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宗教研究首届年会在泉城济南举行
11月23日—25日,由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合办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基督宗教研究首届年会在泉城济南举行。来自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十数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在两天的会期里,与会的学者们围绕“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建设”、“宗教哲学、神学与比较宗教学”、“中西文化交流史视野中的基督宗教”以及“全球宗教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等主题发表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并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朝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指出,此次会议在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大背景下举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必将推进国内的宗教学学术研究进程。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代表合办单位发言,他对莅临济南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表示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成主持。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言。傅有德教授主持了一场报告,并作了题为“希伯来先知与儒家圣人比较”的专题发言;刘新利教授作了题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文明与文化”的发言;陈坚教授作了题为“从‘意义僵化’到‘不立文字’——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有启示吗?”的发言;博士研究生董修元报告的题目为“辩证与教化:迈蒙尼德哲学著作中的宇宙生成论-先知论歧异及其原因探析”。 傅有德教授的发言以儒教重建的现实关怀为出发点和旨归。他分别探讨了希伯来先知和儒家圣人的定义与特征,并从上帝启示与天道、人格化上帝与不言之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他指出儒家圣人应该在儒教重建过程中参考或借鉴希伯来先知的角色与作用。刘新利教授在发言中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辨析了“文明”与“文化”概念,并以欧洲历史上五次文化大繁荣为例探讨了政权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她还反思了知识分子在文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并提出以马丁·路德倡导的“良心”为切入点来探寻文化公约数。陈坚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即在仅保留印度佛教根本精神的“解脱”观念的前提下,不执着于佛经中印度佛教繁琐复杂的名相概念及其教义,从而成功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他认为佛教中国化的经验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一定的镜鉴。董修元博士在报告中结合辩证解读和教化次第两种思路,对迈蒙尼德在宇宙生成论-先知论上的歧异表述问题给出了一个尝试性的解答,并探讨了迈蒙尼德的相关哲学立场对后世基督教经院哲学尤其是阿奎那创世论思想的影响。 中心的赵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傅海燕、丁淑华、王强伟等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与参会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引自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作者:王强伟、董修元) (责任编辑:jidu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