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少年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rainbowcovenant 他给自己起名----又见彩虹,读了他的文字,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动呢?------编者 我的歌为你而唱 如果我的博客一周没更新,周日在教会的礼拜结束后大家笑语喧哗着排队拿饭时,我们的李牧师通常会拿胳膊肘捅捅我:“内谁,你是没写文章,还是又被删了?” 我觉得大家喜欢李牧师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个牧师而“做”出一副牧师“应有”的模样。 李牧师自己也说:如果有新朋友来我们的教会,他肯定不知道谁是牧师,因为不是牧师的绝对比牧师更像牧师。 主日崇拜后,大家会把椅子挪开,在礼拜堂里呼啸着打乒乓球,在主日学教室里激情卡拉圈儿K,在大厅里扎堆儿聊天.... 不知道的,推门儿进来,还以为来到了中国某地的某个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 李牧师和力哥哥同岁,性格里有山东人的厚道和香港人的务实,唱诗时喜欢声情并茂地晃动着圆圆的大脑袋。师母有一个高雅而文艺的名字----欧阳敏仪,但是她本人却是一个极其朴实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女子。那么瘦弱的一个人,年复一年为教会弟兄姊妹做的饭菜早已以吨计。 李牧师不是什么著名的牧师和布道家,师母放进人群中也毫不引人注目。但是,他们两位生命里流露出来的那种对人不间断的的爱和对信仰不变的激情,不断吸引人来到这间教会,并且留下来扎根结果。 牧师的外表是个质朴的小胖子,他的讲道也从不会用诗一样的语言。与那些著名布道家恢宏磅礴的讲道相比,他的布道平实而谦卑。虽然我几次无意中发现牧师的神学知识非常深厚,但是他就是坚持老老实实地用日常微小的事情讲那些看似浅显但是会改变人生命的道理。 今年以来陆陆续续有人来信告诉我,他们在我的博客潜水多年后终于决志信主并且已经在当地找到了教会。每次看到这样的信,我都有种想立刻离开办公室去爬山的冲动----我想爬上一座最高最高的山,在山巅之上面对苍天白云原野河流面对神伟大而美好的创造,使出我全身气力大喊:感-------谢-------神! 当我告诉牧师时,我说:“在回复了那么多关于信仰的邮件之后,其实很多都在之后就音信全无了,自己完全不知道果效,只有凭信心继续对其他的人做下去。” 牧师说,“这还是网络传福音,现实生活中的更加需要信心和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特别是神要求你去爱那些你可能根本不喜欢的人的时候....特别是当你做这一切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没有人鼓励更没有人喝彩的时候,这是一个基督徒一辈子的功课。我们只管努力播种浇灌,生长的事交给神吧。” **** 我们是去年年初加入“曼彻斯特华人基督教会”的,这之前的三十几年里,我所接触和了解的中国人几乎全部是知识分子。这个教会里的成员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人数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但是做餐馆和干其他体力活的弟兄姐妹估计占了四分之三。 师母负责教主日学高班(4年级以上),有4个人轮流教主日学初班,我是其中一个老师。 有堂课是关于如何学习主耶稣接纳各种不同种族、行业、文化背景的人,我让每个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的。因为小朋友里有讲普通话的、广东话的、福建话的、台山话的....所以课堂官方语言是唯一所有人都能够懂的----英语。 “我爸爸在餐馆做大厨。”“我妈妈在肉类加工厂。我姨妈也在肉类加工厂。”“我爸爸做两家餐馆。”“我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餐馆做事。”...... 轮到豪豪,他耸耸肩一脸茫然,“我不知道我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 最后全班同学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的人要么是在餐馆工作,要么是在肉类加工厂工作。 刚开始和这些孩子接触时,我觉得他们比起我们校园团契里的那些孩子难管教多了,他们会一口一个“What the hell!”,会在教室里公然打闹,会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会摆出一副一般只有青少年才有的桀骜不驯的模样.... 有一次一个孩子对我说:“我爸爸妈妈做完餐馆会去赌博,他们可以赌两天两夜。他们还会去看一种表演.....” 另一个孩问我:“你圣诞节给豪豪多少钱?我妈妈给我100哦,她说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我当时很想立即去找那几个父母“算账”,问问他们的信仰在他们生命里到底算什么?他们把孩子带到教会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同时,我心里那种“读过几页书的人”(简称:读书人)的劣根性也开始发作:“教育啊!素质啊!没受过教育的人怎么教育孩子啊!” 做这样的主日学老师有时候心里是比较纠结的---你觉得你在努力试图用一天的时间筑堤,但是另外6天的时间有人勤于在堤坝上挖洞。 我心里和神说:“主啊,我想你是让我学会一个什么功课吧?但是,它是什么呢?”...... 一年之后,我觉得,我好像隐约偷窥到了神给我的那份答案的一个小角。 每次主日学开始前,初班和高班的同学们会聚集在大堂里被师母带领唱诗歌。有几个孩子一贯要东倒西歪出溜在椅子上毫不合作,要么大声喧哗故意捣乱。我每次都看得心头火起,忍不住要黑起一张脸去呵斥一声:“You, be quiet!” 但是师母瘦瘦的脸上从来都是笑眯眯的,用温和但是坚定的口吻一遍又一遍地鼓励管教这些孩子。 师母唱歌像个小孩子一样有点儿五音不全,所以她的歌声带着一些可爱的稚嫩。她高举双臂舞动着全情投入地带领大家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走过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把他们的手臂举过头。但是大多数孩子还是皮皮塔塔面无表情地坐着。看他们那样儿,我很灰心丧气,而且一肚子火。 午饭时,我看到师母在向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形容她12岁儿子的淘气,语气里没有丝毫责问和抱怨,她脸上喜乐的光,让我站在她的面前无地自容。师母的爱是包容而温和的,那是一份逐渐渗透进来的温润,没有任何论断的成分,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让每个人感受无声的但是持久的关爱的力量。我自以为是的那些教育理念和技巧,没有了爱和接纳,只不过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模式。 平时教会的维修,午饭的准备工作,饭后的茶点饮料,礼拜后的打扫整理....都是那些没有“读过几页书”的人在里外忙碌。他们可能在台上读经时结结巴巴,可能在谢饭祷告时语无伦次,但是他们是默默做事的那些人。无论他们是以何种方式管教孩子、用什么心态看待信仰,我却是曾经以“读过几页书的人”特有的狭隘目光打量过别人和别人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对生活中追求的东西加以遮掩,而我们这些人有谁没有一天不在为自己的安乐生活苦心营造的?我们只是打上了一些高尚的旗号而不显得那么突兀而已。 这真是个令人心神不宁的发现。 很久以前看过张洁写的一本“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当时为其中的很多细节恨不能哭得死去活来。现在重现去读,便看到了这本书的另外一面。作者放了太多的自我在里面,于是对其母亲的缅怀,竟然显得狭隘。唉,所以只能说,我们永远都是太在乎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太把自己当根儿葱了。 好在神一直不曾放弃过对我的管教,让我一再的发现,当我们冷眼看人,心中妄自评断的时候,当我们失去了一颗温热宽厚的爱人之心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远离神了。希望我懂得这个道理的时间还不算太晚,希望我不会一转头就把它给忘记了,希望我为人的骄傲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这样我方才能够来到神的面前诚实而谦卑地内省。 好了,今天很晚了,我得去洗洗睡了。虽然还有很多感受没写下来,但我知道神会纪念任何一颗诚实的心和那些专心仰望着祂的眼睛。 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想要去做需要去做的又是那么多。而在这条属天的路途上,今天的我,对于明天都是幼稚的。
(责任编辑:admin) |