起商量,一起讨论。 “妈妈,你可不可作我最好的朋友?”女儿曾经问过我。 “我很高兴你可以对我像对好朋友一样坦诚,知心,而且说实在的,有时,我真希望自己只是你的好朋友,就这样和你聊聊天,谈谈心,多快乐!”我看着女儿答。 “作朋友,就不用管你,唠叨你,挂念你那么深,有时,还要为了你好,大大得罪你,惹你不开心!”我讲给她,也讲给自己听。 “你是我妈妈呀!我知道你管我是为我好!”她贴心地答。 “所以啦!成为你的妈妈是上帝给我的福份,也是上帝对我的交托,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朋友,但对多数人而言,妈妈,只有一个。所以我希望好好守住妈妈的职分和角色。记得哟,多结交一些好朋友,而我,永远是你的妈妈。”我衷心祝福。 没错!亲子之间可以存在友谊。但是,父母不等同于朋友,父母的角色,无法被朋友的角色取代。 朋友之间只有对等的关系,没有权柄,一切,都只能有来有往地交流,商量。 我深信,作为父母,必须守住上帝赐给父母的权柄,好好行使对儿女的权柄。 只有好好珍惜运用这份权柄,才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管教,扶持孩子健壮成长。 孩子三岁,四岁,甚至七岁八岁的时候,想用友谊来引导他,跟他商量,跟他解释,期待他明白所有道理,这,也未免太勉强他了。 一个扑向火的孩子,父母要立刻强制拉开他,而不是耐心向他解释火的危险,让他自己选择要不要摸火。 有一些妈妈告诉我,靠父母的权柄来处罚孩子是没有用的,处罚只是让孩子害怕,并没有让他们真正明白道理。 对,倘若父母只会用权柄来处罚孩子,那,不单没有真正管教,而且还会带来无止尽的惧怕和怨恨。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正确的使用权柄管教,而不是放弃权柄管教。 不过,我也反对这种认为害怕没有用,要真正明白道理才有用的理论。 父母不可能等到一个孩子明白刀为什么会割伤自己,才让他不随便玩刀; 父母也不可能等到孩子明白刷牙的道理,才让孩子自动愿意刷牙。 仔细想想,在人类的学习经验里,很多时候,是从害怕开始的。 圣经没有说“明白上帝是智慧的开端。”,而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 敬畏,是尊敬加上畏惧,而智慧,是一种彻底的明白。也就是说,一定要先尊敬和畏惧上帝,才有可能得到明白上帝的智慧。 而今日大多数管教的问题就落在此处:次序搞错了! 我们拼命要孩子先明白,然后才敬畏权柄,所以问题百出。 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所以不愿意或不敢运用权柄管教,没有好好教导孩子认识权柄,与权柄互动,到了孩子上国中,甚至到了青少年,发现不行了,才开始想要拾回父母的权柄,运用权柄管教孩子,结果都非常辛苦与无效。 因为当孩子完全明白之前,他们已经先习惯对权柄的轻忽怠慢。 不懂得健康地敬畏尊重权柄,使孩子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一路辛苦。 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权柄。 这天,其实很快很快,快到开始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 本文摘自《管教的智慧》 作者马睿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